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爱拼才会赢?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摆脱“穷忙”,要转变思维

提到诸葛亮,大家首先想到的都会是他的足智多谋,才华过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民间被誉为智慧神的杰出人物,命运的结尾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在功业未成时就病死军中,享年54岁,让人不得不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曾在《后出师表》中写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自己为了国家,当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其实,这正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过于劳累。

当时刘备刚刚驾崩,诸葛亮一人独撑大局,军政财三方面都要操心,管理任务已经非常繁重了,他还坚持“事事以身亲其义”,事必躬亲到什么程度呢?连二十杖军棍以上的处罚都要亲自出面定夺。

这样高强度的繁忙工作,拖垮了他的身体,让一代名相最终死于积劳成疾。

管理层的任务应该是定战略,指方向,如果总是忙于琐事,身心疲惫,就会无暇思考更重要的问题,自然无法达成最核心的目标。

“穷忙”不但是诸葛亮的问题,更是现代职场人的通病。日本纪录片《穷忙族》就专门描述了这个绝望的群体:“整天拼命工作,却看不到回报,贫穷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宿命。”

今天,我想从三个角度和你聊聊职场中的“穷忙”:

  1. 职场陷入“穷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掌握系统思维精髓,跳出“穷忙”陷阱
  3. 4个方法,让职场进入良性循环
职场爱拼才会赢?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摆脱“穷忙”,要转变思维

一、职场陷入“穷忙”,根本原因是什么?

朋友玲是一名“斜杠青年”,毕业时立下flag,3年内要靠自己的努力在成都买房,如今5年过去了,房子的梦想还是遥遥无期。不能说她不努力,她一天比谁都忙,除了本职的会计工作,她还在业余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报了写作班,想要多面开花,副业赚钱。

很多次大家的聚会,她缺席的原因都是“太忙了”。但是,当初和她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已经拿下了会计行业的金字招牌注册会计师证,并凭这个升了两级,工资翻番,她还在原地没动,注会也没考过,因为时间都花在开辟副业上了,而副业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收益。

玲的“穷忙”困境是什么呢?她想要用副业去补充收入,结果却让副业影响了主业的发展,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经典电影《教父》里有一句台词:花半秒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如何平衡主业和副业?如何兼顾全局?

我们可以把要达成的目标当作一个大的项目来进行统筹管理,这个项目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子项目组成,比如人际关系、健康、工作、学习等。在项目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底层逻辑,系统思维。告别穷忙,我们也需要有统观全局,统筹规划的系统思维。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这样说道:“系统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用来描述和理解形成系统行为的力量和相互关系的语言。”这是一种具有整体地、连续地、动态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见树又见林”的能力,是在复杂动态系统中的一种以简驭繁的智慧。

如果玲不把自己围绕“挣钱买房”而进行的主业和副业当作孤立、分割的问题来处理,而是当作有机关联的系统来处理,她就会明白,主业才是她应该要主抓的核心点,抓好主业,让职业生涯走上快车道,才是她的第一要务。

二、掌握系统思维精髓,跳出“穷忙”陷阱

1、可以理清事情重点,高效产出

经济学中有一个帕累托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也就是说,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

每一项任务都有自己的关键问题,他们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行为。系统思维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从一堆繁琐的事物中抽出最重要的事。这就相当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支点,只需要指头轻轻一拨,就可以撬起原先使尽全身力气也无法移动的沉重工作。

2、可以协调各项关系,平衡发展

我们的生活由健康、家庭、成长、人际关系、事业、财富等方面组成,在时间和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需要有重点的用力。但如果只在“看得见”的地方用力,忽视了“看不见”的,就会出现失衡现象:如果拼命工作,却不注意身体锻炼,精力没法持续保障,工作效率提不起来;如果只努力赚钱,却不注重理财,很难积累财富;如果只忙于社交应酬,却不注意建立高质量的人际网络,可以借力的圈子总是很有限。

系统思维可以让我们站在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各板块的平衡发展,就避免了顾此失彼的状态。单一思维的人是一种“是非对错模式”,系统性思维是一种“权衡模式”。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只有各个部分之间实现协调平衡,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职场爱拼才会赢?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摆脱“穷忙”,要转变思维

三、怎样应用系统思维避免穷忙?

1、整体出发,明确定位

在项目启动阶段,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问一问: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从项目整体出发,明确自身定位,才能确认需要做什么,及可以怎么做。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选择,定位其实就是做选择的能力。蜜蜂和蚊子每天都很忙碌,但一个讨人喜欢,而一个却讨人厌,有时候忙什么比怎么忙更重要。许多人之所以会穷忙,是因为忽视了选择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对个人发展路径进行定位,找到合适自己的赛道。

这里我们可以基于项目的系统思维,借助秋叶大叔的“定位矩阵分析图”工具,从能力水平和风险偏好两个维度,找到合适个人成长的定位

  • 如果个人能力较强,又能接受较高的风险,可以更换更具挑战性的赛道;
  • 如果个人能力较强,但不愿接受太多风险,可以基于当前赛道做进一步深耕;
  • 如果个人能力较弱,但能接受较高的风险,可以对某些跑道做尝试;
  • 如果个人能力较弱,也不愿接受太多风险,最好就是选择一个低门槛切口起步。

我们部门的小铭是一名工作5年的建筑设计师,重点大学毕业。近几年公司效益好,承接了大量工程项目,他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地赶图纸,但总也忙不完。他说经常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持续这样肯定不是办法,他想调整一下当前状态。

