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菊頭蝠?nCoV-2019源頭宿主到底來自於哪裡?

這個春節,新冠病毒疫情突然爆發,讓所有人措手不及,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完全被打亂。和17年前的非典一樣,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奔赴疫區,被稱為最美的逆行者。所有人都很疑惑,這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到底是怎麼來的?如何到人的身上?

穿山甲?菊頭蝠?nCoV-2019源頭宿主到底來自於哪裡?


大家都知道,當年非典的爆發,研究者一致認為是果子狸造成的,實際上果子狸感染這種病毒後也會發病,直到2013年,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一個偏僻的洞穴中發現了一群攜帶有SARS樣冠狀病毒的中華菊頭蝠,從而認識到SARS真正的源頭是蝙蝠,果子狸僅僅是充當了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武漢爆發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檢測了585份華南海鮮市場及武漢多家生鮮市場環境標本及動物標本,其中33份新冠病毒陽性,陽性的33份樣本中,31份來自經營野生動物的西區,通過集中的數據提示此次疫情可能與野生動物交易有關。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的團隊檢測了4800餘份近年來收集的豬、禽、犬、貓等動物樣品,均為陰性,這個結果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家禽家畜。

穿山甲?菊頭蝠?nCoV-2019源頭宿主到底來自於哪裡?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通過對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比對,發現nCoV-2019與2013年從中華菊頭蝠中分離出的冠狀病毒RaTG13有96%的相似性。但武漢作為大都市,沒有蝙蝠的棲息地,武漢人也沒有吃蝙蝠的習慣,病毒不太可能直接從蝙蝠進入到人體。如果說雲南的中華菊頭蝠目前可以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是自然宿主,那又是誰,充當了中間宿主?

穿山甲?菊頭蝠?nCoV-2019源頭宿主到底來自於哪裡?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公佈最新研究成果,發現穿山甲身上攜帶的一種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其序列一致性高達99%。從而指出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而2月13日,美國貝勒醫學院分子病毒學和微生物學系的Alkek宏基因組學和微生物組研究中心的Joseph F. Petrosino和其研究團隊在bioRxiv平臺上發表了類似的文章,指出,冠狀病毒重組的證據表明,nCoV-2019起源於穿山甲。這其中的過程我們可以想象為:蝙蝠與穿山甲等潛在的中間宿主發生了接觸,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到穿山甲身上,並且不斷變異和進化。當人類接觸到這些受到感染的穿山甲時,變異的冠狀病毒就有可能入侵人類細胞,引起人類發病。

目前來說,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自然宿主和中間宿主到底是不是中華菊頭蝠和穿山甲,還不能最終確定,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調查。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人與動物在大自然中和諧共生,這種動態的生態平衡需要每個人去維護,換言之,如今病毒的爆發,野生動物本身並非罪魁禍首,人類的濫食、濫用行為,才是根本、真正的“禍根”。

胡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肺功能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成員。擅長間質性肺病、結節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