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對於家族來說,“富不過三代”是個歷史的魔咒,許多在創一代手中積累的財富,在傳承過程中,要麼引發內訌、要麼難以執行、要麼迅速敗落,甚或一些家族也就此消失在公眾視野中。京華世家作為專業的家族傳承服務機構,在此遴選出十大家族傳承的警示案例。每一個案例的背後都是一個家族的慘痛教訓、甚至是血淚史。希望前人的彎路能給前行路上的企業家們提供借鑑,別讓同樣的悲劇再次上演。

一、一意孤行,王安家族企業夢碎二代

王安創辦的王安電腦公司,一度打造出能與IBM這樣的行業巨頭分庭抗禮的電腦公司,他本人也一度成為美國第五大富豪。不過,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王安的一意孤行最終不可避免的導致了公司和家族的敗落。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這位到美國闖天下的華人企業家,一度讓IBM畏懼。然而在公司治理方式上,王安深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突出表現在其強烈的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觀念和獨裁式的公司治理。身處日新月異的美國電子行業,王安沒有接受現代企業治理模式,而是要延續傳統的中國家庭管理方式,不顧公司董事和高管的反對,指定由兒子王烈接班。因為父子的剛愎自用和自我封閉,當初跟隨王安創業的元老紛紛離去。雪上加霜的是,王烈能力平平,執掌企業后王安電腦一敗塗地。僅僅接班一兩年,迅速進入鉅虧狀態。此時王安不得不做出了一生中最為痛苦的決定,親自宣佈免去兒子董事長的職務。兩年後,王安電腦公司申請破產保護,這家原本可以問鼎全球的電腦公司逐漸銷聲匿跡。

王安電腦因傳承失敗的案例,很值得國內正為傳承焦慮的家族企業家借鑑。如果當初王安接受他人建議,選擇比兒子更懂經營管理的職業經理人接任企業管理權,兒子接掌所有權,就像美的集團和新希望集團那樣,肯定會改寫王安電腦的企業史和家族史。

二、倉促接班,海鑫鋼鐵少主從首富到老賴

2014年,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海鑫鋼鐵全面停產,並向法院申請了破產重整。至此,海鑫鋼鐵在“少主”李兆會手裡11個年頭之後,走到了盡頭,這個曾經的命運的寵兒,用自己的方式親手毀掉了父親的基業,落得個美人離去、家產敗盡、債務纏身的窘境……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山西海鑫鋼鐵,由李兆會的父親李海倉創辦,經過十幾年發展,其本人成為大名鼎鼎的山西首富。但造化弄人,2003年,李海倉因經濟糾紛被殺害。李海倉之子——沒有任何工作經歷,不滿22歲的李兆會被迫倉促回國接管了資產規模逾40億元,員工近萬人的海鑫集團。但事實上,對於在外留學,被突召回國接班的李兆會而言,接班只是家族的使命,而非本意。李兆會過度醉心股權投資,鋼鐵主業逐漸荒廢,又逢行業寒冬,公司經營每況愈下,銀行抽貸還雪上加霜。而在此期間,李兆會開始肆意揮霍金錢,購買定製款勞斯萊斯和私人飛機,花費巨資高調迎娶女星車曉,甚至為新女友花幾千萬買一部電影的女一號……。終於,在2014年春節後,海鑫鋼鐵的負面信息全面爆發:資金鍊斷裂、債務危機、拖欠工人工資、鍊鐵爐陸續停產。此後,李兆會陸續被多家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消失在公共視野裡。

家族企業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傳承規劃,不僅包括子女的教育規劃、人格培養,還包括企業發展規劃、家族長期發展規劃、突發事件應急計劃等多個方面。海鑫鋼鐵李海倉如果提前進行家族傳承的部署,對企業的股權及管理繼承做出安排,也不至於李兆會倉皇被從國外召回接手企業,而把家業敗盡的悲涼結局。

