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文源 | 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


01

这几年家长鸡娃军备赛很投入的样子,就导致了很多家长,尤其是二三线城市逍遥派家长(其实这个词不是这么用的),有一点点担心以后出笼以后自己娃子给人家秒成渣渣。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我回想起我当年(我79的)享受的也是全国当时最好的教育资源了。


具体嘛,小5开始有外教,初中一直有外教,小5课外阅读就有《百年孤独》,中学就有《国富论》那样的读物了。高中部就有大部分的童鞋会流利英语


但是像现在娃子什么小学就读原版《哈里波特》这种case还是非常少的。


刚巧看到这样一个牛啤的例子:


@认真的活着


儿子的同学,四岁半,在日本迪斯尼和父母走散。


人家自己先在路边坐着等,不哭不闹,然后主动找过路的工作人员帮助,被送去服务站。


自己报父母电话号码和姓名,让工作人员联系,全程英文交流自如。


最后她爸爸,一个“两百斤的大男孩”听到消息,哭着飞奔去接闺女,到地方发现女儿正淡定的给其它走失的孩子唱歌,安慰。


话说,这个娃子如果能听懂日本英语,那英语绝对是非常好的

。因为连我都听不懂。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曾几何时,网上铺天盖地地,好像满地都是牛蛙,普娃完全没活路了一样。


那么在疯狂的北上广鸡娃军备赛下,现在的娃到底有多牛啤了呢?


咱们今天就来实际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看看“网传”的北上广牛蛙一般是啥样的。


@房东的猫


听一线生活的老同学提及了一线城市鸡娃圈的孩子,觉得有点恐怖……


据说很多孩子从小阅读大量英文书,听大量的材料,中班大班就中英文自主阅读,英语自由对话,发音地道;


两三岁就认识好几百字,很多孩子已经会背诵经典,大量诗歌;


四五岁就100以内加减法甚至乘除法;


而且阅读的书籍很多,知识面丰富。


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想象过的。以后我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们吗?


提炼一下此人提问,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1)从小阅读大量英文书、听大量材料

2)中班大班就开始中英文自主阅读

3)中班大班英语自由对话、发音地道

4)两三岁就认识好几百字,背诵经典和大量诗歌

5)四五岁就100以内加减法甚至乘除法


这么看下来,确实是算牛啤了!于是我找来一些分布在各个城市的网友现身说法,一个一个来分析哈。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02

首先是“从小阅读大量英文书、听大量材料”。


这个怎么说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但要看是怎么样的看和听。


就我所知,现在的城市娃子大部分确实从小看书,但绝大多数娃子,也只是停留在亲子阅读(爸妈拿着书讲)和看图画的层面。


应该并不是“网传”里理解的那种真正意义的“阅读”。或者说那种太少了。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听材料倒是完全有可能。


因为现在讲究磨耳朵嘛,谁家老母亲手上还没个几百首英文儿歌资源了?再加上各种早教机、APP和机构,“听大量材料”还是很好实现的。


我们来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Cecilia


北京海淀,在家教孩子的全职妈妈一枚,周围鸡血妈妈众多,都是从小看书的。


但要说算得上“大量”的,其实更多是家长带着刷分级读物。


所谓“刷分级读物”也就是家长带着孩子中文讲一讲绘本描述了什么,再读一读这一页对应的英文;3岁以后刷分级读物才逐渐进入阅读(read)阶段,也就是认识字母。


上面是美国经典分级读物RAZ(Reading A-Z),已经到了第三级(level 3),也就是这个水平,通过重复让孩子来学习句式,而且主要是家长读。


至于听力输入,其实大多数孩子都一样,听听儿歌、家长读或者音频播放的英语绘本内容、看看英文动画片。


也就这么多了。


就拿儿歌来说,听了孩子也未见得都会唱,更多是家长带着唱唱跳跳的——对了,你要是给孩子报名英语启蒙班,多半也是带着唱跳,还给孩子看看相应的动画。


点评:


一套分级动辄就大几百本,确实算得上“大量”。但其实刷过的老母亲都知道,分级读物每本的内容非常少,也简单。


所以要说家长带着“刷分级”就是“大量阅读英文书”,有夸张嫌疑哈。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至于绘本,也是以亲子阅读为主的。


