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7课堂》分享11——第三堂课“碎片化写作”下篇

这一篇,是《写作7课堂》第三课堂——“碎片化写作”的下篇。这一篇完结后,我将会继续分享第4堂课。

这一篇当中,作者主要是分享了关于自己写书稿时,如何利用碎片化写作的方式。

作者说自己写书并不是专门找了大块时间闭门造车一气呵成的。而是每天写一点,每次写一点。根据第一节课讲的“框架式写作内容”进行构思,再利用碎片时间将内容填补。

所以他的书就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攒完的,要是真把自己关起来写,没有素材,没有积累,没有足够的阅读和分享以及灵感的碰撞,根本就写不出来。

但是,碎片化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养成习惯。这个习惯并非只能用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工作汇报、工作总结、项目策划,甚至做一个口头的表达,一个自我介绍都可以用碎片时间完成。

而我们在说碎片时间管理时,重点要计算的不是管理时间,而是要看管理单位时间内的目标产出。

作者这样分析其实很有道理。拿我们开会举例:比如开会期间的茶歇,有15分钟。那这15分钟的碎片时间,你可以按照作者之前介绍的方法把时间拆解一下。看看自己能做多少事? 能不能够用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最后在脑中形成一篇文章?

倾尽全力的努力并不会令人疲倦,没有成就感的努力才会让人疲惫。与其精确安排时间,不如关注自己的单位时间目标产出率。

通常我们做事没有养成按照时间量化的习惯,所以经常会有管不住时间的无力感,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时间管理换成对单位时间产出的成果管理时,那么,在截止日期前,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就是对利用好时间最好的奖赏。

时间管理,这里面分分钟脱不开时间管理!

所以,作为写作者,要能够主动的把自己的时间设定在1分钟、10分钟、半小时这样的固定单元。逐渐培养这样的意识,将时间分割;然后再将写作目标拆解成小的工作单元纳入日程表;最后,要保证每天投入在写作这件事情上的时间总体不少于某个单位时间长度。

这样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针对临时事件去合理调度碎片时间,最大限度上确保写作目标不被干扰。

但是,作者也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想要让自己在碎片时间内 将工作效率最大化,

还需要培养快速进入心流状态的能力,防止拖延症的干扰。

心流是什么?

心流是指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同时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人会享受在其中的乐趣,甚至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这听上去有没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来了灵感或来电了,于是立马奋笔疾书?但心流与灵感又不相同。通常灵感并不是说来就能来的,所以对于初学写作的朋友来说有时没有灵感坐在那里就写不出东西,怎么憋都憋不出来。但作为创作者,尤其是靠写作吃饭的人, 写作肯定不能光靠灵感 ,这就需要培养心流。

那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心流帮助我们写作呢?

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1 、你必须先从内心接纳,这件事你非做不可

其实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要主观上认可、接受、说服自己去做这个事。哪怕身体懒再不想动。但都要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这事必须由你来完成!

这时,你就会有一种使命感。你会发现不需要刻意管理碎片时间,你自己就会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自己尽快达成目标。就能顺利进入心流状态。

2、要把任务难度设置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

一个任务如果太简单,会让人失去挑战欲;反过来,如果一个任务太难,也会让人心生畏惧,放弃挑战。

对于写作,作者建议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大帽子!给自己压力,非要写出一篇爆文。完成比完美要强,这对于初学写作者非常容易。

而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写作阶段,就会面临不同的写作挑战。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符合自己能达到的写作目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攻破。不要攀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就是进步。

3、给完成任务的自己一个奖励

奖励不光是心理安慰,还是给大脑一个回路刺激,如果每次进入心流状态,认真完成一个任务,就可以奖励自己,尽情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你的大脑也能够建立“动机—激励”反馈循环。

4、准备进入心流状态之前给自己一个暗示信号

这个过程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其实可以把它称为是写作之前的“仪式感”。我们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进入心流状态的暗示程序。就好比运动员在进入比赛前需要通过热身让自己进入状态 一样,脑力工作者也需要有自己的热身仪式。

比如疫情期间很多人在家办公。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进入正常工作的“状态”,会穿上西装甚至化上小妆。用这样的“仪式”来帮助自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带入一天的新工作当中。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也不会躺着而是要站起身来,面带微笑,制造出一种“氛围”。客户虽然看不到,但是其实是可以听到并感觉到的。做出“仪式感”也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更专业。

这些,都是所谓的心流暗示。

心流就像肌肉记忆,也可以训练成一种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训练大脑进入和停留在心流状态的次数越多,进入心流状态也就越容易。

5、你需要一个不被干扰的环境,而不是要求自己心无旁骛

这一点太容易理解了。对于我们大部分写作者来说,都需要安静、不被打扰的角落专心创作,这样才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更有机会出好的作品。

好了,《写作7课堂》——“碎片化写作”分享就到这里。下一次,我会进行第4堂课的分享。感兴趣,就来读吧!

《写作7课堂》分享11——第三堂课“碎片化写作”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