三、家業易主,海翔藥業40年基業拱手讓人

上市公司控股權更迭原本是件平常事,但浙江台州的家族企業——海翔藥業新東家的入主卻引起軒然大波。2014年,海翔藥業原大股東、董事長羅煜竑,將手中股權低價悉數出讓,不再持有公司股份。羅煜竑之父羅邦鵬,花了40年,將一家鄉鎮企業打造成上市公司,但羅煜竑只花了不到4年,就將企業控制權拱手讓人……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由羅邦鵬創辦的海翔藥業雖是上市公司,但海翔藥業家族企業痕跡明顯。羅邦鵬之子羅煜竑,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家族企業工作,也是先“基層歷練”,在車間、研發、銷售和質管等部門都工作過,直到7年後,他才做到公司副總經理職務。2010年,老爸將持有的公司股份轉讓給兒子,羅煜竑成為家族企業海翔藥業的正式接班人。但接班後的羅煜竑由於缺乏戰略眼光、執行力、管理能力,帶領企業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轉型。到2013年,還有羅煜竑因嗜賭欠下了鉅債的傳聞。轉型無望、資金緊張、業績虧損,令海翔四面楚歌。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危情之下羅煜竑的“最後一張牌”,竟然是逃跑。繼股票質押後,又來了個5次大減持套現,直到喪失控制權被淪為借殼對象,“敗家子”形象成了羅煜竑4年接班生涯的最後歸屬!

與海鑫鋼鐵李兆會不同,羅煜竑上位並非倉促上陣,其在海翔已經混跡足足10多年。從權力交割到家族傳承的秩序上看,還是脈絡分明的。但從羅煜竑表現出的各種能力看,與摸爬滾打的父輩相比,這位富二代本身的綜合能力簡直難以企及。面對二代接班和我國整體經濟轉型的複雜環境,如何做好成功的代際傳承,讓被大眾戲稱的“富二代”能成功更名為“創二代”,是一件民企實務界需要關注的大事!

四、盲目自信,“焦炭大王”家族企業隕落

隨著創始人閆吉英離世,三佳集團從一家總資產270多億元的地方龍頭企業呈自由落體式衰退,家族內鬥、業務停產、員工欠薪問題持續發酵,最終導致數十億元債務違約,昔日的明星企業和家族就這樣隕落。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三佳集團總部位於山西介休,創始人閆吉英從事煤炭行業起家,是山西著名的“焦炭大王”。2015年6月,閆吉英因病逝世,不僅生前未對家族事務進行有效安排,而且始終沒有選定接班人,更未留有遺囑,這使他的龐大家族企業頓時陷入混亂。三佳集團分別以閆吉英的結髮妻子和情人為首,形成了兩大陣營,爭奪公司控制權。在此過程中,雙方衝突升級,企業經營癱瘓,迫使警方介入維持秩序。此外,又遭遇行業冰凍期,使得三佳集團的生產經營陷入困境,主業持續處於停產狀態。就是這麼好的一個企業,最終走向了破產重組的道路。而且閆吉英生前持有的三佳集團股份,至今仍未進行繼承。

中國家族企業領導人往往是非常自信的,不僅是對自己能力的自信,還包括對自己身體的自信,甚至是對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狀況的自信。但無論是出於任何原因,都不能成為不去做家族規劃理由,因為這不僅涉及家族責任的承擔,也涉及社會責任的承擔,更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五、同室操戈,新鴻基世代同心的美好幻想

2018年10月,香港新鴻基地產前主席郭炳湘病逝。這位曾經和兄弟們長期盤踞亞洲富豪榜的豪門二代,坐擁常人眼中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卻和兩個兄弟以及母親水火難容。然而就在大約10年前,這個故事的精髓還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是華人家族企業最成功的傳承範本之一。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在香港,提到地產商,首屈一指的就是郭氏家族的新鴻基。新鴻基創始人郭得勝去世前就設立了信託基金,在該信託基金中,郭得勝設定了三個兒子要同心同力,不能賣股份,信託基金不能解散重組,要共同為家族事業而奮鬥。此後十幾年間,三兄弟很好地繼承了父親的事業,郭氏家族很長時間都牢牢捍衛著福布斯富豪榜香港第二的位置。然而,從2008年開始,郭家的平衡被一場綁架案打亂,綁架案的受害者郭炳湘對未能及時營救他的家人心生芥蒂,在被家族踢出局後,為了復仇不惜玉石俱焚,向廉政公署舉報將弟弟以及一眾曾經的同僚判罪收監,甚至還和母親就財產的分配對簿公堂。鋪天蓋地的輿論,頓時將郭氏家族和新鴻基淹沒,新鴻基的公司形象一落千丈。

一山難容二虎,三虎就更是艱難。導致郭氏家族不堪結局的,除了郭炳湘被綁架,以及由此導致的諸多變數,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試圖讓兄弟三人長期共管一家公司這種接班架構本身,以及家族調解機制的缺失。指望世世代代,開枝散葉,依然只是一條心,往往只是一廂情願的天真幻想。在大團結之下,各自獨立發展的接班架構反而會更好。此外,若能有合理完善的家族治理機制,及時化解內部矛盾,三兄弟的結局也不至如此。

