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神探》:以手工之名致敬艺术匠心,以手工制作传承艺术经典

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的崛起,以手作为主题的影视作品,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一提这些作品,你或许会想到:

  • 《我在故宫修文物》,聚焦了故宫中的文物修复师,他们化腐朽为神奇,令文物焕然一新。
  • 《了不起的匠人》,以平行视角,聚焦亚洲20位匠人的手艺生活,讲述暖心的匠人精神。
  • 《非凡匠心》,以探寻国宝文化、明星体验活动为主线,策动新老两代匠人的传承与交融。

在我看来,这些节目的立意深刻,对传承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们大多采取纪实视角,用冷静、克制的语态,来进行视听和主旨的表达,令人对文化心生敬畏和仰视,也拉远了与年轻观众的心理距离。

而看了《巧手神探》后,我很意外。节目有趣富有创意,将"谁是卧底"和"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环节相结合,令人在嬉笑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匠人精神的永葆初心。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非常想向大家安利这部良心综艺。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你有去一睹为快的冲动。隔着屏幕,感受匠人们择一事而终一生的决心和坚守。

《巧手神探》:以手工之名致敬艺术匠心,以手工制作传承艺术经典

01、综艺内容:一场指尖艺术的博览会

作为一档原创手作的节目,总导演赵文海曾透露节目制作的出发点:

"当下,手的功能越来越机械化,每天都在不停地按键盘,按上下楼电梯键,各种机械化之后,双手的魅力是不是消失了?这是我们想通过节目,倒回去思考的问题"。


正如导演所说,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科技与机械取代了大部分手工活。人们的双手,仿佛除了在键盘和手机屏幕上来回敲打与滑动,已渐渐丧失了其他功能。可总有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日渐衰弱的手作艺术。

① 聚焦小众民间工艺,展现手工创造之魂

不同于以往大家熟知的手工艺,例如做衣服,做面点,绣花编织等,节目为了制造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从民间中搜罗了不少的小众艺术家,展现他们独特的手艺。

作为开篇之秀,节目第一期就介绍了蜡像艺术、微缩艺术、以及分子料理艺术。真假难辨的蜡像,长1.8厘米却可以弹奏出音响的微缩小提琴,以及运用科技做出的绿色番茄蛋花汤,一件件都颇为惊艳,前所未闻。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雪蓉老师创作的,令人难辨真假,细思极恐的蜡像。

身为蜡像艺术家的周雪蓉老师,从业至今已经雕塑了超过600尊的蜡像。与我们在杜莎夫人蜡像馆看到的明星蜡像不同,周雪蓉老师的蜡像,全都是以生活中的素人为创作原型,只为展现生活中人民最平凡的样子。

正是在极致写实的风格之下,蜡像的皮肤、血管、肌理,都处理得精妙逼真,真假难辨。节目中,明星们在一尊摄影师的蜡像前败下阵来,未成功识别。在结果揭晓的那一刻,众人惊呼难以置信。蜡像额头上细细地一层汗,油脂的反光,根根分明的毛发,脸上的痘印和细小疤痕,简直与真人无异,看了让人毛骨悚然。

在我看来,节目通过选取民间小众的手工艺,是为了唤醒中国手工艺的创作热情。在机械包围生活的今天,不少人们已经习惯了科技带来的高效,而忽略了人们双手拥有的无限创造力。时代在进步,一批批工艺却逐渐在消失,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而《巧手神探》的诞生,无疑给了许多手艺人一个展现的机会,对于宣扬中国的手工艺创作,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巧手神探》:以手工之名致敬艺术匠心,以手工制作传承艺术经典

② 以器载道,以物传情,每件手作都是有温度的

中国素来有意象之物的表达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看到一个物件就会联想到一件事,一个人。这种人们器物的特殊情感,就使物品有了温度,兼具文化美感和内涵。

