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興旺發達的年代,出現詩聖詩仙詩鬼,但你知道詩佛嗎?

唐朝時期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經濟發達,在文化上兼容幷包,形成了我國文化極為輝煌燦爛的一頁,被譽為我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唐朝詩歌可謂空前絕後,達到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唐詩題材寬廣,流派紛繁,風格多樣,邊塞詩、田園詩、宮廷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豪放派、婉約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詩歌的興旺發達的年代,出現詩聖詩仙詩鬼,但你知道詩佛嗎?

在這個以詩歌的興旺發達的年代裡,出現了詩聖、詩仙、詩鬼等流傳千年的人物,“詩聖”是中唐時期的杜甫,因為杜甫的詩作多是以自己所見所聞的現實之事而作,道出了唐朝的歷史政治現實和百姓人民的生活疾苦時態,以及揭露了官場的黑暗和爾虞我詐,所以,在後世人看來,杜甫的詩作多是寫唐朝現實現狀,後來稱其為“詩聖”,而將他的詩稱之為“詩史”。

“詩鬼”是李賀。李賀的一生,是非常糾結的一生,他的一生都陷入了當時牛李黨爭之中,所以,李賀是從來沒有被重用的人,自己也是很憂鬱的,所以,李賀的詩多是晦澀難懂,苦悶,悲怨,有一種極度的悲苦的感覺。簡單說“鬼氣”從外部直觀上表現為意象的非人間性。從內在審美上是一種苦悶至死亡的悲怨,他常站在死的邊緣來看世界,似乎用的是鬼眼望人間,用西方美學理論可以說是用逝去的理想來參照逝去的現實,在悲欣的層面上冷眼望世。這樣的體驗使讀者震撼,觸及靈魂深處。

詩歌的興旺發達的年代,出現詩聖詩仙詩鬼,但你知道詩佛嗎?

除了的“詩仙”“詩聖”“詩聖”“詩鬼”,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詩人,因為信奉佛教,對佛理研究非常透徹,詩歌中也經常出現佛教思維,所以被稱為“詩佛”,他就是著名的詩人——王維。

王維生平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唐朝著名詩人、畫家。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在青少年時期就以富於文學才華而遠近聞名。中進士之後,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詩歌的興旺發達的年代,出現詩聖詩仙詩鬼,但你知道詩佛嗎?

他本來就信奉佛教,隨後思想日趨消極,更對佛教信仰趨之若鶩,在心中也日益發展。青年時就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隱居於終南山修佛。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

王維為何被稱作詩佛?

王維以詩才聞名於唐開元天寶年間,當時有“天下文宗”之稱。他寫了一些富有積極意義的詩,許多詩的藝術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園詩更是令人大開眼界,與孟浩然等被人們稱為“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早年即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隨著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趨於消極,晚年更是奉佛長齋,衣不文采,居藍田別墅,與道友裴迪往來,“彈琴賦詩,傲嘯終日”,正如他自己寫的:“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後期的不少詩作對現實幾乎無任何積極反映,佛老消極思想濃厚,有的甚至充滿了佛空無寂滅的唯心哲理,在他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上理”(苑鹹《酬王維序》),死後更得到“詩佛”的稱號。

詩歌的興旺發達的年代,出現詩聖詩仙詩鬼,但你知道詩佛嗎?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志林》)。王維多才多藝,他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

除了王維自身的才華之外還有一點影響對他很大,王維生活的時代,佛教盛行,士大夫學佛之風很是流行。他曾經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王維的佛禪詩,是我國古典抒情詩歌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它追求虛靜幽寂的情趣,開拓出一種追求寧靜、和諧、澹泊、清遠的審美境界。

王維早年即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隨著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趨於消極,晚年更是奉佛長齋,衣不文采,居藍田別墅,與道友裴迪往來,“彈琴賦詩,傲嘯終日”,正如他自己寫的:“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後期的不少詩作對現實幾乎無任何積極反映,佛老消極思想濃厚,有的甚至充滿了佛空無寂滅的唯心哲理,在他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上理”(苑鹹《酬王維序》),死後更得到“詩佛”的稱號。詩佛王維,句句皆禪!

詩歌的興旺發達的年代,出現詩聖詩仙詩鬼,但你知道詩佛嗎?

代表作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寫下。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懷鄉思人,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詩歌的興旺發達的年代,出現詩聖詩仙詩鬼,但你知道詩佛嗎?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此詩作於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淨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淨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歌的興旺發達的年代,出現詩聖詩仙詩鬼,但你知道詩佛嗎?


另附其它稱號以及詩人名字: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詩鬼:李賀 詩佛;王維 詩傑:王勃 詩囚:孟郊 詩神:蘇軾 詩奴:賈島 詩魔:白居易 詩狂:賀知章 詩豪:劉禹錫 詩骨:陳子昂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歷史知識,可以私信小編,小編會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資訊可關注:通史知興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