六、兩敗俱傷,“亞洲女首富”的世紀遺產案

2007年,“亞洲第一女富豪”、香港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病逝,留下830億港元遺產。自此,龔如心的鉅額遺產案拉開序幕。遺產風波歷時八年之久,期間案情數度起伏,峰迴路轉,其中包括了鉅額遺產、豪門恩怨、法庭交鋒、地下戀情、風水玄學,所有吸引眼球的元素統統具備,情節堪比TVB劇集。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龔如心生前曾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亞洲女首富,按照其2002年訂立的遺囑,其遺產均應全部撥劃華懋慈善基金。但如今看來,這注定要經歷波折無數。首先是華懋基金與香港商人、風水師陳振聰之間長達4年的遺產之爭。在龔如心逝世後出現了兩份遺囑,一份是由龔如心家人擁有的華懋基金繼承遺產,另一份由龔如心生前交往甚密的風水師陳振聰持有,陳振聰說自己才是遺產的唯一受益人。2011年,香港終審法院裁定華懋慈善基金一方勝訴。隨後,關於誰是“受益人”再起爭執,香港律政司指出華懋慈善基金只是“受託人”,而華懋慈善基金一方堅持基金是遺產的唯一“受益人”。再次經過多輪的裁定和上訴後,2015年,法院裁定基金只屬遺產信託人。備受香港社會關注的龔如心世紀遺產案終於畫上句號。經過數年爭奪,龔如心的世紀遺產案沒有贏家,陳振聰因偽造及使用虛假文件被判入獄。而華懋基金只獲得了遺產“信託人”這一虛職,因支付高昂的訴訟費用,被追討約2億欠債,且不能動用遺產還債。

作為一個千億富婆,龔如心把所有的財富傳承規劃都放在了一紙薄薄的遺囑上,最終引發了這場曠日持久的“世紀遺產案”。如果能夠利用家族信託、家族基金會、保險工具配合遺囑等多樣性的財富管理工具對鉅額財富進行提早規劃,這樣就避免了一旦財富的擁有者發生變故,其畢生所累積的財富能夠安全有效地傳承下去,而不是給子女、家人造成不必要的紛爭,以達到財富傳承與家庭和諧的目的。

七、一廂情願,“史上最偏心遺囑”願望落空

張榮發家族是臺灣十大家族之一,作為長榮集團的創辦人,張榮發有著“世界船王”之稱,是最具代表性的臺灣企業家。他先後娶了兩房妻子,且兩房關係緊張。2016年,張榮發先生不幸辭世,留下了560億的鉅額資產,遺囑指定都交給二房之子張國煒,大房的諸多子女不但沒有得到分文,甚至連名字都沒被提及。遺囑一經曝光立即引來社會各界的一片譁然,人們稱其為“史上最偏心的遺囑”。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遺囑公佈後,張國煒宣佈將接任長榮集團,兩房之爭拉開序幕。事實上,沒有獲得任何遺產的大房卻比二房擁有更多的家族企業股權,大房利用在長榮集團的控股地位充分運用股東、董事權利,快速實施了一系列動作,通過“解編”長榮集團總部管理層,架空宣佈接任集團總裁的二房,掌握了長榮集團的控制權。張榮發先生顯然是想將控制權留給二房獨子張國煒,這一點在遺囑中表達得很明確。但無奈的是,他並沒有就這一意願進行有效安排。大房憑藉已經持有的企業股權以及多年形成的影響力同樣可以與二房分庭抗禮,張榮發先生的遺願根本無法在實踐中被執行。

經營性資產的傳遞,是伴隨著交接班實現的。交接班過程中實質上是“權杖”的交接過程。涉及利益對立、股權分散等諸多問題,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所有權結構的工具才能實現傳承的目的。而遺囑是不適於經營性資產傳承的,對於“權杖”的交接遺囑是先天不足的。失去所有權結構的支撐,船王遺囑只是無法實現的美麗願望。

八、捐贈遇阻,中國“裸捐第一人“的遺囑波折

餘彭年被譽為是“中國慈善偉人”,2007年美國《時代》週刊評出“全球14大慈善家”,全球華人僅在其中佔據兩席,其中一位是華人首富李嘉誠,另一位就是餘彭年。餘彭年也是中國“裸捐第一人”,在沒有“裸捐”這個說法之前,他就決定將全部財產捐獻給社會。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餘彭年在2015年去世前,對於身後近百億港幣的資產早就做了周密的祼捐安排。他成立了餘彭年慈善信託,還在律師及醫生的見證下訂立了遺囑,表明將名下財產劃入餘彭年慈善信託。然而,在餘彭年離世半年後,家族成員卻因“裸捐”一事對簿公堂。在遺願執行過程中,餘彭年次子彭亞凡認為遺囑無效,反對裸捐,從而導致遺產被凍結。而長孫彭志兵以個人及餘彭年慈善信託基金唯一受託人的身份,向法院起訴要求法庭證明遺囑有效。在這場爭議中,遺囑是否有效成為關鍵,誰成為遺囑規定的管理人也十分關鍵。最終,2016年,彭亞凡及家人不再質疑遺囑有效性,此案終於塵埃落定,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

