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是遠離應試教育還是銜接國際教育?

最近幾年來,對於很多父母來說,討論最多的事,可能就是如何幫孩子選擇,在應試體制下才能全面發展,而不是變成一個只會讀書的機器人。有許多爸爸媽媽們開始關注起國際學校,讓孩子從小接受國際化教育,並走上出國留學這條路上。

很多爸爸媽媽急切想選擇國際學校這條路,但這個問題同時也令他們最糾結,網上各種評論褒貶不一:

一、國際學校的孩子非富即貴,肯定會有很多攀比;

二、孩子到了國際學校就一定沒有壓力很開心;

三、國際學校太寬鬆,孩子學習基礎太弱;

四、國際學校老師水平良莠不齊;

五、去國際學校就是為了逃脫應試教育的種種壓力……

這麼多主觀臆斷很容易讓人對國際學校甚至國際教育產生一些偏頗的理解,更別說網上那麼多文章都在表達“我家孩子實在受不了國內教育的壓力,才不得不轉到國際學校”的這種心態和主張。

究竟該如何正確認識孩子教育方式的選擇,又該如何正確理解國際學校、國際教育呢?

國際學校,是遠離應試教育還是銜接國際教育?

01

什麼是國際教育?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說法:

國際教育應該為年輕人提供瞭解世界問題的知識,培養他們對世界問題的關注和解決世界問題的能力。

換句話說,國際教育是培養來自所有的學生對世界問題的知識、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主要的國際課程中,IB是最具國際特色的。IB誕生之初的想法是讓年輕人明白,雖然人與人之間有差異,但其他人可能是對的。

國際教育的精神必須是開放的、多元的、包容的。單一的教育不是國際教育,單一的法國教育、英國教育、美國教育不是國際教育。

中國人的國際教育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直白地說就是出國留學,去體驗並融入另一種文化,我稱其為“被國際化”;

第二類是留在國內接受國際教育,我稱其為“主動國際化”。

不論哪一類,最後的目的都是“走出去”。

國際學校,是遠離應試教育還是銜接國際教育?


02

什麼是國際學校?

在聊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忽然發現,我們其實很難定義什麼是“中國的國際學校”——咱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育法中,並沒有出現“國際學校”一詞。

實際上,新中國的國際學校,最早出現在80年代北京的使館區——1980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五國大使館,合辦北京國際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北京順義國際學校。

到了今天,各種各樣的國際學校,已經遍佈全國達到七百多所,大概分為三種形態:

第一種形態的國際學校,是給外籍人士的學校。

這是專門給外交人員、外資企業、國際組織等外籍人士的子女開辦的學校。只招收外籍孩子,和中國家庭沒有關係。

這是外國教育在中國的“飛地”,和中國的家庭和孩子,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說,再有錢,不是外國國籍也上不了。而且,很多學校為了控制學生數量,還出臺了必須是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國籍,還要拿到國籍達到多少年,在國外有長期居住、工作記錄等等各種條件。

第二種形態的國際學校,是公立學校的國際部或國際班。

這種形態只限於非義務階段的高中。根據最新的政策,不再審批新的公辦學校國際部。已存在的國際部,也會與公立學校逐步脫離。

第三種形態的國際學校,是民辦國際學校。

民辦學校有民間資本,也有國有資本。這類民辦學校主要招收中國學生,也是近年來數量增長最快的國際學校。

據《2018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的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範圍內獲得各課程認證標準的國際學校共745所,其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128所,民辦國際學校367所,公立學校國際班241所。

國際學校,是遠離應試教育還是銜接國際教育?


03

國際學校與國際教育的聯繫又是什麼?

國際學校可以幫助你揚長避短,找到自己最適合攻讀的專業方向,接受更多的國際教育,成就最好的自己。

A原來是一所體制內學校的學生,中考時沒有考上心儀的高中,誤打誤撞選擇了國際學校。父母當時的想法都是:我的孩子還有救嗎?

那時的A經常玩手機遊戲到半夜,上午的課全部睡過去,一度要去打遊戲職業聯賽,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溝通,才瞭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原來他嚴重偏科,不喜歡物理和文科類要背的東西,久而久之也就厭學了。

進入國際學校後,B重新選擇了喜歡的數學、生物和化學課程。雖然最終他的大考成績不算很高,但還是拿到了幾所大學的offer,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涯。

當初沒有轉軌學習國際課程,A可能現在還在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上個一般的國內大學,找個一般的工作,過個一般的人生。但由於國際課程的選課機制,A避開了自己不擅長的科目,通過努力拿到了國外大學的offer。

國際教育的最基本的表現是教育的內容不只是本國的,而是包含其他國家或者世界的知識理念邏輯等等。

國際學校,是遠離應試教育還是銜接國際教育?

家長B自述:2010年送孩子進國際學校讀一年級,我們沒太思考,只是因為朋友的孩子在國際學校讀書,考慮孩子們以後大概要去美國讀書,就糊里糊塗上了。後來發現國際學校體系跟公立學校相差很大,是條不歸路,就一直在讀。對於國際學校和國際教育的認識是一點一點增長的。

八年裡接觸了很多敬業專業的在國內從事IB教育的管理者和老師們,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許對中國國情並不很瞭解,但是他們的學識和能力都不錯。

國際教育的最基本的表現是教育的內容不只是本國的,而是包含其他國家或者世界的知識理念邏輯等等。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小時候學過的世界地理歷史,也可以算作國際教育的一部分。只是我學的實在太爛,比如西班牙海軍潰敗導致明朝銀荒這個國際事件,我完全沒有理解,打板子可以打到當時的應試教育上。我們當年學習的英語和翻譯文學,也是國際教育的一部分。科學數學就更是充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發明發現理論和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