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飞专题」内忧外患下,中国市场能否成为拯救奈飞的下一根稻草

奈飞继8月28日公布了三部华语自制剧集的播出日期后,近期又放出《罪梦者》相关的海报和剧照,已然开始了第一波预热。

这三部华语自制剧集分别为《罪梦者》、《极道千金》和《彼岸之嫁》,分别将于10月31日、12月6日和明年年初上线,排期十分紧凑,也凸显了奈飞对这场大陆首秀的格外重视。

「奈飞专题」内忧外患下,中国市场能否成为拯救奈飞的下一根稻草

《罪梦者》海报

奈飞负责人诺斯说,"这是两年来与各团队努力工作的结果。我们特意选择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题材,来体现我们内容类别的范围和广度,以及我们一直与之合作的有才华的制片人、编剧和导演的创造力。"

世界级的流媒体巨头进驻中国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其背后的深层次动机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进入,让我们顺着奈飞近年的发展脉络一一分析。


过去十年,奈飞从小小的租碟服务网站,发展为如今的流媒体巨擘,打破了好莱坞巨头长期割据统治局面,不仅对电影业产生巨大冲击,更是一举改变了整个流媒体格局。

  • 流媒体上,2017年奈飞在美国家庭视频流媒体服务的市场渗透率达到74%,远超Amazon、Hulu和Apple+,用户使用时长也遥遥领先;
  • 二级市场表现上,2002年成功上市,股价涨幅高达6168.47%;
  • 内容制作上,在2018年的艾美奖的评选中,奈飞以112项提名,首次超越艾美奖霸主HBO的108项。
「奈飞专题」内忧外患下,中国市场能否成为拯救奈飞的下一根稻草

艾美奖

但光鲜传奇的背后,却是成为行业公敌后的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下,奈飞急需通过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

一、北美市场饱和,市场增量走低

从公司所披露的财报来看,公司2018年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流媒体业务的顺利发展。从2017年开始,北美市场每季度新增付费用户基本都稳定在100万左右,而国际订阅用户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380万增至2018年第四季度的731万。

北美市场天花板已然到顶,增长空间不大,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奈飞下一阶段的核心目标,这也是中国和印度成为其战略布局中最为重要市场的原因,人口红利决定了流媒体的面包究竟有多大。

但开拓新市场不是简单的事情,异地复制的奇迹并不多见,一方面欧美以外市场的付费能力相比较低,而且前期推广奈飞让利多,培养用户的应用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另一方面,各地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刚进入容易水土不服,还得慢慢摸索。

「奈飞专题」内忧外患下,中国市场能否成为拯救奈飞的下一根稻草

二、被迫提价,丧失价格优势

2019年年初,奈飞宣布美国地区服务涨价13%-18%,为公司十二年来最大的提价幅度。经过此次调价,奈飞套餐费用由8-14美元涨至9-16美元,和HBO的每月15美元的定价相比仍有优势。

但来势汹汹的Disney+的价格只有6.99美元,康卡斯特旗下的NBC Universal月订阅价格甚至从12美元修订为10美元。

虽然伴随着涨价,奈飞的股价和财务表现得到提振,但曾经通过低价策略战胜对手百视达的法宝,现在反而成为Disney+、Apple+等对付奈飞的武器。

「奈飞专题」内忧外患下,中国市场能否成为拯救奈飞的下一根稻草

Disney+

三、迪士尼、亚马逊、HBO流媒体围剿

奈飞已然成为行业公敌,不仅打破了好莱坞电影的传统发行周期和窗口期约定,从好莱坞巨头口中攫取大量利益,也争夺了其他巨头平台庞大的用户流量。

巨头们也日益发现流媒体的价值和战略意义,开始争先挤进这个赛道。

迪士尼2020年将从奈飞平台收回漫威和迪士尼内容,旗下不仅有ESPN+和Disney+两大流媒体平台,还拿下了美国第二大在线视频网站Hulu的控制权。并表示将花费约15亿美元从其工作室获得授权内容,10亿美元用于迪士尼+的原创内容。

