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影故事|《混在北京》:“北漂”的那些事


電影《混在北京》於1996年獲第1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張國立)、最佳男配角獎。

導演何群(1955-2016),出生於南京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家庭的薰陶,酷愛美術。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先後執導《上一當》、《消失的女人》、《混在北京》、《男孩女孩》等影片。

福影故事|《混在北京》:“北漂”的那些事


福建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電影《混在北京》講述了一群在北京辛苦打拼的年輕人的故事,他們是一群住在單位宿舍的出版社員工。對於許多曾經或正在北京漂泊的人們來說,混在北京是他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生活狀態。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的許多青年知識分子,筒子樓的住宿和生活環境他們都不會陌生。我們這一代面臨的問題,上一代人也同樣經歷過,房子太小、工作動盪、金錢誘惑、未來的迷茫。影片中人物體驗到的困惑、無奈,都能令一批人能產生強烈的共鳴。

在那個變革時代,一方面是知識分子的理想與矜持,另一方面是金錢的誘惑與那些由錢帶來的苦悶。該片既可以說是一部充滿著懷舊氣息的影片,也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筒子樓雖然正逐漸淡出北京的歷史,但是青年人的煩惱並不因此而徹底結束。

一部小說

一個“混在北京”的文化人,寫了一部叫《混在北京》的小說。此人叫“黑馬”。他的書甚是暢銷。於是,有人把“黑馬”說成“繼王朔後又一個創作京味小說的‘頑主’”。黑馬大不以為然。

一個同樣“混在北京”的電影人,也許是感同身受,他看中了《混在北京》這部小說,於是便把它搬上銀幕,拍了一部好電影。這個電影人就是第五代導演的佼佼者何群。

說來也巧,早已移情別戀於影視的王朔,當初也看上黑馬的這部小說,曾找黑馬商談轉讓改編權。黑馬考慮了一下,還是把小說交給何群。因為何群已有了改編的大綱,並落實了部分資金;而王朔當時忙於拍《血色童心》,一時顧不上他。

黑馬問起他的這部作品將在何方“落戶”?導演何群說,福建。此前他曾在福影廠拍過二、三部片子,和福影廠有交情了。說來也真巧,黑馬曾是福建師大外語系的研究生。長安山,閩江水,難忘啊!黑馬和何群由此而相知。

何群請一位作家改編。編劇把片名改名為《移民樓的故事》,平淡無奇。何群把它改過來了,還叫《混在北京》。他要的就是這個充滿人生況味的“混”字。

張國立飾沙新

福影故事|《混在北京》:“北漂”的那些事


搞評論的編輯沙新是個研究生,他血性未泯,對樓裡這幫號稱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如此麻木地容忍骯髒的生存環境而憤憤不平。他在路上看到人家亂扔易拉罐,也要憤忿地向季子數落一番,結果被痞子們痛打一頓。他的妻子張小燕挺著個大肚子,千里迢迢地從成都來到北京找他,意欲在京分娩。和他同屋的門小剛主動退出來,搬去和冒守財住。老冒正在熱戀,一心想把小門擠出來,密告房管科:沙新獨佔房子。這致使房管科長上門來找沙新,要把他老婆攆走。沙新氣憤之極,動手要打科長,把筒子樓鬧翻了天。嚮導出版社深化改革,哲義理為個體書商和社裡牽線,併力薦沙新加盟,出一套《中外名著百部系列叢書》。沙新鄙視哲義理這種酸臭文人,況且那些書都是三、四流港臺武俠小說和外國低檔次的東西,沙新執意不出文化垃圾。 結果,沙新被社裡“優化組合”下來,帶著身懷六甲的妻子悵然離開了北京……


劇雪飾季子


福影故事|《混在北京》:“北漂”的那些事


季子是個美術編輯,年輕、漂亮。她不願混日子,想出國闖天下。副社長勞思貴(“老色鬼”的諧音)趁機大獻殷勤,清高的季子總是很有分寸地拒之千里,但仍謠言四起。只有老同學沙新理解她。

何群對季子這個人物似乎情有獨鍾。他認為女孩子讓人覺得可愛最重要,所以他對這個經典話語中的弱者(女人和孩子)進行一番改寫、重塑。誠如劇雪所說,“這個角色與原小說中的人物相差較大,小說中的季子是個風情萬種,為達目的而在男人群中處處留情的女人;而影片中的她卻基本上是個比較正派的女人。儘管她仍有很多缺點,但由於這些缺陷很容易讓人理解與同情,因此她仍很可愛。”季子的際遇,“寄寓著當代女性的無名的痛楚,難於界說的境況、人無所歸居的茫然以及對於幸福與獲救的嚮往”。(戴錦華語,《境城突圍》)她終於放棄出國的念頭,決心去海南闖條新路。她的出走,無悔、無憾。

奚美娟飾騰柏菊


福影故事|《混在北京》:“北漂”的那些事


騰柏菊和她丈夫胡義同是大學畢業的編輯,但收入不高,日子要算著過。騰柏菊是個精明人,平時愛在公共廚房佔個火眼,打聽個事什麼的,人稱“天下第一俗女人”。胡義的表妹慧慧大學畢業待工作,義務帶孩子,可騰柏菊卻時時找個岔責以怨言。有一次,不知誰使壞,把她坐在爐子上的一鍋水倒了,燒壞了鋼精鍋,饅頭掉了一地。她遷怒於慧慧,慧慧一氣之下甩手離開表哥家,竟投入冒守財的懷抱……

何群起用號稱“中國的施特里普”的奚美娟扮演“天下第一俗女人”騰柏菊,於反諷中求取本真美質的實現,以喚起人們的同情。如同劇雪之演季子,可謂異曲同工。對於演員來說,不啻是一次成功的嘗試,而對於導演,則又是一個成功的改寫。


福影故事|《混在北京》:“北漂”的那些事

張國立(右)劇照


這就是電影《混在北京》的故事。何群說:“這個戲的味道很淡。它講的是百姓身邊的事,百姓周圍的人。而面對百姓與我都很熟悉的普通人,我也只能說真話。”當初,他讀了小說,看到作者“尖酸刻薄、入木三分”地描繪了一幅“合縱聯橫,媚上壓下”的群醜圖(馮亦代語),何群的確憤憤不平地說過:“現在這些知識分子墜落了,是該批判一下。”他“批判”了嗎?沒有。如若說黑馬還有那麼一點“尖酸刻薄”,那麼,何群則要寬容許多。他只是在他的影片中道出了“滾滾紅塵中的一群混在北京的小知識分子不隨波逐流保持本真而倍感‘落伍’的痛楚;同流合汙不能自拔而深陷‘疲憊’的苦境;在金錢與情感誘惑面前不能自持而讓貪婪的人淪為金錢的奴隸,使昂貴的情感變成了廉價的抵押。”(作者:洪群)


福影故事|《混在北京》:“北漂”的那些事


《混在北京》1905電影網播放地址:

https://www.1905.com/mdb/film/22098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