当然了,坚持看书的习惯肯定是好的,不管是父母带着看绘本还是读分级,都应该大力提倡。但这一点应该不只是北上广,现在的城市小孩大部分都能做到了。


03

再来看第二点:中班大班就开始中英文自主阅读。


能做到中英文自主阅读,说明至少是可以对大几百个汉字和英文词汇做到轻松认读,还得熟练掌握自然拼读。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这种情况应该是有的,但一定不是大多数。


看看家长现身说法。


@河马河马


上海普通妈妈一枚,说说我周围的情况。


就我所知道的,我家孩子(6岁女儿)和周围的孩子基本上每天读书,自主阅读也有。不过在5岁以前还是看图多,能看字自主阅读的孩子太少了。


先说中文。6岁大班以后,孩子认字好好抓了一阵,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自主读一些简单的了。


也就这么简单……


英文这边,自主阅读还是要靠分级读物。


自从3岁开始刷分级,孩子的阅读能力肉眼可见地提升,如果现在拿着她的分级书,也能自主地读一下。


但我觉得那个更多是因为她看过,我也给她讲过,她记住了里面的内容,并不是她真的全都认识了。


看绘本,也是基本上靠图画来理解。


如果拿一本陌生的书,她是很难“自主”读下去的。所以完全“自主阅读”,不太现实。


但我也认识一个机构老师家的牛娃,三四岁就靠自然拼读实现自主阅读了。


不过这种是绝对的少数,即便在上海也很少见!


点评:


现在一些一线城市的小学牛校入学开始考察自主认读能力了,所以家长们又开始一窝蜂抓自主认读。


但其实以幼儿园娃子的认知能力局限,4、5岁的娃就做到完全自主阅读,基本很难实现……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不过到了6岁以后,认知能力提升,情况会好很多。


04

再看第三条:英语自由对话,发音地道。


要说对话,我觉得在很多北上广家庭里英语日常对话一定是有的。


发音地道也完全可能。毕竟资源那么好,又烧了那么多钱,如果能从小上双语园和国际园,或者家里每天英文对话,那么对话能力是妥妥的。


但自由对话和日常对话,就完全是两码事了。而且在幼儿园时期就能完全流利、地道对话的,又占了多少比例呢?


来看看家长是怎么说的。


@夏夏


坐标上海,我女儿2岁开始在家鸡英语,3岁开始上机构,5岁多开始上一对一线上外教。


在上海,这个算是一个普遍情况,能代表周围大多数家庭的鸡娃程度。


但港真,娃的口语也就那样吧。


上外教课的时候,分分钟让我吐血,语法都是放飞自我那种,她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单复数、时态,对她来说都是不存在的。。。


要说对话,简单对话是可以的,自由对话就很难了。


说实话,我感觉除了生活中和老外交流比较多的、双语园国际园的、混血儿之类的,大多数娃子口音也就那回事。


点评:


所以说,不管在哪,“传说”中的牛蛙都活在“传说”中,永远是少数啊。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05

第四条:两三岁就认识好几百字,背诵经典和大量诗歌。


这个倒是真的。


现在的各种识字App、识字卡、识字书多如牛毛,很多家里两三岁开始认字的,认个上百字算很正常了。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背诵经典和诗歌也一样,什么早教机、早教App、国学启蒙App都多得是,没事在家磨耳朵听一听,就会背很多了。


看看实际情况哈。


@锅包肉


本人坐标二线沈阳,3.5岁宝妈一枚。


我家宝宝说话算早的,平时每天给她听“XX唱古诗”,刚2岁时就可以流利背古诗二三十首,三字经也能背下来前面好几章。


至于认字,就更简单了,3岁时开始用软件“XX识字”,配合字卡,

几个月时间就认完了启蒙阶段的200个字。


但是不打算再往下认了,后面有点难,也没必要,现在还太小,认字其实是纯属游戏。


我只是想说,这个很简单,就是个习惯养成而已。


只要平时没事的时候国学资源灌灌耳朵,看到生字给孩子认一认,家长肯付出时间,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达到这个水平,所以我周围这样的孩子也是不少的。


