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與表演者

官員首先應該是一個表演者,不會表演的官員絕對做官做不長久。

官員由於地位的原因,掌握一定的社會資源和人脈,能夠實時掌握社會動態,但他不能全都公之於眾,更不能信口胡說。當他面對公眾的時候,一定要用官方正式語言,回應一些事件,或者用一些說了也等於沒說的官話來搪塞過去。其實,他們心裡比誰都清楚,和明鏡兒似的,就是不能說,也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此一來,官員就成了表演者,成了演員。


官員與表演者


他們說的話就成了早就由秘書準備好的臺詞,在臺上的指手畫腳成了演員的肢體動作,聲色俱厲成了演員的到位表情,信誓旦旦成了演員的即興發揮,與記者互動成了演員與觀眾互動。凡此種種,讓人越看越像,不由得擊節歎賞。

官員與表演者


尤其是經常面對公眾宣講的官員,給老百姓一個親民的形象。很多人就認為他是官員的代表,也是人們心目中接地氣的好官員。而一旦他犯了事,被查出貪汙腐敗,家產令人乍舌,人們就不免回憶起他的種種表演,他的各種慷慨陳詞,還有那些許諾,想來想去,還是想不明白,為什麼當時就沒發現他是個腐敗分子呢?是不是人們入戲太深,還是他太會表演?


官員與表演者


官員要始終保持正面形象,不能成為人們所謂的演員和娛樂明星,有的官員沒當官之前還在娛樂平臺發一些所謂的作品,一旦做了官,就變得謹言慎行起來,不敢再發任何作品,生怕被人抓住小辮子,給揪下臺來。但他們更會面對人群表演了,把娛樂平臺的那種表演搬演到真實環境中,讓人們更相信他們的言行。其實只不過是另一種賣力的自我展示,就像帶著面具表演,人們永遠看不到他們真實的面容。

官員與表演者


不表演不行嗎?當然不行。只是不讓人看到,整天深居簡出,保持威嚴,並不能體現領導正面形象,只會讓人覺得他們官架子十足,官僚氣很嚴重。是領導總會見下屬吧,見到下屬就要說話吧,一說話就要表演吧?即使見到上級,彙報的時候也不能什麼都說吧,也是要表演吧?古代官員宣講聖諭的時候,更是要大講特講,比演員還賣力了。

所以,一個好領導就要善於表演,不然只會上下埋怨,以至於官位不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