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浪潮祖母

法國電影新浪潮被稱為是繼歐洲先鋒主義、意大利新現實主義

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

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 瓦爾達

戈達爾、帕索里尼等人

一提到法國新浪潮,我們會自然從電影史的記憶中蹦出戈達爾阿倫雷乃特呂弗等人,但是在眾多新浪潮導演中,有一位女性導演被譽為是新浪潮祖母,她就是阿涅斯 瓦爾達

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 瓦爾達

阿涅斯 瓦爾達

去年的三月二十九號,阿涅斯 瓦爾達與世長辭,她的遺作《阿涅斯論瓦爾達》(以下簡稱《阿》)中記錄了她在各地的電影講座,也是對她創作生涯中所拍攝作品的一個回顧。

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 瓦爾達

瓦爾達說“靈感,創作,分享”是引導她這麼多年來一直從事電影工作。在《阿》中她回憶了一些影片拍攝的靈感來源。

電影的起點是靈感

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 瓦爾達

《牆的呢喃》主人公

因為有個人跟瓦爾達同名,拍攝了電影短片《楊科叔叔》(1967);因為在美國經歷了文化和治動盪的60年代,拍攝了反映性和政治的影片《獅子、愛、謊言》(1969)和紀錄短片《黑豹黨》(1968);因為對好萊塢牆上塗鴉的好奇,拍攝了

《牆的呢喃》(1981)因為對街頭流浪者的觀察,拍攝了《天涯淪落女》(1985,全片共使用了13處從右至左的推軌鏡頭);因為在生活中遇見了不同的“彎腰者”,拍攝了《拾穗者》(2000)。

一部電影是由生活開始

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 瓦爾達

瓦爾達的丈夫雅克 德米在感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的時候,便開始回憶往事,於是瓦爾達拍攝了一部關於雅克的傳記影片《南特的雅克德米》,影片採用了三種不同的拍攝方式,分別是1930s的黑白,彩色雅克作品的節選以及最後生命盡頭的大特寫鏡頭。在丈夫雅克逝世後,於1995年拍攝了紀錄片《雅克德米的世界》以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2008年,80歲的她害怕“生命”的結束,拍攝了《阿涅斯的海灘》,回顧她一生影像的歷程。

女性主義者

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 瓦爾達

瓦爾達是一個很明顯的女性主義者。1971年,她與諸多法國女性勇敢的在343宣言上簽字,推進法國墮胎合法化。1975年拍攝了《女人之聲: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性》;1977拍攝了《一個唱,一個不唱》,將人物設定為一個叛逆的女子和一個懷孕而不能墮胎的女人。當她好朋友跟她說自己馬上四十歲,她毫不猶豫說正是好時候,於是二人合作拍攝了《功夫大師》(1987)和自畫像《千面珍寶金》(1988)。

電影與藝術的交融

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 瓦爾達

紀錄片《臉龐,村莊》

21世紀後,瓦爾達的電影開始嘗試與藝術家進行合作。2003年創作《馬鈴薯烏托邦》,將一個個“心形”馬鈴薯賦予生命,並在展覽現場放置700公斤的馬鈴薯;2005年創作《努瓦姆梯耶的寡婦》,拍攝了一個島上的14個寡婦,在展覽時,14個人各自採訪分成一塊塊屏幕放在周圍,沒有字幕,翻譯成各種語言在世界各地上映,參觀者需要戴著耳機,增強私密性;2017年與法國街頭藝術JR合作拍攝《臉龐,村莊》,二人坐著JR“特製”的小貨車,穿越法國的村莊,一路上拍攝他們所遇到的人,並將照片貼在牆上,以表達對不同行業普通勞動者的尊敬,最有意思的是影片結尾,戈達爾故意留下兩行暗語對瓦爾達進行了“爽約”。



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 瓦爾達

JR紀念瓦爾達逝世一週年

從1955年的處女作《短角情事》到1962年的成名作《五至七時的奇奧》,再到遺作《阿涅斯論瓦爾達》,瓦爾達的作品始終在表達著她對生活的觀察,介於虛構與現實之間的電影語言,表達著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感悟。始終留著娃娃的她,80歲害怕“結束”,90歲已毫不在乎,近一個世紀讓人如沐春風的人生歷程,雖已謝幕,但是留給我們的光影記憶從未停止。


☆ END ☆

*各位大佬,點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