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吐槽大會》的第四季已經不溫不火的播出了四期,想不到吧~好像沒什麼熱度和記憶點,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播出著。

今年被稱為影視寒冬,電視劇電影少了,綜藝節目的數量直線上升,2019年累計大大小小475個綜藝在播出。

觀眾的審美底線也在不斷被拉高,節目要是再沒點特色很容易就被淹沒了。

和它隔壁的網綜《奇葩說》,“強捧疑雲,剪輯痕跡嚴重,販賣焦慮的導師”,一播出就話題不斷褒貶參半,熱度頗高。《吐槽大會》的槽點竟然都沒有《奇葩說》辯論之外的看點多,糊的悄無聲息,一點兒不冤枉。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最近小鯊聽到《吐槽大會》第四季開播的消息,還是因為某自媒體號吐槽“新一季的《吐槽大會》居然要靠水軍刷評,且都帶不動熱度”才知道的。

新一季的《吐槽大會》又開始播出了,因為吐槽而被觀眾認識到熟知的《吐槽大會》現在還好嗎?

《吐槽大會》第四季,涼了?

四季以來《吐槽大會》豆瓣上的評分成功的從7.5分到6分,評論人數從2萬多人到8千多人,口碑和評論人數呈迅速下滑趨勢,且沒有想要逆襲的跡象。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為什麼第四季的《吐槽大會》越來越不好看了,先看第四季《吐槽大會》前幾期都有哪些嘉賓:李佳琦、甄子丹、孫楊。

從嘉賓名單來看,要麼就是熱度有,槽點不夠;要麼就是槽點多,但吐槽深度不夠,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第一期印象最深的不是李佳琦那個不粘鍋梗,而是把東北文化踩踏的二手玫瑰主唱樑龍的吐槽,東北人的綜藝感羨慕不來。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第二期是愛刪戲的甄子丹,冷飯炒的沒滋沒味的。合著人家就是來宣傳電影來了,吐槽的不溫不火,甄子丹估計都沒聽進去。

反而作為副咖的向佐郭碧婷向華強一家多次提及,給一份出場費瘋狂消費一家人可還行。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第三期請來了連槽點都不太有的孫楊。愛哭也算槽點?穿花泳褲也算槽點?找媽媽也算槽點?興奮劑倒是算槽點,但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

整期節目下來,用張紹剛的話說就是:“孫楊以為這是一個訪談節目”這溫溫和和互相吹捧的節奏,是挺像的!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照著這個節奏和內容質量走下去,《吐槽大會》離涼涼不遠了。

在豆瓣上,《吐槽大會》的節目簡介裡有這麼一句話:

“節目核心價值主張是用真實的表達吸引受眾,用幽默的方式吐槽一切,用爭議觀點攪動的碰撞爭鋒”而節目的表現卻截然相反。

嘉賓槽點不敢挖,痛點不敢碰,淨找些不痛不癢的點可勁地說,卡姆都忍不住吐槽“看著你們在這假笑真累”觀眾和嘉賓都累,實力演繹為了掙錢我們容易嗎?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看《吐槽大會》時,我們想看什麼?

1、看光鮮亮麗的明星被吐槽

太多的綜藝太多的選秀太多的訪談,在展示明星的光鮮亮麗八面玲瓏,看多了其實挺無趣的。《吐槽大會》一出現,讓人眼前一亮。

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周杰上《吐槽大會》直面表情包槽點,玩梗玩的溜溜溜;有前德雲社弟子曹雲金,哦不!曹金上《吐槽大會》和郭德綱正面撕逼,爽啊!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大家驚呼原來還能這樣玩、原來明星被吐槽也挺有意思。打開了新的說話方式,讓原來一直在看的人現在彷彿也能參與其中,盡情評論一二了。

2、看明星在吐槽之後的反擊

被吐槽的明星有成功加深人設的,比如直面抄襲槽點的大張偉,比如“我挑老公的眼光是不怎麼樣”的張雨綺;也有被指玩不起,全程黑臉的張藝興。

但無論如何明星的反應給到了,觀眾也看到了。觀眾是來聽明星說偉光正大道理的嗎?當然不是的,觀眾也許只是單純的想看明星被吐槽以及被吐槽的反應而已。

《吐槽大會》連這點都做不到,那觀眾還有什麼可看的勁頭。看明星嘻嘻哈哈你吹我捧嗎?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3、看一些吐槽的好笑段子

很多人看《吐槽大會》是在看喜劇節目一樣的,而《吐槽大會》起初也不負眾望。

節目精髓在於能說且敢說,通過巧妙的語言表達和誇張的表演把故事說成喜劇,讓觀眾哈哈大笑,博君一樂。

但現在,所有吐槽的嘉賓槽點無關痛癢,編劇再逮著一個無關痛癢的點連續輸出,明星磕磕絆絆念稿子式表演,寡淡無味。

作為一個喜劇節目,不搞笑本身就挺搞笑了。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吐槽”的兩難之境,尺度有了笑點沒了

《吐槽大會》是一檔語言節目,也是脫口秀。通過請到一些有爭議性的明星,先讓嘉賓“有分寸地”挨個吐槽,再給主咖一個舞臺,暢所欲言地為自己發聲,俗稱“洗白”。

在吐槽和洗白之間,掌握一個平衡點是《吐槽大會》能夠長久下去的關鍵,遺憾的是現在的《吐槽大會》“尺度有了,笑點沒了”、“槽點沒了,明星都奔著洗白來了”。

和深度訪談,新聞聯播等體裁不同,脫口秀節目更多的是用一種調侃、暗諷、誇張的語言風格敘述。

當然,把握語言的尺度很重要:重了明星不接受,輕了觀眾沒興趣。

而《吐槽大會》卻奔著明星能接受的方向一去不復返,本來就是有限輸出的槽點一改再改,編劇還要在僅有的槽點上做命題作文 ,給互相之間不熟悉、連稿子都懶得背的嘉賓照本宣科讀一遍。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這張關係圖難道不是在告訴觀眾,我們真的沒什麼關係,但為了上節目我們就來了


這樣不斷地給自己設限,不想走出舒適圈,就算觀眾對這檔節目國民好感度再高,也是經不起長時間的消耗。

從slogan“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到“吐槽,是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再到“吐槽,我們儘量來真的”不難看出節目的製作人是意識到“吐槽不犀利”這個問題,但是怎麼辦呢?

《吐槽大會》選擇了妥協,儘量不碰觸那些明星的痛點黑點,不再“討好觀眾”講一些觀眾想聽的話、講一些真實的話。

大家說話都客客氣氣的包一層蜜糖,聽起來沒那麼刺耳。講到底還是做節目和說話的人不想承擔起這個責任,跪著把錢掙了,這節目哪能好看又好笑呢?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大多數綜藝能做的長久,歸根結底是憑藉自己的特質吸引力一批忠實用戶持續關注,而不是在觀眾剛剛熟悉或者沒徹底“教育”好之前,就急著向資本和明星妥協。

《吐槽大會》的這種行為,無疑是向觀眾釋放一種信號,我們只是在工作拿錢辦事、我們充其量也就逗你一樂呵,別較真,認真你就輸了。

關於新一季的《吐槽大會》你看了嗎?你有哪些不吐不快的問題嗎?趕緊給小鯊留言吧!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吐槽大會》成溫情訪談:沒了吐槽的大會,讓人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