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硬:四川規範中小學招生管理;問題:“教育航母”綿陽怎麼辦

綿陽隸屬於四川省,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知道綿陽,是因為“長虹彩電”。現在很多人知道綿陽,不僅僅因為綿陽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也是綿陽的教育。

綿陽的教育有多牛,我們用高考來說明。每年四川省考生考取清華北大的學生,三分之一是在綿陽的中學就讀;每年考上一本的考生,四分之一是在綿陽的中學就讀。作為一個地級城市,四川的教育除開成都,就數綿陽。

四川省教育廳共計批准105所“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其中綿陽市各區縣就有12所。全國500強中學綿陽佔五所:綿陽中學(第9名)、綿陽南山中學(第77名)、綿陽東辰國際學校(第131名)、綿中實驗學校(第111名)、綿陽外國語學校(第465名)。

逗硬:四川規範中小學招生管理;問題:“教育航母”綿陽怎麼辦

而綿陽的民辦教育更是全國有名。五所全國500強中,有3所都是民辦中學。每年六月招生季,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萬人湧進綿陽參考已經是綿陽獨特的一道風景。

但是,這道風景彷彿即將逝去。

為促進教育公平,近日,四川省教育廳發佈《四川省教育廳關於規範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20〕139號)。《通知》要求:普通高中招生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組織實施,所有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市(州)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範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明確具有就讀地連續三年初中學籍的畢業生以及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可在就讀地和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和招生錄取。

這將意味著過去綿陽各民辦學校跨市(州)掐尖招生、提前招生帶來的優異高考成績將一去不復返。綿陽各學校將不能舉行自主招生考試吸引廣大的外地生源。從2020年開始,綿陽龐大的“民辦學校群”將只能在綿陽招生。

逗硬:四川規範中小學招生管理;問題:“教育航母”綿陽怎麼辦

這對綿陽本地考生不失是一大福音。民辦學校在外地招生的不足,給本地學生留下了更多的就讀空間。綿陽的優質教育資源將更多的服務於綿陽。再也不會因為綿陽的教育產業化給綿陽本地學子帶來的是擁堵而不是教育資源的享有。

但是,這對整個四川教育的公平是否有利呢?新的政策有利於規範各地辦教育的公平,再也不會出現各地優秀學生被“掐尖”,有利於各地教育在同一水平競爭。但對於學生個體,卻取消了他們受好教育的另外一種權利。就像國家的高考政策一樣,北京上海等地擁有優厚的高等教育資源,同樣都是中國人,北京上海的考生500分可以讀北大清華,其他省市考生500分卻只能讀一所普通的二本。這樣的政策缺陷,會不會再次被詬病呢?

對於綿陽這樣經過努力,已經打造出的教育航母,是否存在“吃不飽”無法航行的憂慮呢?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明確具有就讀地連續三年初中學籍的畢業生以及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可在就讀地和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和招生錄取。”會不會引起綿陽房地產的爆發和到綿陽落戶的熱潮,難說。

逗硬:四川規範中小學招生管理;問題:“教育航母”綿陽怎麼辦


“教育航母”綿陽該怎麼辦?希望接受綿陽優質教育的孩子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