点评:


说实话,识字、背诗这种,想早点启蒙倒是没问题,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就可以。


但真想把认字、背诗当成KPI一样搞就太没意思了。而且“指读文字”的方式到底好不好,现在都还有争议。


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早一点点、晚一点点,影响不会很大。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06

再来看第五条:四五岁就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甚至乘除法。


这样的娃子有是有的,但也是少见。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Cecilia


我们幼儿园确实会带着小班的孩子刷“逻辑狗”,但不会带孩子刷题。


北京市也明令禁止了开设此类的辅导班,部分幼小衔接班有1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


蒙氏幼儿园会做得好一些;但100以内加减法一定是家长自己鸡的,毕竟得掌握竖式。


乘除法也是类似的,会这种的百分之99是靠背乘法表和刷题。


但孩子上小学之前,我相当不赞同刷题——刷题的优势通常会在孩子3年级左右就消耗殆尽,这与美国Head Start项目的追踪结果是一致的。


所以太早就学会加减乘除,一来一定是极少数,二来未必就是好的。


点评:


关于数学启蒙,我们写过很多了,主要不是锻炼娃的熟练度,而是娃的数感、几何等的能力。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所以这么小就掌握加减乘除的,要么是天赋异禀,你学不来;要么就是家长硬鸡出来的,但也不是主流做法,没参考价值。


07

综上,大家就会发现,“牛蛙”这种神秘的东东,不管在哪个城市,那都是“传说中”的事物。


当然了,牛啤的“榜样”肯定也有,但可能A娃认字多一些、B娃数学灵光一些、C娃英语流利地道、D娃博览群书小百科,但这些很难全部发生在一个娃身上。


最后以讹传讹,就成了“一线城市的娃子各个都牛啤”……


这就好比一种传说中的生物,非常厉害,它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每一个零件儿你都见过,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但全部加起来,你见过吗?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我作为一个广州人,对一线城市鸡娃的风气还是有些体会的。


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父母,不一样的娃,怎么可能有统一的鸡娃标准呢?


鸡到啥样的水平算合格?


这本来就是小马过河的事情,自己有数就行了。


评估一个娃是否完整甚至优秀,评价标准应该是立体综合的。它应该至少按照金字塔结构包含四点:


1)完整的心灵

2)健全的品格

3)某个程度学校成绩(学历)

4)某(几)个方面的能力/兴趣(特长)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为什么是金字塔型?因为这是一个底层决定上层的结构。


本质上这四个层面都是些啥呢?


心灵:孩子处理的是“我和自己”的关系;原生家庭是最重要的体验来源。


品格:是处理“我和别人”的关系,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础。


成绩:一来是人和物质世界客观知识的关系,二来它是一种社会分层、筛选机制;


特长:一来是孩子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时的加分项;二来是给予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


而前面文章中刷的那些“KPI”,实际已经是第三层——成绩了。


如果前两层没搞结实,第三层再使劲儿也是徒劳啊!


“神经失常博士”,“农村学霸进名校后不堪重压自杀”的类似报道我们看的太多了。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总结:


其实我很理解一线城市鸡娃父母的心态。


在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当年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到了一线城市站稳脚跟,成为新一代城市中产的。


他们当然也相信自家娃子有自己的学霸基金,也能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甚至阶层跃升,所以才搞出这么一套标准化军备赛鸡法。


但这套方法真管用吗?


我还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写过一篇《“父母双学霸,生娃是学渣”的科学解释是什么?》,过程是痛苦的,结局是心碎的……


5个家庭真实案例:“网传”的北上广牛娃到底是啥样的?


当然,不是说这样娃就不用鸡了,该鸡还是要好好鸡,只不过要讲方法,要

因材鸡娃,再加上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更是要平常心鸡娃


最后,再一次奉上我的技术建议:


有天赋的,抓精不抓多;

没天赋的,能力内广泛发展;

有条件的,刷“技能”;

没条件的,刷“见识”。


最重要的,不是执着于某个牛啤的“标准”,而是要找出适合自己的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