同样对于手作而言,每一件工艺品,都凝结了手作人的诸多心血。且不论前期复杂的构思,制作时耗费的时间,光是手作人制作的初衷,就令人动容。

节目中,蜡像大师周雪蓉坦言,她做的第一尊蜡像,就是她的外婆。外婆从小将她带大,深厚的祖孙情,驱使周雪蓉将外婆的面部神态,慈祥仪容,留在蜡像上,以此追忆曾经的温暖时光。

而微雕大师黄跟宝,则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一笔一刀的雕刻,留在小小的微雕作品之上。袖珍的四屉架基案书桌,展现先辈传统的居家风采。毫芒写春秋,案上生云烟,中国的文化,通过案桌传递,这便是这件微雕背后的故事。

黄老师惊艳的指尖艺术,还不仅仅是这些。在一粒大米上雕刻出97个汉字,创下吉尼斯纪录。耗时数月将巨著清明上河图,按比例绘制于筷子那么长的木板上,必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这惊为天人的指尖艺术背后,只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他的一腔热爱,都转化成了手上的斑驳印记,以及肉眼可见的厚厚老茧。

看了这些以后,我更多的是一份羞愧和感动。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是这些大师们倾尽数月的时间去制作和打磨。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世界里,他们耐住寂寞,忍受孤独和枯燥,秉持着恒心跟毅力,将热爱和精力融入一件件手工艺品之中。物品本无情,但他们用真实的爱与烟火,通过器物,传递着文化与情感。

《巧手神探》:以手工之名致敬艺术匠心,以手工制作传承艺术经典

02、综艺模式:一场巧手与明星攻防的心理战

除了综艺内容的吸睛以外,《巧手神探》有趣的综艺模式,也是趣味十足。不同于以往通过故事揭示匠人精神的编排布局,节目中融入的悬疑、快穿等游戏元素,将"谁是卧底"和"大家来找茬"的有机结合,无疑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戏剧性,调动了观众的视觉感官。

① 以甄别手作为主线,以干扰辨别为副线,复杂的双线情节,增强节目可视性

节目中,手工匠人与娱乐明星形成了攻防的对战模式。明星需要通过特定的环节,甄别出大师们的艺术作品,作为守擂成功。但为了增加难度,每场甄别中会有一名明星卧底加以干扰。在这种真真假假的争斗中,对甄别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从侧面体现匠人们精湛的手工技艺。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场"鉴宝大赛",无疑是鉴别黄跟宝老师的微缩作品。在节目中,谭卓凭借其犀利的洞察力,根据美人塌床榻复杂的编制程度,推断作为微缩作品更有意义。眼看就要猜中,卧底周震南以其天真的理由,认为博古架看起来就很小件,成功岔开其他几位神探的注意力,引导甄别的失败,成功为黄老师守擂成功助力。

此外,节目组还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感官体验,对于明暗双线制造的悬疑情节,见好就收。毕竟作为解压的综艺,虽然猜卧底可以引起观众的兴趣,但若一直着重悬疑情节,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节目组在抛砖引玉后,来了一个"神转折",在三分钟后就揭秘了答案,告诉了观众谁才是真正的卧底。这样,观众就站在一个趣味的"窥探视角"上,看着明星们打着心理战,上演"无间道"的戏份,觉得轻松有趣。

在我看来,这是《巧手神探》创新的底色。有别于以往严肃的纪实方式,将年轻人喜爱的游戏推理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这就避免营造"传统手作"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形象,反而在趣味和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让观众了解了手作背后的故事与博大精神的文化,以及可贵的匠人精神。

《巧手神探》:以手工之名致敬艺术匠心,以手工制作传承艺术经典

② 蒙太奇和喜剧效果的叠加,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巧手神探》中每展现一位匠人的手工作品,都会搭建特定的场景,在契合主题的同时,满足观众的猎奇心。但若只是平铺直叙展现故事背景,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

考虑到这一点,节目组在结构上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方式,在现实的播放顺序下,插入了卧底与巧手事先布置场景的画面,制造陷阱来误导之后神探们在甄别中的判断,可谓斗智斗勇,"机关算尽"。

