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樣的論文?人類為什麼喜歡吃燒烤?

這是一篇非常正式、極其嚴肅的論文。所以我就不放圖了。




首先做一個設定:不管你年齡多大,因為某種原因,你回到了童年,你現在第一次吃燒烤。

“燒烤好吃嗎?”

“好七”

“為什麼好吃啊?”

童年的你還沒學會信口開河,是啊,為什麼好吃呢?不太好回答。

因為答案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100萬年前,大家都住樹上,正餐一份水果,夜宵幾隻螞蟻,水果補充維生素,螞蟻是高蛋白。日子過得還不錯,人們也跟劍齒虎一樣,特矜持,瞧不上黑乎乎的燒烤:破壞食物營養,新鮮鹿肉變焦黑。對待燒烤,人們有一個排斥、接受、喜歡的過程。

那時候,植物都長瘋了,到處都是大樹、野草。有時一次閃電,就會點著一大片荒草,大火過後,灰燼裡能看到好多燒焦的小動物,人們跟趕海一樣,撿到這種燒烤,一嘗:哇,好吃……

要真這樣,我就不帶大家著急忙慌地穿越了。討厭或喜歡,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實際上,剛吃第一口,大家就狂嘔不止,表情比周星馳還誇張,發誓餓死不吃燒烤的不在少數。

不過,著火面積有時非常大,比如幾百公里,搬到沒著火的地方,可能需要走一星期。水果、樹葉都燒沒了,不吃燒烤就得餓死,一部分人為了活下去,就很堅強的把烤肉吞下去了。

慢慢的,大家就熟悉了燒烤的味道,人們從勉為其難,到欣然接受;從害怕野火,到盼望著火,最後自己放火,這一吃,就吃了99萬年。正是燒烤誘惑著人類,邁出了進化第一步。

那時候,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拿著火把,點燃荒草,然後就去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像神仙。午餐時間到,大家蹦蹦跳跳,沿著燒過的地面,撿拾燒焦的兔子、野雞,黢黑麵孔映照白色牙齒,每個人的微笑都發自內心。只可惜,距離他們能喝上酒,還有99萬年。

腳下荒草燒沒了,跨過河流、山崗,接著燒。那時候沒有家鄉概念,哪裡有燒烤哪裡就是家,就這樣,從非洲燒到歐洲,再燒到亞洲。那時候沒有遊牧、農業這一說,大家過的是一種史學家忽略了的燒烤生活。

慢慢的,燒烤的味道就寫進人類基因組了,從沒吃過燒烤的人,第一次吃燒烤,也會觸發基因組裡最原始的記憶,喜歡這個味道。

燒烤為什麼好吃啊?

以上。

還有這樣的論文?人類為什麼喜歡吃燒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