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发新时代中国文艺新力量

作为国家文艺战线的重要一环,电视文艺节目在弘扬主流价值观、满足人民审美需求、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9年,电视文艺领域国风潮涌,主流强劲,形成了独特的电视文艺景观。

聚焦时代 领衔主流

历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是文艺内容创作的关键坐标。2019年,各级电视媒体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主题主线,积极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建设舆论宣传高地。一方面,电视文艺节目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切入,节目题材与时代主线紧密结合,不断强化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如《故事里的中国》充分挖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艺佳作,展现中国故事背后的情感符码、时代烙印。另一方面,节目将社会公共服务意识全方位、多形式融入到主题策划、内容设置、线下活动等环节,如《奔跑吧》《少年国学派》《天天向上》《为你而战》等节目积极将公益元素融入节目主题,彰显出主流媒体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真善美不是假大空,主旋律也可以接地气,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国家导向与观众情感的共鸣点,将大政策联系到小事例,将大方向落实到小细节,让老百姓看得明白、看得入情、看得入心,从而自然地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下的家国情怀。

国风潮涌 立破并举

纵观2019年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尽管数量有所下降,但品质不断精进。据豆瓣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18档电视综艺豆瓣评分超过8.0,与2018年持平,总体看来,观众的满意率有所提升。

题材方面,电视文艺节目立足中国特色,着力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符号元素,将文艺节目中的中国韵味、中国气质发扬光大。如北京卫视以传统古建筑为创意核心推出一系列文化体验类节目,打造“中国地标”新名片;《时尚大师》(第二季)以“中国色彩”为灵感,推广诗意盎然的东方美学;《创意中国》带来“中国文创”;《谢谢了,我的家》弘扬“中华家风”;《智造将来》展现“大国科技”……中国风引领创作新潮,呼唤观众的家国记忆、民族记忆、文化记忆,也为节目创新、品牌营塑、行业联动、文化输出提供了新的方向落点。

形式上,电视文艺节目打破传统场景,将舞美形式与节目主题、环节设置紧密结合,激活节目新动能。如《一堂好课》将舞美元素与课程主题相结合,并把演播室搬进校园场景,走到青年学子中间,从而带动全社会向上向学之风。

虽有老牌节目保驾收视,但也难掩口碑下滑的困局。如何为固有模式注入畅新活力,营造出“熟悉的陌生感”“舒适的新鲜感”,也成为“综N代”节目增强观众黏性的关键所在。

模式进阶 抱团出海

近年来,中国原创节目模式频频出海,逐渐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路径转变、从买方到卖方的身份转换、从“本土改造”到“中国创造”的进阶升级。特别在国际原创节目模式出口数量连年缩水的趋势之下,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更有责任、有能力、有义务向世界提出中国方案、输出中国范本、贡献中国智慧。2019年4月,7档中国节目模式在第56届春季戛纳电视节(MIPTV)进行展示推介,其中5档为电视原创文艺节目。随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推介会”在法举行,《谢谢了,我的家》《加油!向未来》等原创优秀节目模式集中发声,为文化交流互鉴、中外贸易合作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模式出海是起点,但如何实现模式配对、模式落地、模式推广,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一是需要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锤炼“四力”,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综合考虑国情、文化、语境差异,明确目标市场,精准受众群体;三是将节目制作流程精细化、规范化、系统化,使一次性的文艺创作转变为可复制、可持续、可裂变的产品制作,实现由“家庭作坊式”到“工业流水线”的转型升级。

技术赋能 跨屏聚力

5G搭台,4K领跑,AR提质,8K蓄能,大数据护航……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电视文艺节目提供了更多样的表现手段、更清晰的画面效果、更丰富的传播渠道、更完善的评价体系。同时,电视文艺工作者也需理性应对技术赋能下的机遇与挑战,警惕跟风热下的技术滥用,牢牢把握“内容为王”的创作原则,在节目的技术性与艺术性之间取得良好平衡。

2019年,“互动”成为节目定位新热词,“融合”成为内容传播新常态。湖南卫视“元宵一家亲”主题特别节目创新推出弹幕观众席,开辟了公共危机视阈下观众互动的新思路,同时也是媒体融合在内容层面纵向推进的有益尝试。从宏观层面看来,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典范,2019年各省市级电视台积极整合资源,纷纷进驻移动端传播战场,加强联动,不断促进生产结构转型升级。

媒体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思维到操作,从线上到线下,从多媒体到全媒介的互渗共融。当下,不少电视文艺节目的融合之路流于表层的阵地延伸,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工作模式。面对媒体融合的浪潮,转变创作观念、提高网性觉悟、优化传播策略、细化内容方案才能在竞争市场中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危机,电视媒体在政策引导下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节目内容方面,既有聚焦疫情前线、凝聚抗疫力量的主流引领,也有展现宅家日常、提供温暖陪伴的温馨表达;制作模式上,电视文艺节目创新采用“云策划”“云录制”“云后期”的“云制作”生产模式,不仅完成了固有节目的线上制作,还推出了多档原创综艺节目,以突出的应变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展现出了电视媒体强大的感召力、引领力、凝聚力、公信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媒介革新带来的新挑战、新趋势、新机遇,只有以中国特色基因为魂,内容创新创优为根,媒体融合纵深推进为要,电视文艺节目才能迸发出新时代中国文艺新力量。(郑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