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95后拒接经理电话被辞退:能带好他们,才是真的懂职场

最近在给朋友公司的项目做顾问时,我发现项目团队处于“上下皆吐槽”

消极的状态中,这支团队是半年前组建起来,员工都很年轻。

项目主管则是从内部优秀员工提拔上来的,没想到这次见到他,整个人都表现得身心疲累。我特意花一天时间和每个人都面谈一遍,总算梳理明白问题所在。

凌晨1点,95后拒接经理电话被辞退:能带好他们,才是真的懂职场

上周三,主管夜里收到要做项目汇报的通知,连夜赶做PPT和讲稿,因为有些信息需要员工提供,只好打电话找员工沟通,结果有个员工直接拒听电话,还发回短信说“已休息请勿打扰”,导致核心数据缺失,汇报效果不理想,主管一气之下辞退该员工。

员工吐槽:凌晨一点还要求起来整理数据,工资又不是特别高,整天想着员工做奉献,又不谈钱,员工配合是情分,不配合也无话可说,领导管理太苛刻,完全没有自由。

主管吐槽:现在的95后员工太不好管了,说不得骂不得,开个会还敢当面和领导争论,个性太强,要是管得严还要怼我,要是管得松又怕工作不负责任,一放假直接不接电话,我都不知道怎么管理好。

凌晨1点,95后拒接经理电话被辞退:能带好他们,才是真的懂职场

听完后,我把督导的重点放在主管身上,他太执着于“权威式”管理,一味要求员工对管理权威的服从,拥有强大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在团队逐渐年轻化,95后员工开始成为职场新血液的环境下,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因为95后员工拥有更强大的“自由意志”。

95后员工:自由的意识,不将就的追求

王安石要是能穿越到现在,估计会受到95年职场人的热捧,他在变法中说道“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意为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这在当时就是挑战最大的权威:天命。

95后职场员工对“权威”的服从意识就越来越弱,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自由意识,敢于质疑一切,很多人都把专家吐槽为“砖家”,对领导的做法也敢于指正,“不讨好,不将就”是他们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

凌晨1点,95后拒接经理电话被辞退:能带好他们,才是真的懂职场

这也与当下开放性的就业环境有关,7080后职场人的就业选择少,追求稳定,因此会妥协服从公司的不合理管理。

现在的职场环境则开始去中心化,职场人拥有更多样的就业选择,而不只是靠某家公司。

尤其是“斜杠青年”的崛起,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越来越多年轻职场人副业收入不比正业低多少,或是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构思创业项目,这让他们更聚焦于自身的“能力”,而不是依赖公司的就业机会,认为“只要有实力,到哪里都能混口饭吃”,因此他们更敢于质疑权威,反驳领导的管理,双方“合不来”就辞职跳槽,这种将职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底气,实际上值得每个职场人士学习。

凌晨1点,95后拒接经理电话被辞退:能带好他们,才是真的懂职场

因此公司要想做好管理,不能靠“权威”“施压”的方式让员工服从,否则必然激起反弹,要想95后员工投入,要引导他们喜欢上工作,发挥所长。

因为,他们很多人喜欢工作,但不喜欢上班。

让95后员工喜欢工作,激发积极性

管理学上的激励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其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而工作态度则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激励因素。

在此基础上,美国行为科学家提出双因素理论,强调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果缺乏激励因素,并不会引起很大的不满,但保健因素的缺乏,将引起很大的不满。

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先满足员工的基本生存需要(保健因素),再满足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激发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此我们可以有3个行动策略。

凌晨1点,95后拒接经理电话被辞退:能带好他们,才是真的懂职场

完善薪酬机制和发展规划

所有只谈梦想不谈钱的管理都是耍流氓,员工出来工作的基本需要主要有两点:一是基本薪酬收入的需要,二是目所能及的职业发展需求。所以管理者要尽可能做到:

公司的基本薪酬福利尽可能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准,该有的福利不要少,不要为了省钱而影响到公司内部管理,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如公司实在资金经营困难的,就要降低人才标准,管理要求,否则员工管理更加艰难。

有明确的岗位架构和晋升发展制度,员工能够清晰知道自己在公司里的晋升路线,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管理者和每个员工进行职业规划,至少和核心员工做发展规划,让员工能看到在公司的发展机遇,有信心和公司共同发展。

做到以上这两步,才算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

凌晨1点,95后拒接经理电话被辞退:能带好他们,才是真的懂职场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进

想要员工工作积极,就要从激励因素下手,对员工的激励主要有两个层面: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管理者在管理中尽可能做到:

物质激励:采取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薪酬机制,如果员工一直拿着固定的工资,对工作内容的态度就会逐渐消极,因为做再多也是一样的钱,因此很多公司都会设定绩效奖金或业绩提成等,奖金越高,员工主动工作的积极性就越强。如薪酬机制难以大幅改动的,就增加季度绩效奖金考核,或是在晋升条件上明确业绩要求或考核必须优秀,通过实在的利益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精神激励:在员工的核心工作上,多给予积极的反馈,肯定员工的价值,即便员工工作存在不足之处,则先肯定再引导其分析可以改善的方法,以促进员工成长为方向,少批评。多在会议上表扬我们赞同的工作行为,树立榜样,员工才会主动效仿,对有心培育的员工,私下多给予他们指导和认可,分析个人发展的规划。

这些表现都能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起器重,是精神激励的主要方式。

凌晨1点,95后拒接经理电话被辞退:能带好他们,才是真的懂职场

激发“成就需要”,发挥所长

管理学中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有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乐意热衷于接受挑战,愿意承担所作工作的个人责任。

因此管理者要懂得激发员工的成就感,让员工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工作挑战中获得成就,看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逐步接受新的挑战,进入良性的工作成就循环中。

这就需要管理者对每个人员工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安排“能让员工发挥出能力优势,又有一定挑战性,不至于无法完成”的工作,关注员工的工作进展,适时给予帮助,当员工完成一个个挑战时,给予应得的认可和激励,如此,员工就会在成就需要的激励下,积极接受下一个工作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