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我朋友最近跟我聊天的時候,說到他們家的孩子有一個問題就是遇到事情特別容易放棄。就比如說我們要給她的孩子報了一個吉他的興趣班,剛開始也是孩子自己哭著喊著說要上這個興趣班,結果現在變成了他們開始哄著孩子催著孩子去上興趣班。

自己也有認認真真去問過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上興趣班,結果孩子給出的回答是他覺得彈吉他太累了,不想要學了,覺得太難了,根本就學不會。

我相信我朋友遇到的淨情況大多數的父母也曾經遇到過,孩子們總是容易三分鐘熱度,看到一樣東西就喜歡一樣東西,說喜歡的時候是真的很喜歡,可是要長期進行的時候又很難堅持下來。這大概也是大多數孩子們的通病吧。所以當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有這樣子容易放棄的毛病的時候父母們其實可以不用過分的著急,因為可以嘗試使用羅傑塔爾效應來改善孩子們這種類型的拖拉和易放棄的心理。

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羅傑塔爾效應

那麼到底什麼是羅傑塔爾效應呢?是這個效應指的就是一個對於“相信”力量的詮釋。就是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所期望的時候,往往那個人會向著他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所以就有人觀察到這樣子的現象,並且發出了自己對於舊現象的解釋,後面的人也就把他發現的這種現象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效應,把它統稱為羅傑塔爾效應。

這種效應可以很好的運用在人際交往,像前面所提到的,自己的期望對於別人來說是有積極影響的,那也就是說羅傑塔爾效應可以應用在人們生活交往的各個方面。

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羅傑塔爾效應的實驗推導過程

發現這個效應的羅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就是隨機挑選一座高校,提前跟學校的負責人談好,自己可以選取一些學生來做實驗,並且學校不會透露給孩子們,孩子們所做的事情是為了證明實驗。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儘量的保證實驗的隨機性和真實性,當然這個實驗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在推導羅傑塔爾效應的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實驗的具體過程是這樣的,羅傑隨機找到一所學校,在他們的全校名單裡面抽取幾個孩子。這個時候的抽取是完全隨機性的抽取,因為在抽取的時候完全不看孩子們個人的成績和平時的表現。自己隨機抽取出來的名單拿給肖芳,告訴她們這些孩子通過了一次測驗,他們的智商都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這些孩子以後一定會大有所成。

最後在後續的跟進記錄裡面那些名單上的孩子確實在平時的考試之中成績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而且後期的時候都保持在中上游。

其實通過這個實驗的過程就可以看出語言暗示能力是有多麼的強大,而這個效應其實也就是在詮釋著相信的力量,當你相信一個人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的時候,它往往會變成你所想要的樣子,所以其實父母在平常的教育裡面,就可以使用到這樣子的效應來進行對孩子的教育。

前面說了那麼多關於這個效應的原理,現在不得不來說說它所能帶來的積極影響,以及它要如何運用在教育方面。

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羅傑達爾效應的積極影響。

第一,懂得相信的力量是巨大的。

就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這個效應的形成原理就是對於別人的相信。會導致於別人會主動變成自己所相信的那個樣子。其實這也證明了相信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並且相信他人會有好的發展,不僅是一個良好的品質,而且確實能夠幫助到別人,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積極的想法,這就是羅傑島效應的積極影響。

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第二,只要自己相信,就能有成長。

就像羅傑達爾效應的實驗一樣,做實驗的人不過是隨機找到一所學校,告訴他們他們學校的某一些孩子非常的聰明,結果那些孩子就真真切切變成了他們口中的聰明的孩子。

換句話說,也就是當自己相信自己的時候,自己就能夠從自己身上獲取力量,也就能夠有成長,而且這個實驗也側面證明了人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影響,所以能學會適當的忽略外界的環境對自己的影響,並且更加的相信自己,都是由於羅傑達爾效應的積極影響的原因。

那麼當孩子遇到事情容易放棄,總是覺得自己做不來,一切都很難的時候。父母到底應該要怎麼做才可以改善孩子這樣子的心理?

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首先,父母要懂得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很多時候孩子們對於自己的不自信,或者是那些對於未來的悲觀情緒,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外界環境的一些影響。還有自己不夠了解自己的能力的原因,從而對自己過分的看輕。我們要懂得讓孩子學會換個角度思考,不要鑽牛角尖,不要只看自己的短處,也不要妄自菲薄,這樣容易導致孩子覺得自己什麼事也做不好,自然也就容易放棄,容易覺得萬事皆難。

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其次,父母們要懂得具體自己對孩子的要求。

為什麼要父母懂得具體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呢?其實就是讓父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僅能夠更好的對孩子們提出要求,而且也可以合理的提出自己對於孩子的期望。

也就用到了前面所提到的羅傑達爾效應,讓孩子們在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之下成長。這個時候的孩子就不容易產生對父母要求的逆反心理,也會更加順應父母的期望,也就不容易會對一些小事情覺得自己做不了容易會有放棄的心態出現。

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再者,父母要學會把自己的要求轉變為小要求,然後用完成挑戰的方式,去引導孩子主動去達到父母們自己想要的。

這點其實就跟前面要求父母要懂得自己所要的要求那點有關。因為只有當父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孩子做什麼的時候,父母也就可以把這一個要求變成一個對孩子來說是大挑戰的東西。然後把這一個大挑戰進行拆分,也就是把一個挑戰分成各個小挑戰。這樣子可以讓孩子們更好地完成父母所要的要求,也可以這樣孩子們對於父母提的要求不那麼的抵抗。因為在經過之前幾次完成小挑戰的情況下,孩子們自然也就對之後的“挑戰”不那麼的抵抗,也相信自己能夠做好。也能從根本性解決孩子們容易覺得事情太難,自己完成不了的心理。

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最後,父母們要懂得給孩子們積極的鼓勵。

父母們一定要懂得賞罰分明的道理,父母們可以選擇在孩子們達到自己給他設立的小要求小目標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們積極的鼓勵。

當然,這種鼓勵不一定就是要給孩子買某一些東西,可以適當的把這種鼓勵變成一句誇獎的話,或者是一個認同他的眼神。

最好能把這種獎勵變成一種精神層面的獎勵,因為精神層面的獎勵更能讓人滿足,也能讓孩子不過分的注重物質,保持精神獎勵這樣子的話,孩子不容易有過分功利的想法,內心世界也會相較於其他受金錢誘惑的孩子們更加的充實。

當孩子們發現自己在父母的心中是一個可靠的形象的時候,其實比那些外在的獎勵來說會更加的開心。那麼長此以往,父母按照這個步驟來進行對孩子的教育,自然孩子們就會慢慢的成長,也就不容易被外界的挫折所打倒,就不會說出那些自己不行或者是自己做不到的放棄式的話語,那麼父母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前面所提到的我朋友對於孩子愛放棄的煩惱情緒,同時也完美的解決了孩子容易放棄的問題。

孩子習慣性自我放棄?父母善用“羅森塔爾效應”,收穫上進乖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