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死后,贾母坚持接林黛玉进京的原因,多年后才说了出来

贾敏死后,贾母为什么执意接林黛玉进京?要知道林黛玉有父亲在,林如海年纪也不小,按说官宦世家也不缺林黛玉的教养,贾母却执意接外孙女自己抚养,不免让人费解贾母有越俎代庖之嫌。那么,她又为何宁愿受非议,坚持如此呢?

贾敏死后,贾母坚持接林黛玉进京的原因,多年后才说了出来


(第三回)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贾敏一死,贾母就派人来接林黛玉进京。古时风俗确有母亲死,女儿投靠外祖母抚养一说,但此事必须要父亲允许才可以。一般是父亲有意续弦重整家业,外祖母担心外孙女被教养不好受欺负。父亲怕女儿在家受委屈的妥协之举。

贾敏死后,贾母坚持接林黛玉进京的原因,多年后才说了出来


而且,据《大戴礼记·本命》规范女子有“五不娶”:“逆家子不娶、乱家子不娶、世有刑人不娶、世有恶疾不娶、丧妇长子不娶”等。林黛玉母亲去世,父亲不能尽心教养女儿。外祖母接来抚养的话,多少可以消弭一些外人对女儿的看法,以便于以后婚嫁是非。

事实上,林黛玉即便来到贾家后,也受到了母亲去世的影响。很多只有母亲传授女儿的礼仪规矩林黛玉根本不知道。所以她才会与贾宝玉亲近异常,十几岁还躺在一张床上,一起偷看禁书,元宵节当众喂酒,以及滋生宝黛爱情。

如果林黛玉有母亲教导,这些“无礼事”都会被扼杀在萌芽中。贾母毕竟不可能代替代母亲的存在。很多事她都有忽略。林黛玉和薛宝钗关于“偷看禁书”诉肺腑:

贾敏死后,贾母坚持接林黛玉进京的原因,多年后才说了出来


(第四十五回)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林黛玉深受没有母亲教养之苦,这还是她有贾母教养的情况下。如果放在林如海身边长大,情况只会更严重。但谈婚论嫁时,会成为很大的问题,嫁人也容易被抓住把柄嫌弃。这是一。

第二,林如海在嫡妻贾敏死后并没有续弦意思,贾母却派人来接“致意务去”,分明用丈母娘身份压迫女婿林如海,必须遵从她的意见。“致意务去”无疑带有赌气怨怼的意思。

贾敏死后,贾母坚持接林黛玉进京的原因,多年后才说了出来


贾母的心情不难理解,贾敏是她的宝贝女儿,嫁给林如海几十年没享什么福。二人婚后多年才生了女儿林黛玉,又身体不好。贾敏为女儿操心劳累,林如海虽说科举高中探花郎,但对贾母堂堂荣国公诰命夫人,保龄侯尚书令千金来说,探花不过就是个笑话。

虽说贾家与林家联姻,看重的是林家书香门第对贾家“弃武从文”的转型有帮助。但贾母从私人感情不可能感同身受。女婿没照顾好女儿,就要承受她老人家的怒火。既然照顾不好妻子贾敏,也一定照顾不好女儿林黛玉。贾母派人执意来接,而不是商量。分明是带着怒火的。

贾敏死后,贾母坚持接林黛玉进京的原因,多年后才说了出来


(第五十七回)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宝玉哭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

贾母对所有人说“林家人都死绝了”,表达出对姓林的实在没有好印象。虽说有胡乱安慰贾宝玉的意思,但心中对女婿林如海耿耿于怀还是溢于言表。

“林家人都死绝了”,带着怨怼,无奈和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也是贾母守着唯一外孙女,却对林黛玉的未来迷惘不知何去何从的怨念。这段牢骚,在多年后终于揭开贾母当初执意接林黛玉进京亲自抚养的原因。就是对女婿林如海的强烈不满。

贾敏死后,贾母坚持接林黛玉进京的原因,多年后才说了出来


如果林如海照顾好贾敏,林黛玉有父母,何至于她这外祖母操心外孙女。林黛玉觉得自己“日日煎心”,贾母何尝不是?

为人父母嫁女娶媳,当更能理解贾母的心思。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