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榆林70年#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定边 让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

#点赞榆林70年#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定边 让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

栽植侧柏

#点赞榆林70年#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定边 让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

快乐亲子操表演

#点赞榆林70年#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定边 让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

发放精准识别卡

#点赞榆林70年#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定边 让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

大棚蔬菜翠绿油亮

#点赞榆林70年#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定边 让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

农业科技示范园内 工人给秧苗洒水


#点赞榆林70年#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定边 让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

分拣种薯

2019年,是定边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该县将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化改善民生”总方略,以“产业为纲、项目为王、企业为本、服务为魂”为工作主线,深入实施“133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定边。

“我们要做到‘五个必须’,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心无旁骛抓发展,必须千方百计补短板,必须全力以赴强弱项,必须创新驱动求突破。”定边县县委书记崔博说。

2019年定边县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达到3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达到155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3%,达到24.5亿元。

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经济兴。定边一直坚持“产业为纲”的工作思路,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推动全县产业发展多点支撑、多点开花。

“去年定边县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累计整合投入各类涉农资金15亿多元,农业总产值达到47.24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7.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更要撸起袖子加劲干。”定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宏说。

为打出更亮品牌、形成更强产业链、让农业经济再攀高峰,今年,定边将加快培育现代特色农业步伐。加速打造“北菜、中薯、南粮”为主的产业格局,确保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试点推广山地苹果种植,力争农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全面建立“大棚房”清理整治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实施“一稳二扩”战略,将羊子、生猪饲养量分别稳定在160万只、25万头,适度发展肉牛、奶牛、禽类等产业;实施马铃薯主粮化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建成示范田2万亩,在白泥井镇打造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示范项目;引进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逐步建立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打造一批以“定边”冠名的拳头产品;不断提升农业园区服务功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蛋鸡养殖项目进度等。

工业方面,定边县将加速构建新型工业体系,调结构、促转型、强支撑,围绕能源化工、新能源和制造业,重构工业产业体系。

具体将强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继续支持好长庆、延长等油气开发企业扩产能增投资;组建定边油服企业协会,积极探索地企合作参与油气开发新途径、新模式;持续壮大新能源产业,进一步规范新能源开发秩序,力争到2020年实现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6000兆瓦;积极推进陕煤集团总投资128亿元的新能源平价上网基地项目,推动3000兆瓦平价风光发电项目、150兆瓦储能电站以及光伏组件、风电主机、太阳能电池片3个新能源制造项目;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策划推进定边宝应烯烃类深加工飞地产业园区建设,吸引承接一批东部转移产业项目;全力推进50万千瓦风机塔筒项目,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县制造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工业新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编制园区权力、责任和流程三个清单,建立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度,逐步实现“办事不出园”。

定边治沙英雄石光银被央视报道,定边马铃薯饱负盛名,定边盐湖美景和荞麦花节在全国影响越来越大,定边的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等发展越来越好,第三产业越做越大。今年,该县将着力优化提升三产服务水平。

“我们要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围绕张献忠故里、李守林故居、石光银治沙基地和千年盐湖、长城遗址、田园花海等人文自然资源,结合城北3000公顷湿地公园和城东9800公顷马莲滩国家沙漠公园的规划建设,实施‘旅游+’项目,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打造定边特色旅游品牌。”定边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局长王廷奎说。

同时,该县还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公铁联运中心和物资中转站项目建设,推动隆基东方港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尽快落地定边,重振定边“旱码头”地位。依托电商孵化产业园,启动建设一批乡镇和村级服务站,构建“互联网+”产业模式和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力争三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让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

“我们村是建大棚、盖新房、美环境,现在大家口袋里有了钱,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定边县红柳沟镇沙场村党支部书记魏于章介绍,靠着发展产业,沙场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2.27万元,已全部脱贫。

只要一天没有全民小康,脱贫工作就一天没有休止。虽然定边县已经成功“脱贫摘帽”,但该县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围绕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两房”建设、社会兜底等重点,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两不愁三保障”。

为让农民有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该县持续加大美丽乡村打造力度,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四清一拆一腾退”力度,实施19个乡镇“两场”建设、34个重点村的美化亮化和100个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投入1000万元,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力争到2020年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推广种植蜀葵、紫花苜蓿、国槐、新疆杨、垂柳等适生花木,采取见缝补绿、积树成林的方式,动员全县上下参与乡村绿化,创建一批宜居村庄、美丽庭院和场站所。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实现行政村“爱心超市”全覆盖,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该县还将持续改善农村条件,在加快推进投资3亿元首批24个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1亿元,全面启动第二批10个市级示范村、1个市级标杆村建设,力争到2022年建成6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加快推进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进村入户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再投入6000万元启动进村入户二期工程;投入1.46亿元,在贺圈、杨井、石洞沟3个乡镇建成110千伏变电站3座,完成102公里高低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该县将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采取租赁、入股、承包等形式,有效盘活村集体资源和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面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配套政策,因地制宜推广“一户一块田”、土地托管等模式,有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项目,力争完成拆旧腾退土地2000亩以上;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200个,提升农民合作社50个;加强与浙江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战略合作,积极推广“普惠金融”项目,为农民量身定制信贷金融服务。

3、全力推进改革创新——

激发加快发展的活力

当下的区域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是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为促进经济发展,该县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力争实现政务服务中心闭合式管理和标准化运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力争达到70%;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审批事项、优化服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实行综合审批、见章跟章,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坚持刀刃向内,严厉整治企业和群众在办事中遇到的故意设卡、无端刁难等问题,打通服务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实行各职能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定期评价排名通报制度,对排名后进位次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形成倒逼机制,力争在全市营商环境排位中再提升。

同时,该县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畅通企业反映问题和建议的渠道,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清理各种收费和隐性收费,持续降低企业用工、用地、用能和物流成本,全面减轻企业负担;深入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动态清理工作,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持续加强政银企三方协作,充分发挥定边金通融资担保公司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强信贷投放,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4、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全民共建绿色美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定边县将坚持发展经济环境与保护环境并重,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启动定边苟池花马池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力争年内完成规划编制设计工作;投入1.5亿元,开工建设马莲滩国家沙漠公园,打造成以生态、休闲、运动为主的综合公园;统筹推进千村万户绿化、退耕还林、经济林、天然林、白于山区生态林保护和绿化抚育管护等6项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巩固山水林草系统治理成果。

同时,该县将全面打响“铁腕治霾蓝天保卫战”,扎实做好控气、控尘、控煤、控烧等工作,淘汰老旧机动车300辆,确保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280天以上;严格落实中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做好边缘残次井规范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快饮用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场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源头上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记者徐子昕 通讯员闫鹏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