例如在甄别魔术道具环节中,镜头画面切换到灰暗的色调。只见卧底谭卓借口上厕所,跑到巧手那支招,让他点燃魔术中的火柴,以混淆视听。此时,画面再度切换到实际甄别的场景,果不其然,大家被成功误导,只注意了火柴而忽略了隐藏的魔术道具。

除此之外,节目组也注重张弛有度的视觉体验,在紧张的甄别环节中增加着喜剧元素。"回忆蜡像馆"环节中,每个明星要对着12个静止不动的人,表现才艺,通过逗笑对方的方式甄别出真正的蜡像。只见周震南的一句"塞班",海涛模仿《惊雷》开唱,令人爆笑。

在我看来,无论采用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将"回忆片段"与"现实"画面的无缝交织,还是让神探们通过"喜剧"方式完成任务,节目组都是为了调动观众们的视觉体验。在刺激又有趣,紧张又戏剧化的同时,制造节目的高潮时刻,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将匠人们完美的手艺得以极致地呈现。

《巧手神探》:以手工之名致敬艺术匠心,以手工制作传承艺术经典

03、综艺价值:一档以技艺传承中国文化的原创综艺

节目播出以后,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收视,更引得来自砖雕、剪纸、烫蜡等等领域的非遗传人齐齐发博为节目打call,庆幸节目让中国的手艺人拥有了展示的舞台。其实不止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年轻一代以及塑造中国的形象,亦有不可小觑的力量。

① 重塑国潮经典,传承匠人匠心,对年轻人有着很好的启迪

长期以来,我们都被困在由机械主宰、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我们虽然常听说"匠人精神",却并未深入了解匠人背后的故事。《巧手神探》通过将阳春白雪的"传统手作"文化与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游戏推理进行了巧妙地结合,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年轻观众的脑海中,烙下了中国手艺的印记。

几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心在一艺,其艺必工的匠人们,其身上的匠心精神和超越寂寞的坚忍精神,正是当下浮躁的我们应该认真好好学习的。将自己热爱的事物钻研到极致,满怀热忱与不受外界影响的定力,谁说不是人生的一大成就呢?

从手艺中窥见生活的意趣,感受有温度的指尖艺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消费娱乐的时代,让我们能够慢下来,听一听,看一看,择一事而终一生,或许是这档节目,传递给我们的重要价值之一。

《巧手神探》:以手工之名致敬艺术匠心,以手工制作传承艺术经典

② 以手作之名,塑造中国形象,展现更加立体的中国

近年来,国潮文化的崛起,我们很欣喜地看见,中国地文化输出,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无论是李子柒呈现的田园生活,阿木爷爷的鲁班凳,都让外国的网民,啧啧称奇。

但中华民族底蕴深厚,幅员辽阔。我们有大漠戈壁的雄浑,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我们有国际都市的华灯初上,也有宁谧乡间的郁郁葱葱。我们有晴川历历,也有芳草萋萋。这样一个偌大的中国,单靠小众人的力量,是无法展示中国的多面性的。

而《巧手神探》的横空出世,为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通过将这些"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手工艺,被更多人所熟知。毕竟,这些历经时间淬炼,饱含匠人热情的手工艺,就是中国最珍贵的精神内核,不就是对外诉说中国故事最好的代表之作么?

在我看来,时代在变,但传承不变。中国各个领域的手工艺人们,在中国文化的画卷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将平凡寻常变成了惊艳满堂,彰显着中国的思想和温度。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告诉世界,我所传承的,就是中国最璀璨的文化。

《巧手神探》:以手工之名致敬艺术匠心,以手工制作传承艺术经典

04、结语

《巧手神探》,是一场指尖艺术的博览会,也是一场巧手与明星攻防的心理战,更是一档以技艺传承中国文化的原创综艺。这个观看过程过程中,我们为手作以假乱真的形态所惊叹,也为手作背后的匠人精神所动容。

因此,《巧手神探》独特的内容,另辟蹊径的模式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都让我感受到了节目组的良苦用心,是一部诚意之作。

听说本季节目组一共挖掘了30余位手作艺人的匠心故事,我对后续的手艺,也是满怀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