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市王村鎮:黃河岸邊繪“鄉情”多頻共振促振興

映象網記者 王文凱 通訊員 王軍玲 張嬌 文/圖

臨靠邙嶺,緊依黃河,坐擁古柏渡、櫻花園兩個4A級景區和黃河塬景區,有黃河岸線5裡以上,櫻花12萬餘株,有千年古渡、穿黃工程……這裡便是位於滎陽市王村鎮西北部的司村,9個村民組、2118口人在1萬餘畝的土地上繪就著屬於他們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荥阳市王村镇:黄河岸边绘“乡情”多频共振促振兴

司村入村口遊園

科學規劃“展新姿”

司村站位沿黃生態文化產業帶旅遊資源和滎陽市北部“靜美”功能佈局,由深圳希瑞公司進行村莊整體規劃設計,以“黃河水繞夏商都、千院司村看黃河”為形象定位,立足司村特有資源稟賦,遵循“重生態、輕開發、多元化、家庭型”的理念,按照“一軸一環四組團”功能佈局,即生態鄉居景觀軸、慢行休閒帶、千院民宿組團、生態田園組團、休閒康養組團、創意文旅組團,以院落為主線,以餐飲、住宿、休閒、民俗體驗為載體,把司村作為一個完整的品牌進行打造。

據介紹,建成後的“千院司村”,既能保留中原地區傳統村落的自然特色,又在民宿內部保留城市品質,讓遊客在迴歸自然過程中理清黃河歷史脈絡,瞭解邙嶺人文底蘊,記憶鄉音、品味鄉愁。

荥阳市王村镇:黄河岸边绘“乡情”多频共振促振兴

司村黨建牆

黨建引領“聚合力”

為改善人居環境、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司村村委通過爭取鄉鎮補貼、社會融資等方式,投資600餘萬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以黨建為引領,發動村民組長、黨員代表、群眾代表打開工作思路,制定本村環境整治計劃,倒排進度表,列清單,提要求,面對面指出問題,確保整治工作家家知曉、人人瞭解。

黨員率先垂範,從自家庭院美化做起,激發群眾主動投身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熱情。村民組長髮揚釘釘子精神,用心反覆講,主動帶頭做,推動群眾由“被動整理”轉變為“主動打造”,破解環境難題,清除衛生死角。現在的司村黨群融洽,治理有效,呈現出一派嫻靜、自然、清新、舒適的宜居景象。

荥阳市王村镇:黄河岸边绘“乡情”多频共振促振兴

建成後的司村圖書館

完善設施“增顏值”

司村以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為突破口,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對村莊道路交通、進村景觀、汙水處理、文化設施、民宿廁所等逐步進行改造提升。目前,司村排汙管網實現村莊全覆蓋,428戶群眾改廁、改氣工作已全面完成。

作為滎陽市第一家定位“鄉村慢生活”的鄉村圖書館——司書苑已建設完成。開放後的司書苑,將作為遊客第三空間,提供免費WIFI、圖書閱覽,以清靜雅緻的環境,為遊客提供靜思、閒坐、學習以及親子閱讀空間;鄉村書房作為司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文化會客廳”,不僅創新拓展了鄉村閱讀空間,讓遊客在恬靜舒適之中“看得見文化,感受到文明”,極大提升了村莊居民的生活品位。

荥阳市王村镇:黄河岸边绘“乡情”多频共振促振兴

司村唐街壁畫

彰顯文化“添魅力”

為突出“文化司村、內涵司村”的主題,在城市郊野之中尋一方能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承載住鄉愁的住所。司村結合地域優勢,創新思維、大膽實踐,依照總體規劃,精心設計佈景,依次打造了“唐街”、“宋街”、“黃河街”三條歷史文化街區。

沿街牆面彩繪以色彩鮮豔的圖畫講述唐宋不同時期歷史故事,一步一景,一畫一事;建築牆面上的洞門、漏窗精美細緻,道路兩邊綠植配置富有層次,增加視覺效果。充分展現出唐宋鼎盛時期孤柏渡口商賈行船的繁華,展現好天然大氣、力量澎湃的黃河風光,演繹好黃河文化生態帶上的司村篇章。

走進司村,人在畫中行,景在心中留。遊客既能欣賞到黃河岸邊千院鄉村田園美景,又能在傳統村落中體驗歷史穿越感,未來的“千院司村”承載著中原大地的鄉土文化,必將成為能夠充分體現人文歷史,展示鄉風民俗,彰顯邙嶺風采的標誌性鄉村和文化休閒交流場所。

荥阳市王村镇:黄河岸边绘“乡情”多频共振促振兴

司村打造的第一家民宿

產業融合“壯實力”

司村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發揮自然資源、人文歷史優勢,突出“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把水、灘、林、文化、產業等作為一個有機體系進行研究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以村集體成立的鄭州市司村實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主體,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找準鄉村振興與經濟、旅遊、消費的結合點;通過盤活現有閒置房屋,拓展院落空間功能,已簽訂協議計劃改造提升村民房屋50所,打造黃河特色窯洞26個,賦予其文創休閒、民俗體驗、鄉村度假等多種功能,促進村莊功能提升,開發與村莊發展結合的教育培訓、旅遊、休閒等服務性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大力推動產業升級。

司村的發展,將以產業興旺為根基,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大力發展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村級集體經濟產業。

荥阳市王村镇:黄河岸边绘“乡情”多频共振促振兴

司村一角

未來的司村將以農旅文深度融合,促進產業提升,重點完善村莊內路面鋪設、景觀照明、入村廣場、環村水系及園林綠化等公共設施建設;以“三變改革·五大合作”成立股份合作社,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逐步實現生態宜居村莊美、產業興旺生活美、鄉風文明人文美、平安穩定和諧美。

(滎陽政務新聞熱線:13213155378,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