基于“定位矩阵分析图”他做了一次分析,他觉得自己工作这些年参与的项目不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小规模项目的建筑设计工作。公司目前发展还不错,如果跳槽去别的公司可能又要重新适应,不太想冒这个风险。倒是可以把当前建筑设计领域做细分,集中精力在民居建筑设计领域,成为专家。打那后,我每次看到他会特别有意识地专注民居领域,状态也都特别好。

职场爱拼才会赢?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摆脱“穷忙”,要转变思维

2、多维分析,认清本质

只有抓住一个事物的本质,才能更有利于决策和执行工作的开展。单一思维能看到一些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但由于缺乏系统性,难免挂一漏万。项目管理中通常会使用“5W2H分析法”这个工具,通过七个问题对事物进行多维度的、结构化的分析。这个工具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各类项目管理活动。

5W2H分析法,又称「七何分析法」,包括: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由谁做)、When(何时做)、Where(在哪里做)、How(如何做)、How much(成本是多少)。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常有一些系统性事物,让我们被表象迷惑,看不清真相。

我的一个朋友前不久一直纠结要不要跳槽,在做决定前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一直也没有头绪。我建议他了解一下“5W2H分析法”,可以在做决策前做各个维度的分析,充分认识自己需求和环境情况。他决定试一试:

  • What-是什么。自己当前的工作是什么?我比较擅长什么?不太适合什么?想跳槽的方向是什么?我对下一份工作的期待是什么?跳槽可能的影响是什么?
  •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跳槽?为什么要去接下来那家公司?
  • Who-谁。跳槽经验可以找谁咨询?要跳去那家公司可以找谁帮忙?
  • When-何时。打算何时跳?
  • Where-何地。跳槽准备从哪里入手?
  • How-怎样。应该怎样做好跳槽准备?时间计划表是怎样?
  • How much-多少。跳槽可能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和资金?
职场爱拼才会赢?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摆脱“穷忙”,要转变思维

后来他跟我说,这个工具确实很好,回答完这些问题,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

3、确认目标,分解目标

在对自己需求有了多维度的分析后,你可以将近期的核心关切确定为目标,进行重点突破。但在执行阶段开始时,我们可能还是会感觉困难丛丛,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可以对系统化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其好处在于:

  • 可以较准确的预估整个项目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 可以更好的支配人力物力,有效地控制成本;
  • 可以看到任务主次,留意需要密集关注的工作;
  • 可以在项目执行进行中,评估进展程度,预判可能的问题。

工作分解具体方法就是:将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即: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这一思路同样适用,只是分解的层次不如一个项目那么多,各项活动的执行者主要是自己本人。

最近小梁为请女朋友和她的家人去自己家吃饭,可谓费尽了心思。对于这么重要的任务,他不想有任何闪失。为此,他把晚餐所有相关任务做细致分解。首先他分解成邀请、筹划、准备、煮食和进餐共5类任务。然后,又对每项任务做进一步分解,比如煮食,他又分解为预备菜谱、食材、食材处理、加工和摆盘等工作。不过,他觉得这样还不够清晰,防止出错,他又将食材处理分解为肉类、蔬菜、熟食处理等活动。充分了解了每项工作的所需时间、财力和物力投入后,他感觉自己对这次的晚餐更加期待了。


职场爱拼才会赢?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摆脱“穷忙”,要转变思维


4、平衡发展,动态调整

项目的推进过程是各项组成元素不断协调、平衡的过程。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各个阶段都要做好相关内容的平衡。若只关注这些侧重点,置其他环节于不顾,最终还是影响项目整体推进。

为了让管理者有更整体的掌控,项目管理中会使用“九宫格”这项工具。方法就是把当下关注的全部模块,按照重要、紧迫性综合顺序填入表格中。主要、次要关系及整体分布情况一目了然。这个工具转换为“人生九宫格”,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自我管理。

我们一生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同,九宫格里的内容和次序也在发生变化,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做动态更新。而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但格子里的每个领域都被兼顾到,人生才能保持平衡。

  • 上中学时,格子里就只有一件事:学习;
  • 上大学后,格子里变成了:学习,爱情;
  • 成立家庭后,格子里内容明显增多:事业、理财、成长、家庭、人际、健康等;
  • 退休后,格子内容又变少:健康、休闲。

上周我问朋友饼哥,怎么打球总见不着他了。他说最近工作忙死了,去年结了婚,感觉时间被填的满满的。以前他觉得还年轻,时间还长,那时候总觉得玩不够,整天打球、打游戏。休闲娱乐排在了最前面,工作和学习都往后排。现在他感受到生活压力了,重要性排序也变了。他觉得当下最重要又紧迫的事就是干事业、努力挣钱。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这些虽然也重要,但没那么急,能往后的就都往后排了。

不过他还是补充了一下,长期的加班加点过度透支身体,人际关系打理缺乏重视,似乎都在影响着自己的今后发展。他发现除了关注重要又紧急的事,重要却不紧急的事也不能忽视。我们不能只顾跑的快,还得学会怎样跑的远才行。

职场爱拼才会赢?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摆脱“穷忙”,要转变思维

四、结语

职场上,当你身陷“穷忙”怪圈时,可以借助项目系统思维,分析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的目标、结构化地拆解目标,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做好各板块的平衡。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才能让努力更有效。

要掌握项目系统思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反复练习形成习惯,正如有句谚语说的:“凡是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做好”。所以,养成良好的系统思维习惯,再困难也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