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在尤溪農村,很多人做過這件事!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鄉情」在尤溪農村,很多人做過這件事!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鄉情」在尤溪農村,很多人做過這件事!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鄉村趣事

——捉泥鰍

淅淅瀝瀝的幾場春雨,將田泥泡得發軟。春耕之後,新翻的泥土散發出股股清香,冬眠後的泥鰍和黃鱔開始活躍起來,山村進入捉泥鰍的時節。捉泥鰍,準確來說是“叉”泥鰍,因為我們的工具是“V”字形的鐵製叉子,裝在竹柄的頂端。叉泥鰍可以說是我童年時代的一大樂趣,至今難忘。

「乡情」在尤溪农村,很多人做过这件事!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那時,稻田施肥多以有機肥料,土質比較肥沃,泥田裡田螺、泥鰍、魚蝦、青蛙、田雞甚多,到了夜裡,青蛙和田雞聚集在稻田裡或躲在草叢中,扯著喉嚨叫著、唱著,歡鬧著靜謐的鄉村夜晚。叉泥鰍便是這鄉村夜晚裡最有趣的事了,立夏之後,氣溫上升,田裡的禾苗還沒有長高,那時才是叉泥鰍的最佳季節。一壠壠剛翻過的水稻田,漾滿了水。經過白天的太陽烘照,水田暖融融的,到了夜裡,或大或小的泥鰍就紛紛從泥層裡鑽了出來,懶洋洋地躺在泥面上。

「乡情」在尤溪农村,很多人做过这件事!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老屋的門前,便是成片的水田。吃過晚飯,父親找出叉泥鰍的那柄叉子,又從柴火垛中翻出松明,劈成半尺來長的片狀裝進竹籮。點燃的松明裝在一個柚子般大的鐵絲盤成的籃子裡,如火球一般,用一根小竹杆子挑起。鄰居們也相繼出門,腰繫魚簍,挑著一杆松明火球朝水田走去。放眼望去,團團的火球遠遠近近,田間地頭裡的影影綽綽,便是鄉間夜裡最獨特的風景。

「乡情」在尤溪农村,很多人做过这件事!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翻過的稻田,錯落有致的躺著一排排禾蔸,禾蔸間的水在火光下清澈見底。各種泥蟲正在泥面休眠,泥鰍也一動不動地伏在泥面上。但泥鰍著實靈巧又狡猾,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往泥巴里鑽,逃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圈渾水。叉泥鰍時需得穩、準、狠。屏住氣息,操穩叉具,瞄準泥鰍腰身,用力一戳,“嗖”的一聲泥鰍瞬間就被叉中了。起叉之後,兩隻手指頭對準竹簍輕輕一擼,便穩穩當當落入簍中。叉泥鰍還要有眼力,在晃動的火光下,誤把稻杆或木棍當成泥鰍那是常有的事。我和父親沿著鬆軟的田埂上小心翼翼地行走,一邊雙眼細細地搜尋,一邊出手準準地叉。一個晚上在田裡大約走三小時,就可以叉到泥鰍兩三斤,像我父親這種高手最多可叉到五六斤。

「乡情」在尤溪农村,很多人做过这件事!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皓月高高掛在廣袤的蒼穹上,銀輝似水,小村莊披上一層乳白色的輕紗。青蛙們在田間地頭集會狂歡,它們趴在露出水面的泥疙瘩上,或浮在水面漂浮的雜草中鼓動著雙腮“呱呱呱”地叫個不休。當我們挑著松明火球走過,青蛙就像跳水運動員一樣擺一個優美的姿勢突然鑽入水中,片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就像魯迅筆下的閏土一樣,手持一柄鐵叉,月色下,蛙聲中,在田間細細搜尋泥鰍。在父親的精心指點下,我學會了“叉泥鰍”的基本要領。有時過於專注尋泥鰍叉泥鰍,忽略了腳下踩的是窄窄的田埂,時有打滑和踩空,跌進泥田裡滾的一身爛泥。最好笑的是,由於松明油煙濃烈,每個叉鰍人的身上臉上都落了一層的黑乎乎菸灰。田間相遇叉鰍人,閃爍明滅的松明火光下是一張張黑漆漆的臉,若不自報家門,壓根兒辨不出對方是誰。

「乡情」在尤溪农村,很多人做过这件事!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鄉人喜叉泥鰍也善於烹調。泥鰍的烹製方法很簡單,將泥鰍洗淨瀝乾,蔥姜爆香後將泥鰍煎至兩面微黃,再加入少許料酒、鹽巴等佐料,片刻功夫,一道香噴噴的美食上了餐桌。或將泥鰍盛在容器中,倒入半斤家釀紅酒,入鍋文火慢燉,須臾香氣四溢。這是鄉人用以待客的上等佳餚。此外,用泥鰍煮粉幹也是一道不錯的美食,老家鎮上開的幾家“泥鰍粉幹店”,一直生意紅火,遠近聞名。遺憾的是,現代農業多施以化肥,土壤鹽鹼化,水質變差,加之青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田地大多撂荒,野生泥鰍已經很難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飼養泥鰍,遠不及野生泥鰍美味。童年時代叉泥鰍的許多趣事,只能永久地封存在記憶之中了。

「乡情」在尤溪农村,很多人做过这件事!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餘道業,福建尤溪人,高級經濟師,供職於金融部門。興趣廣泛,熱愛攝影、旅遊,書法、寫作均有涉獵且有小成,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三百餘篇,出版《農信情緣》一書。

《武漢記“疫”》:尤溪最美逆行者程賢芳

【最新】2020年尤溪中小學幼兒園新任教師招聘!(附崗位表)

最新!尤溪公交運行時間調整

尤溪這個人被抓!千萬別幹這事了!

8℃!尤溪氣溫即將大跳水!降雨已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