AT&T旗下的华纳将从奈飞平台收回《老友记》的播放权,华纳旗下的HBO拥有自己的HBO Max平台,Warner Media承诺将大幅增加HBO Max的内容支出,每年预算增加50%,约5亿美元。

「奈飞专题」内忧外患下,中国市场能否成为拯救奈飞的下一根稻草

《老友记》

苹果花费10亿美元构建Apple+的原创内容库,科幻连续剧《SEE》每集预算将达到1500万美元。

而奈飞的老牌对手亚马逊Prime也虎视眈眈,2017年,亚马逊凭借《满编的曼彻斯特》成为了首个获得奥斯卡的硅谷公司。2018年内容投入为50亿美元,2019年预计投入60亿美元。

前有狼,后有虎,纵观这些对手,不是背靠庞大财团和用户流量,就是坐拥大量优质内容版权,或者两者兼有,作为租赁起家的奈飞,如何打造自己的护城河和用户忠诚度,是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四、现金流短缺,高负债打造自制内容体系

《纸牌屋》宣传期间,里德·黑斯廷斯一句名言被反复引用:"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在HBO成为我们之前,先成为HBO。"

为了争取优质的头部内容,奈飞开创的一次性预订整季模式,与相对保守的电视台作品开发机制相比,无疑使得奈飞的模式更加受到内容生产商的青睐,此外,奈飞深刻意识到建立自制内容护城河的重要性,尤其在迪士尼、华纳等收回内容版权后。

先是以严肃正剧《纸牌屋》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以黑色喜剧《女子监狱》彻底验证其内容能力,到最后《罗马》在奥斯卡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三项大奖。

「奈飞专题」内忧外患下,中国市场能否成为拯救奈飞的下一根稻草

《纸牌屋》

此外,更是重金挖走大量金牌制作人,例如2018年就先后从21世纪福克斯和迪士尼挖走了瑞恩·墨菲和珊达·莱姆斯,两人的代表作《实习医生格蕾》和《美国恐怖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但是大手笔采购的背后是大量现金的流出,2018年奈飞一年内容支出高达120亿美元,是HBO、苹果的好几倍,长期债务超过100亿美元,商业模式压力巨大。但令人遗憾的是大投入并没有换来同等的收获,根据尼尔森的第三方数据显示,Netflix2018年播放分钟数前十部中八部都是好莱坞出品。


内忧外患之下,海外市场成为奈飞的救命稻草,截至目前,奈飞已经进入了190多个国家,海外用户数量在2017年就超过了美国本土用户。海外市场方面奈飞采取本土化战略,采购本土内容商的作品,在题材和内容创作上给予充分自由。

例如今年大获成功的韩国古装丧尸剧《Kingdom》,如果没有奈飞的背后参与,受制于韩国国内的制作规章,也许就无缘面世了。

本土化采购迎合当地文化的同时,切入当地无法涉及的类型题材和垂直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这就是奈飞的海外战略之道。

「奈飞专题」内忧外患下,中国市场能否成为拯救奈飞的下一根稻草

《Kingdom》

我国在8月15日的《互联网信息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将推动开放互联网游戏、视频和图书等互联网内容运营业务外资准入条件,探索在北京市试点开放区域,突破现有政策,允许外资在满足内容监管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网络游戏下载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

这一政策变化让奈飞看到进入中国流媒体的新希望,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奈飞早已垂涎已久,在成功进入印度市场后,积累了丰富海外拓展和自制爆款剧经验的奈飞,在今年10月会交出怎样的一份答卷呢?中国本土的腾讯、优酷、爱奇艺三大流媒体巨头会有怎样的措施应对呢?Disney+、Apple TV+会紧随其后吗?这些问题,只能静待时间来给出答案了。

(PS:这是奈飞系列的第一篇,后续还会对奈飞的历史进程和关键优势进行探讨,以及我国视频格局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