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麼多無錫“白富美”,為啥走了同樣一條荊棘路?

當年那麼多無錫“白富美”,為啥走了同樣一條荊棘路?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而新四軍是江南抗戰的一支重要力量,相關歷史挖掘無疑很有意義。

1937年10月12日,南方8省13個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是首任軍長。該番號沿用至1947年1月30日。

無錫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的4位成員經過2年左右的挖掘和整理,已發現了近百名無錫籍(含江陰、宜興)新四軍女戰士在特殊的年代把“繞指柔”成就了“百鍊鋼”。這些無錫女性不少出身名門,完全可以生活無憂。她們為什麼選擇了一條佈滿荊棘的道路呢?

從6人到近百人,大量珍貴手稿浮現

無錫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近年來吸納了年輕力量,其中學校教師不少,無錫市蠡園中心小學楊肇文老師,就把研究課題列為“無錫籍女新四軍人物”的整理和訪談。

宗瑛、江達、沈洪輝、陶雲霞、於玲、周淑真,這6位無錫籍新四軍女戰士,是最初的尋訪和資料整理對象,楊肇文說,課題進行過程中得到來自省、市兩級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的關心,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於無錫籍新四軍女戰士的珍貴資料,所涉人物近百人,已整理成冊的86人。

当年那么多无锡“白富美”,为啥走了同样一条荆棘路?

無錫籍新四軍女戰士江達親筆手稿

據悉,無錫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曾出版過《新四軍無錫籍人物選編》一書,其中收錄了48位無錫籍新四軍女戰士事蹟。

她們出身不凡,多為當時的“白富美”

楊肇文在研究中發現,無錫籍新四軍女戰士中出身名門者不少,生活優渥、家境富裕,但她們走出閨閣,接受先進思想洗禮,成長為新四軍女戰士。去年整理完畢的86名女戰士,其履歷中明確寫到家境貧寒的僅6人。譬如,俞宜青、顧行、徐達、諸翌中、曹蔚、章央芬、顧泳越、薛蕙等都出身不凡——章央芬,父親章養和是清代末年秀才,母親秦萱則是無錫望族秦氏家女;顧泳越是著名教育家顧述之孫女;薛蕙系實業家、社會活動家薛明劍之女,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之侄女。

還有不少人深受開明父母的影響,和兄弟姐妹們一起全家投身革命事業。譬如傅紅渠系中共早期黨員陳枕白、傅一星之女,馮丹

系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馮夢陽次女。

再如無錫榮氏家族,被毛主席稱為“中國唯一稱得上大財閣的家族”,家族中先後5人參加新四軍,其中榮年釗、榮素一、榮蓉之均為女性。榮蓉之祖父榮福齡是無錫振新紗廠董事長,為梁溪榮氏族長。榮蓉之主持的公益小學是當時中共無錫地下黨員聯絡隱蔽棲身之處,在無錫革命史上起著特殊作用。

“無錫籍女新四軍中那些出身名門望族的女戰士們,不愁吃穿,學業有成”,楊肇文表示,“她們更多的是為了民族復興,為了追求理想和信仰而參軍入黨”。

堅強又有智慧,留下可歌可泣故事

這些無錫籍新四軍女戰士個性堅毅,留下了諸多蕩氣迴腸的抗戰故事。譬如無錫堰橋的胡曾鈺以外出求學為名,瞞住母親,參加江抗宣傳隊,走上抗日前線。為掩護部隊撤離,年僅18歲的她最後撤到麥田,腿部中彈不能行走,日偽軍猛撲上來,對她連刺兩刀,壯烈犧牲。無錫查橋的

錢佩芝任秘密通訊員,因叛徒帶著敵人指認而暴露。當時她懷孕在身,在受審中倍受折磨,大出血流產也堅決不交代任何黨內動向,最後在常州天寧寺被敵人活埋。

這些無錫籍新四軍女戰士心思巧密,在革命鬥爭中展現出驚人的智慧。譬如新四軍中有支赫赫有名的“女八隊”,其中的老大姐宗瑛就是一個大公無私,行事果敢的女性。她跟隨陳毅巧設空城計,在帶領後方400名傷員行軍突破封鎖線。她預感到行蹤暴露,命令大部隊重新繞道二次返回封鎖線內,果不其然前腳離開,後腳敵人就包圍了駐地。事實證明,多虧宗瑛當時判斷精準,眾多傷員才躲過一劫。江陰女傑於玲也是一位機敏聰慧的傑出新四軍女戰士,被譚震林譽為“江南第一個女區長”。她曾派人打入敵人暗殺黨內部,成功抓獲暗殺黨大隊長。她一個人連夜奔走100裡,僅用24小時就成功動員國民黨一家印刷廠全體人員帶著印刷設備參加“新江抗”。

擬出書《巾幗英傑》,百歲老戰士題書名

楊肇文表示,已經收集86名無錫籍新四軍女戰士名錄,“年內要收集滿百名人物事蹟資料”,未來準備整理成《巾幗英傑》一書,書名已請百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光華題寫。

当年那么多无锡“白富美”,为啥走了同样一条荆棘路?

楊肇文在空中課堂中講解、弘揚英雄精神

楊肇文已嘗試把部分成果融入自己的思政課上,在無錫教育電視臺的名師空中課堂為全市小學生講了一堂《硝煙之中 致敬英雄》,讓孩子們瞭解這些無錫籍的女新四軍。“我們今年還成功立項了江蘇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區域英雄人物事蹟融入小學德法教學的實踐研究》,讓無錫本地珍貴的紅色資源,不僅具有史學研究價值,更具有教育價值,進一步助推無錫特色思政教育”,楊肇文表示,她所在的學校有多位老師加入其中,研究力量也將變得更壯大。

無錫市檔案史志館的接玉松表示,無錫目前尚無針對無錫籍新四軍女性的專題研究。課題組的成員利用寒暑期和其他業餘時間進行了大量的走訪和整理,形成了研究成果,很有開創性,值得肯定。他也建議,課題組可繼續深化和研究相關資料,為無錫的紅色記憶作出自己的貢獻。

“研究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影響更多人。”無錫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曹建林表示。他也期待能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視頻、動畫等各種影像資料,還原老一輩革命者“提著腦袋幹革命”的不易,讓學生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課題組獲多方協助,一併感謝

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拜訪了部分健在的新四軍女戰士,如居家生活的成近建。課題組還前往溧陽水西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等地參觀,收穫了薛和、周婉如、孫石、朱微明、朱一等多位女戰士的資料。

沈志武是無錫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秘書長,作為課題組的顧問兼成員,他幫助課題組找到了許多女戰士家屬和一手史料。他們到南京採訪

於玲、陶雲霞、沈洪輝的家屬,多次接待來錫作講座的無錫籍女新四軍戰士於玲的後人喬阿光、喬春雷。

当年那么多无锡“白富美”,为啥走了同样一条荆棘路?

於玲女兒喬春蕾向課題組贈送《於玲自傳》,左一楊肇文,中間喬春雷,右一沈志武。

許多熱心人也紛紛為課題組提供資料。榮氏人文研究會會長榮華源在《榮氏宗譜》中找到榮素一的部分資料,還有江南大學的張英凡同學也提供了許多史料與採訪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