往內看摘自西藏生死書

且讓我們完全轉換另一個角度,不要只是從單一方向來看。現代文明教我們花費生命去追逐我們的思想和投射,即使在討論「心」的時候,所談的也只是思想和情緒而已;學者們在探討他們所想象的「心」時,看到的也只是到心的投影。心是所有投影生起的地方,卻沒有人曾經真正到心裡面去,這就產生了悲劇的後果。蓮花生大士說得好:

即使大家所謂的「心」普受尊敬和討論,但它還是不曾被瞭解過,或是被誤解,或是一知半解。

因為心不曾被正確瞭解,如同它自己不瞭解自己一般,所以產生了不可勝數的哲學觀念和主張。更有甚者,因為一般人不瞭解、不認識他們的自性,所以就繼續在三界六道中流浪,經驗痛苦。

因此,不瞭解自己的心是嚴重的錯失。

現在我們該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很簡單。我們的心有二個立場:往外看和往內看。

現在讓我們往內看。

改變看的方向雖然只是一椿小事,結果卻截然不同,甚至還有可能避免這個世界的種種災禍威脅。當更多人瞭解他們的心性時,他們將會珍惜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多麼美好,並樂意為保存這個世界而奮鬥。很有趣的,**文的「佛教徒」念成nangpa,意譯為「內省的人」――從心性而非從外面找真理的人。佛教的一切教法和訓練,都只針對一個目標:往內看心性,因而擺脫死亡的恐懼,幫助我們體悟生命的真相。

往內看需要我們極大的敏銳和勇氣,等於全盤改變我們對於生命和心的態度。由於我們一向耽於往外求取,以致於無法接觸到我們的內心生命。我們不敢往內看,因為我們的文化不曾告訴我們,這樣做會發現什麼,我們甚至還相信,往內看會有發瘋的危險。這是我執的最後一種,也是最有力的陰謀,阻止我們發現自己的本性。

因此,我們把生命變得如此刺激熱鬧,以免自己冒險地往內看,甚至連禪修的觀念,都會把人們嚇壞;當他們聽到「無我」或「空性」等名詞時,便以為經驗那些境界就好象被丟出太空船,永遠在黑暗、淒冷的虛無中飄浮一樣。這可以說是最荒謬絕倫的誤解。但在一個追求散亂的世界裡,默然和寂靜卻會嚇壞我們;我們以吵雜和瘋狂的忙碌讓自己不要安靜下來。檢視我們的心性,已經成為我們最不敢去做的一件事了。

有時候,我想我們不敢坦誠質問「我們是誰」這個問題,是因為害怕發現另有真相。這種發現將如何解釋我們的生活方式呢我們的朋友、同事,將如何看待這些新發現有了這些知識,我們該怎麼做呢有了這些知識,接著而來的就是責任。這好象牢房的門被衝開了,囚犯還是寧願選擇不要逃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