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每年的正月十五,埔里村村民们都会举行一个盛大的活动—抬神,这是闽南民间习俗:元宵抬神踏火。

在闽南这一带,不只是我们村,许多地区都有抬神轿闹元宵的习俗。每逢正月十五,村民们都会请出家乡供奉的神明巡安,就如《汤溪县志》记载:

“盛陈仪卫,舁神像出游街坊,谓之出巡。城外农民插秧甫毕,争先入城游览,骈肩错趾,填塞通衢,商肆利市三倍,此为虽中赛会之最。”

每当这个时候,村里男女老少,算上来玩的亲戚朋友,至少千余人聚集在一起游街抬神,甚是红火热闹。但是由于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国家不允许人员聚集,所以今年并未举行 ,小编使用的照片是去年的。

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游神过后,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神轿队伍对每家每户都要进行巡安踏火,以祈求这户人家来年阖家平安,护佑善信,身体健康。这是在元宵特别的传统。

所以,每家每户早在正月初,或者更早之前就已经预订好的青竹,在正月十五的这天早晨让青竹挺拔的立于门庭,前人言:前方竹林真吉祥,家中定出读书郎,一代堪比一代强。这是我们这里非常有名的一句俗语。

因此,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在庭院里放一枝竹,“翠竹依翠,绿叶更绿,杆杆似枪,叶叶似剑”,门前有立竹,寓意着“旺福子孙,光耀门楣”。

有些人还喜欢在竹枝上系上竹帽和红灯笼,或是绑上红色的丝带,等待夜幕降临的时候将红灯笼点亮,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村里的老人们,一早就要为请出神像做准备了,准备糕果,香烛,要抬神的年轻人们都要经过诚心的叩拜上香,才能参加,老人们的任务则是为他们祈福。然后抬神队伍就要出动了,村里的小孩三五成群地跟在一群大人的身后,等待神明出巡,神明雕像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由檀木制成的神像底座也是十分精致。

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抬神一般是由八个人,前面四人,后面四人,排列抬轿,而较小的神像则由四人抬着。年轻的小伙子一直都是抬神的主力军,他们全军出动,兴奋极了,一边走着一边晃动着肩膀,好似神明舞蹈一般。

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夜幕降临后那才叫一个热闹,全村的神明大大小小一共十几身,一行队伍热闹非凡,队伍的两边都是小孩子,他们拿着彩灯笼“雄赳赳气昂昂”的走着,好像在宣布:我的花灯是最漂亮的。你看,有莲花灯,粉色的花瓣,绿油油的大叶子,闪烁的灯光,也有小红球,还有猪八戒,各式各样的创意花灯,令人眼花缭乱,怎么看都看不过来。孩子们嘻笑玩耍,追逐打闹,有些勇敢的小男孩,瞅准放鞭炮的时机,央求大人拿鞭炮来放,一些不大不小的孩子,则就只能看着他们胡闹,跟着哈哈大笑。

在家等待神明巡安的人们,听着鞭炮声传来的方向,判断神明大概在哪一户人家,慢慢的等待着,等到快到自己家的时候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干草裙”立在门口,拿着早就准备好的“香烟”,闽南地区管它叫做“香”。

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跟着队伍的,村民们都好期待着神明绕道自己家,跳过篝火。小伙伴们得意地朝着自己老妈一笑:看,我们来了。

随后冲进家里,拿起老妈准备好的香烟来“拜拜”(拜神明),然后我又去找其他的小伙伴,与神明一起跳过篝火,保佑这家人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无灾无难。

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抬神的队伍挨家挨户的路过,所到之处皆鞭炮齐鸣,火花满天飞,无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而今天,最让人期待的除了抬神路过自己家门口,还有等待“大戏”的开场。戏台前方的空地,篝火早已经燃起,赤红的火焰随风摆动,光彩夺目,烈焰似乎要冲上云霄,在烟与火光之间,围观的人变得忽隐忽现。正当人们愣神的时候,耍龙灯的队伍突然出现,龙珠围着火堆开始旋转起来,那条大龙紧紧跟随也围着篝火旋转起来。伴随着一阵锣鼓震天响,一旁的舞狮队也不甘落寞,纷纷翻腾跳跃,舞龙舞狮队齐上阵。真是生龙活虎,惟妙惟肖啊!

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抬神轿的队伍也加入了舞龙舞狮队,神轿越过篝火,龙灯绕着神轿,狮子在后面蹦蹦跳跳,这个画面又惊险又热闹,身边的人们笑声不断,欢呼声不断。

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夜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白天一样,焰火飞舞,光彩夺目,偶尔还会被天上掉下来的烟火土粒砸到,这边烟花四射,那边白烟滚滚,耳边皆是鞭炮声,和身边的朋友讨论哪一朵烟花更美丽,哪一个抬神的汉子更帅气。

闽南民间习俗:元宵节抬神踏火,村民在狂欢中与神共舞

这样的表演会持续到深夜,直到把村里的人们捐献的烟花爆竹全部燃放完毕为止。每一次回到家里,窗外的烟花还在闪亮,鞭炮声依旧响着。很多人就是这样渐渐进入甜美的梦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