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米友仁(1074—1153年,一作1086—1165年),南宋書畫家。一名尹仁,字元暉,晚號嫩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屬山西),遷襄陽(今屬湖北),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米芾長子,人稱“小米”。早年即以擅長書畫知名,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應選入掌書學。南渡後,官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高宗趙構曾命他鑑定法書,但其鑑別書畫之際“往往有一時附會迎合上意者”。善行書,人謂其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自有一種風格。其山水畫發展了米芾技法,略有變化,別具面目。用水墨橫點,連點成片,構成“煙雲變滅,林泉幽壑,生意無窮”的畫面,強調“借物寫心”,崇尚“平淡天真”,運筆草草,自稱“墨戲”,對後來“文人畫”中的筆墨縱放、脫略形狀頗有影響。自題於《瀟湘圖》長卷中稱:“夜雨欲霽,曉煙既泮,則其狀類此,餘蓋戲為瀟湘,寫千變萬化不可名神奇之趣。”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雲山墨戲圖》

《雲山墨戲圖》卷,(傳)南宋米友仁繪,紙本,墨筆,縱21.4釐米,橫195.8釐米。本幅題識:“餘墨戲氣韻頗不凡,他日未易量也。元暉書。”又有清乾隆御題詩一首:“看山愁步山巑岏,看水愛聽水潺湲。山水情似未浹洽,與浹洽之雲漫漫。元氣回合絕模擬,妙境恍惚思躋攀。真有子矣米海嶽,那能混之高房山。乾隆御題。”鈐“幾暇怡情”白文方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另鈐有吳希元、朱輝、梁清標、安岐鑑藏印及清內府藏印計22方。尾紙有董其昌題跋:“米元暉山水卷皆為元高尚書所混。即餘收《瀟湘白雲》長圖,宋元名公題詠甚富,沈石田以晚年始覯為恨,餘猶疑題詠雖真,似珠櫝耳。神物或已飛去。不若此卷之元氣淋漓,布境特妙也。丙子(崇禎九年,1636年)六月三日,其昌題。”之後有馮銓、龔心釗二跋。鈐有吳國遜、劉珍、朱輝、馮銓、梁清標、安岐等鑑藏印15方。

此圖描繪沿江景色,近處岸邊一條細徑曲曲彎彎,間有板橋相連,遠方峰巒起伏,雲煙密佈,溪流緩緩,林木森鬱,屋舍隱現。此圖採用“米家山水”的典型畫法,山巒坡渚先用淡墨染就,繼以大小各異的橫向墨點反覆在山頭、山脊等部位再次圖寫,從而達到表現江南風光潤澤華滋、霧氣迷濛的獨特效果。明代董其昌曾攜此圖往遊洞庭湖,驚歎米友仁的寫生本領,雲:“舟次斜陽,篷底一望空闊,長天雲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戲也。”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瀟湘奇觀圖》

《瀟湘奇觀圖》卷,宋,米友仁作,繭紙本,墨筆,縱19.8cm,橫289cm。本幅無款印,後紙自題一段:“先公居鎮江四十年,作庵於城之東高崗上,以海嶽命名,一時國士皆賦詩,不能盡記。翰林承旨翟公詩:‘楚米仙人好樓居,植梧崇岡結精廬。下瞰赤縣賓蟾鳥,東西跳丸天馳驅。腹藏萬卷胸垂胡,論議如何決九渠。掀髯送目遊八區,欲叫虞舜浮蒼梧。'云云,餘不能記也。此卷乃庵上所見,大抵山水奇觀,變態萬層,多在晨晴晦雨間,世人鮮複知此。餘生平熟瀟湘奇觀,每於登臨佳處,輒複寫其真趣成長卷以悅目,不俟驅使為之,此豈悅他人物者乎。此紙滲墨,本不可運筆,仲謀勤請不容辭,故為戲作。紹興乙卯孟春建康□□官舍,友仁題。羊毫作字,正如此紙作畫耳。”乙卯為紹興五年(1135年),米友仁50歲。後紙另有薛羲、葛元喆、吳匏碩、貢師泰、鄧宇志、董其昌等宋、元、明14家題跋。

米友仁為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長子,父子兩人共創“米家山水”。此圖繪米友仁十分熟悉的瀟湘奇觀景緻,深得其“變態萬層”之“真趣”。開卷便是濃雲翻滾,隱現出遠山坡腳,隨著雲氣的飄動變幻,逐漸顯露出山形,重迭起伏的峰巒影影綽綽地展現於團團白雲中。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主山屹立,尖峰高聳,樹叢映帶,沙渚數重,甚富高遠和深遠感。結尾處山色又漸趨淡遠,唯近處林岸、草廬明晰。自首至尾,迷濛、清明以及遠近、濃淡,幾度變幻,奧妙莫測。時隱時顯,忽明忽晦,迷濛又富有變化,故時人謂他“善畫無根樹,能描朦朧雲。”(湯垕《畫鑑》)同時他也很講究筆法,以大筆觸的遒勁筆法來潑染水墨,墨隨筆走,在大筆塗染塊面中,多有縱點、橫點、落茄點和不規則的破筆點,亦見連勾帶擦的線條。筆與墨的有機結合,使米氏雲山兼具滋潤和沉鬱的特色。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米友仁司馬槐山水合卷》

《米友仁司馬槐山水合卷》紙本,墨筆,29x318cm,美國私人收藏。此卷首吳鬱生題作:米元暉司馬端衡合卷。謂是小米與司馬槐合作之山水。書法與畫法與小米皆無涉,司馬槐山水畫世所罕見,此卷若為真跡當是孤本。又:陳佩秋先生認為是趙令穰的手筆,亦不知何據?今暫從吳鬱生之說。 司馬槐字端衡,官參議,北宋大臣司馬光之後裔。紹興初以畫得名。按《蔬香亭清課》載有“田痴叟”跋米元暉書、司馬端衡畫《少陵詩意圖》,謂元暉(友仁)、端衡為元章(米芾)、君實(司馬光)之鳳雛驥子。據此,則端衡殆即光之子也。此說誤,按司馬光1086年去逝,到紹興初已經近50年,若司馬槐為其子,最少也有70多歲,此時才以畫得名?再者史傳司馬光無親子,此司馬槐當是其家族之後輩子孫。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好山無數圖卷》

《好山無數圖卷》紙本,水墨,34*195cm,克利夫蘭博物館藏。圖上山峰連綿起伏,雲霧靄靄;近處河流水面寬廣,一葉扁舟順流而下;灘塗上樹木成林,綠色蔥蘢。米友仁,字元暉,為北宋書畫家米芾的長子,山水繼承並發展其父技法,得後人“米氏雲山”之稱。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山水圖》

《山水圖》絹本,設色,25.3×25cm,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唐絵手籤—筆耕園》中。小圖繪春日之景,遠處山脈連綿,山影綽綽;近處一泓河水清澈,岸邊鵝卵石多而不雜,松柏翠綠,杆粗枝壯,松柏之中間以桃樹,桃枝繁多,花朵灼灼,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以雨後山水,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的米友仁

《待渡圖》

《待渡圖》絹本,設色,42x31cm。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