餘彭年的身後安排,是先設立信託,然後通過遺囑將財產放入信託。然而容易忽略的是,遺囑是有很嚴格的要求的,像未能根據法律要求的格式立遺囑,或立遺囑時未有證人在場,立遺囑後未為遺囑公證,證明遺囑的效力是否真實,這些都是遺囑產生糾紛被挑戰的理由。倘若次子彭亞凡沒有主動放棄抗辯,那結局如何還未嘗可知。

九、亡羊補牢,A股“最貴離婚案”的70億分手費

2016年,A股上市的網遊公司崑崙萬維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周亞輝與妻子李瓊達成財產分割約定。按當日股票收盤價計算,李瓊分得的股票市值超過70億。這起離婚案也因此榮登A股史上最貴離婚榜榜首。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按照軌跡看來,周亞輝的前半段人生充滿著戲劇性的“福分”。他不僅出任CEO,還迎娶了白富美。周亞輝與前妻李瓊是發小,在其人生多次失落的時候,妻子一直不離不棄。然而讓外界意外的正是他們的離婚事件。而商戰中的很多前輩,用各自吐血的案例,給周亞輝做了最好的反面教材。比如土豆網,因為CEO的離婚混戰錯失了上市時機,最終被優酷收購;趕集網創始人的離婚大戰,從美國打回中國,結果是被58同城給收購了。周亞輝把價值70個億的股份說給就給,無論他是在怎樣一番思考之下,最終都心平氣和的、依法合規的將這部分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出去。此舉既不撼動自己的實際控制人地位,又無損於整個股市和股價利益。冷靜而理智地去看待離婚時夫妻財產分割,是利大於弊的,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根據《婚姻法》規定,如果沒有特別的財產協定,婚姻期間獲得的財產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如果想打破法定的夫妻財產製,也不難,只要一份協議就能做到。周亞輝亡羊補牢的70億分手費,雖然穩住了股價、維持了公司正常運營,但也實屬權衡利弊後的無奈之舉,胡潤富豪榜中也沒有了他的身影。因此,婚姻財產協議對於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尤為必要,因為這不只是對個人,更是對企業、對股東和相關利害人的必要保護和機制保障。

十、股權均分,“真功夫”家族內訌的始作俑者

中國歷史長河中,合夥創業的人一般難逃“四同”的過程,即從同舟共濟到同床異夢,到同室操戈,甚至到“同歸於盡”。曾被不少人看好,中國快餐行業前五強中唯一的本土品牌“真功夫”,生動演繹了這一過程。

歷史的魔咒:華人家族企業十大傳承警示

​1994年,真功夫的創始人之一蔡達標與其小舅子潘宇海合夥開了一家蒸品店。此後,小店以“真功夫”的商標、全新的形象開始立足全國市場。到了2006年,蔡達標和妻子離婚。隨後,雙方家族陷入了股權之爭。而真功夫的公司股權,蔡達標和潘宇海各自持有50%的股權。2007年,真功夫引進風險投資商,開始為上市做準備。為適應上市要求,蔡達標開始著手上市前的“去家族化”股改,引起潘宇海的進一步不滿。2009年,就在真功夫欲借殼上市的前夕,內訌事件爆發,兩大股東陷入相互指責的“混戰”以及多重官司的訴累之中。最終的結果是,蔡達標因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兩項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潘宇海執掌了企業。雖然最後潘宇海大權獨攬,看似勝負已定,實則兩敗俱傷。內鬥讓真功夫發展降速,融資不暢,上市遇挫,估值縮水,痛失好局,險些被後來崛起的小企業“連根拔掉”。

真功夫內亂說到底就是股權之爭,而股權之爭的根源就在於真功夫的均分股權結構。公司發展需要一個絕對的控制者,平分股權結構弊端諸多,註定不能長久。均分的股權,無論是哪一方想要削弱另一方的勢力都是極為困難的,這也直接導致大股東之間矛盾愈演愈烈,最終拖垮公司。家族企業的股權結構應當達到既均衡勢力,又能相互牽制的效果,才不給後面的管理留隱患,確保企業的長足發展。


(京華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