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是远离应试教育还是衔接国际教育?

最近几年来,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讨论最多的事,可能就是如何帮孩子选择,在应试体制下才能全面发展,而不是变成一个只会读书的机器人。有许多爸爸妈妈们开始关注起国际学校,让孩子从小接受国际化教育,并走上出国留学这条路上。

很多爸爸妈妈急切想选择国际学校这条路,但这个问题同时也令他们最纠结,网上各种评论褒贬不一:

一、国际学校的孩子非富即贵,肯定会有很多攀比;

二、孩子到了国际学校就一定没有压力很开心;

三、国际学校太宽松,孩子学习基础太弱;

四、国际学校老师水平良莠不齐;

五、去国际学校就是为了逃脱应试教育的种种压力……

这么多主观臆断很容易让人对国际学校甚至国际教育产生一些偏颇的理解,更别说网上那么多文章都在表达“我家孩子实在受不了国内教育的压力,才不得不转到国际学校”的这种心态和主张。

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孩子教育方式的选择,又该如何正确理解国际学校、国际教育呢?

国际学校,是远离应试教育还是衔接国际教育?

01

什么是国际教育?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

国际教育应该为年轻人提供了解世界问题的知识,培养他们对世界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

换句话说,国际教育是培养来自所有的学生对世界问题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主要的国际课程中,IB是最具国际特色的。IB诞生之初的想法是让年轻人明白,虽然人与人之间有差异,但其他人可能是对的。

国际教育的精神必须是开放的、多元的、包容的。单一的教育不是国际教育,单一的法国教育、英国教育、美国教育不是国际教育。

中国人的国际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直白地说就是出国留学,去体验并融入另一种文化,我称其为“被国际化”;

第二类是留在国内接受国际教育,我称其为“主动国际化”。

不论哪一类,最后的目的都是“走出去”。

国际学校,是远离应试教育还是衔接国际教育?


02

什么是国际学校?

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们其实很难定义什么是“中国的国际学校”——咱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法中,并没有出现“国际学校”一词。

实际上,新中国的国际学校,最早出现在80年代北京的使馆区——1980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五国大使馆,合办北京国际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到了今天,各种各样的国际学校,已经遍布全国达到七百多所,大概分为三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的国际学校,是给外籍人士的学校。

这是专门给外交人员、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等外籍人士的子女开办的学校。只招收外籍孩子,和中国家庭没有关系。

这是外国教育在中国的“飞地”,和中国的家庭和孩子,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再有钱,不是外国国籍也上不了。而且,很多学校为了控制学生数量,还出台了必须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国籍,还要拿到国籍达到多少年,在国外有长期居住、工作记录等等各种条件。

第二种形态的国际学校,是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或国际班。

这种形态只限于非义务阶段的高中。根据最新的政策,不再审批新的公办学校国际部。已存在的国际部,也会与公立学校逐步脱离。

第三种形态的国际学校,是民办国际学校。

民办学校有民间资本,也有国有资本。这类民办学校主要招收中国学生,也是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快的国际学校。

据《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的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范围内获得各课程认证标准的国际学校共745所,其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28所,民办国际学校367所,公立学校国际班241所。

国际学校,是远离应试教育还是衔接国际教育?


03

国际学校与国际教育的联系又是什么?

国际学校可以帮助你扬长避短,找到自己最适合攻读的专业方向,接受更多的国际教育,成就最好的自己。

A原来是一所体制内学校的学生,中考时没有考上心仪的高中,误打误撞选择了国际学校。父母当时的想法都是:我的孩子还有救吗?

那时的A经常玩手机游戏到半夜,上午的课全部睡过去,一度要去打游戏职业联赛,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沟通,才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原来他严重偏科,不喜欢物理和文科类要背的东西,久而久之也就厌学了。

进入国际学校后,B重新选择了喜欢的数学、生物和化学课程。虽然最终他的大考成绩不算很高,但还是拿到了几所大学的offer,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当初没有转轨学习国际课程,A可能现在还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上个一般的国内大学,找个一般的工作,过个一般的人生。但由于国际课程的选课机制,A避开了自己不擅长的科目,通过努力拿到了国外大学的offer。

国际教育的最基本的表现是教育的内容不只是本国的,而是包含其他国家或者世界的知识理念逻辑等等。

国际学校,是远离应试教育还是衔接国际教育?

家长B自述:2010年送孩子进国际学校读一年级,我们没太思考,只是因为朋友的孩子在国际学校读书,考虑孩子们以后大概要去美国读书,就糊里糊涂上了。后来发现国际学校体系跟公立学校相差很大,是条不归路,就一直在读。对于国际学校和国际教育的认识是一点一点增长的。

八年里接触了很多敬业专业的在国内从事IB教育的管理者和老师们,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对中国国情并不很了解,但是他们的学识和能力都不错。

国际教育的最基本的表现是教育的内容不只是本国的,而是包含其他国家或者世界的知识理念逻辑等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小时候学过的世界地理历史,也可以算作国际教育的一部分。只是我学的实在太烂,比如西班牙海军溃败导致明朝银荒这个国际事件,我完全没有理解,打板子可以打到当时的应试教育上。我们当年学习的英语和翻译文学,也是国际教育的一部分。科学数学就更是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发明发现理论和假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