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硬:四川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问题:“教育航母”绵阳怎么办

绵阳隶属于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知道绵阳,是因为“长虹彩电”。现在很多人知道绵阳,不仅仅因为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也是绵阳的教育。

绵阳的教育有多牛,我们用高考来说明。每年四川省考生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三分之一是在绵阳的中学就读;每年考上一本的考生,四分之一是在绵阳的中学就读。作为一个地级城市,四川的教育除开成都,就数绵阳。

四川省教育厅共计批准105所“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其中绵阳市各区县就有12所。全国500强中学绵阳占五所:绵阳中学(第9名)、绵阳南山中学(第77名)、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第131名)、绵中实验学校(第111名)、绵阳外国语学校(第465名)。

逗硬:四川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问题:“教育航母”绵阳怎么办

而绵阳的民办教育更是全国有名。五所全国500强中,有3所都是民办中学。每年六月招生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万人涌进绵阳参考已经是绵阳独特的一道风景。

但是,这道风景仿佛即将逝去。

为促进教育公平,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20〕139号)。《通知》要求:普通高中招生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实施,所有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明确具有就读地连续三年初中学籍的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可在就读地和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和招生录取。

这将意味着过去绵阳各民办学校跨市(州)掐尖招生、提前招生带来的优异高考成绩将一去不复返。绵阳各学校将不能举行自主招生考试吸引广大的外地生源。从2020年开始,绵阳庞大的“民办学校群”将只能在绵阳招生。

逗硬:四川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问题:“教育航母”绵阳怎么办

这对绵阳本地考生不失是一大福音。民办学校在外地招生的不足,给本地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就读空间。绵阳的优质教育资源将更多的服务于绵阳。再也不会因为绵阳的教育产业化给绵阳本地学子带来的是拥堵而不是教育资源的享有。

但是,这对整个四川教育的公平是否有利呢?新的政策有利于规范各地办教育的公平,再也不会出现各地优秀学生被“掐尖”,有利于各地教育在同一水平竞争。但对于学生个体,却取消了他们受好教育的另外一种权利。就像国家的高考政策一样,北京上海等地拥有优厚的高等教育资源,同样都是中国人,北京上海的考生500分可以读北大清华,其他省市考生500分却只能读一所普通的二本。这样的政策缺陷,会不会再次被诟病呢?

对于绵阳这样经过努力,已经打造出的教育航母,是否存在“吃不饱”无法航行的忧虑呢?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确具有就读地连续三年初中学籍的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可在就读地和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和招生录取。”会不会引起绵阳房地产的爆发和到绵阳落户的热潮,难说。

逗硬:四川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问题:“教育航母”绵阳怎么办


“教育航母”绵阳该怎么办?希望接受绵阳优质教育的孩子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