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憲宗還是清恭宗,溥儀的廟號到底是什麼?

清憲宗還是清恭宗,溥儀的廟號到底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古代帝王歷史中,每個皇帝在生前都有年號,然後在死後由他的後人根據他的一生的施政,品行給皇帝上廟號和諡號。廟號是東亞地區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只有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皇帝才會有廟號,在西漢時候,只有四位皇帝有廟號西漢劉邦的廟號 為太祖高皇帝、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以上四位,皆經過東漢光武帝劉秀的重新確認。在唐代之後,除非你因為被廢,比如海陵王完顏亮,一般都有廟號。

清憲宗還是清恭宗,溥儀的廟號到底是什麼?

唐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清憲宗還是清恭宗,溥儀的廟號到底是什麼?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

而諡號,為東亞古代君主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帝王的諡號,在隋朝以前均為一字或二字,如西漢的皇帝劉盈諡惠帝、劉恆諡文帝、劉啟諡景帝,東漢的皇帝劉秀諡光武帝等即是。但是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諡號字數逐漸增加。以唐太宗為例,他的諡號一直在更改 文皇帝(初諡) 文武聖皇帝(674年加諡) 文武大聖皇帝(749年加諡)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754年加諡)。到了清朝就不得了,比如乾隆“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無論是廟號還是諡號到最後全是美稱了。

清憲宗還是清恭宗,溥儀的廟號到底是什麼?

宣統皇帝溥儀

清憲宗還是清恭宗,溥儀的廟號到底是什麼?

康德皇帝溥儀

對於末代皇帝,就比較尷尬了,因為一般到了末代皇帝身死後,新建立的王朝對前朝皇帝一般都沒什麼好的態度,一般都是批評或者是同情。而且因為無人祭祀,導致廟號和諡號缺失。等到溥儀退位到因病去世後,因為進入了現代社會,中國政府並沒有官方為前朝皇帝訂立廟號和諡號。在民國時期。通常的說法是:清廢帝。在《辛亥革命-南北議和史料》所載“若不遷都,則頤和園可令廢帝居住。”,民國政府在正式文件中,將溥儀稱作清廢帝。但在1967年,當溥儀病逝於北京後.曾有一部分前清宗親在臺灣為這位清王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私下定諡號,"清憲宗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孚敬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廟號憲宗。不過這一過分讚美、名不符實的諡號並未廣泛流傳,僅限於在臺的清宗室後人中。

清憲宗還是清恭宗,溥儀的廟號到底是什麼?

溥儀墓僅僅寫了溥儀的名字

2004年,中國的愛新覺羅宗室成員為溥儀上廟號為恭宗,諡號愍皇帝,尊骨灰奉安處為獻陵。並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淑妃文秀已被廢為庶人),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骨灰葬處為祥妃園寢),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2001年薨,73歲),李淑賢為孝睿愍皇后。

清憲宗還是清恭宗,溥儀的廟號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