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貧困殘疾人金國英:小泥鰍“鑽”出純利70萬元

四川眉山:貧困殘疾人金國英:小泥鰍“鑽”出純利70萬元

(陶廣漢 譚雁雲 杜詩玲 文/圖)靠飼養泥鰍,金國英富了。4月10日,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思蒙鎮新堰村泥鰍養殖基地,正在繁育池邊忙碌的金國英樂滋滋告訴筆者,“現在正是春季泥鰍苗產銷旺季,僅今天客戶們電話預定的泥鰍苗就有1000多萬尾。去年我的泥鰍純賺70多萬元哩。”

如此高效養殖的背後,凝聚著金國英多年的艱辛。據金國英介紹,他年幼時因故受傷,留下三級肢殘,以致成人後不便外出務工,由於患精神病的妻子需要長期服藥,加上孩子唸書等家庭開銷,一家3口過著緊巴巴的日子。人窮有志。2010年,金國英見附近一些農戶養魚很是來錢,橫下心就貸款10萬元,利用自家改建後的3畝水面,從事起優質鯰魚養殖,雖然精力沒有少花,但由於技術把握不準,結果辛苦一年下來,賣魚收入僅夠還貸和維持生計,家庭狀況並無多大變,2014年被精準識別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強幫扶,轉思路,區上和鎮、村聯繫幫扶的幹部發現,金國英水產養殖的效益雖然不高,但已有一定的基礎和條件。於是,因人制宜從他家的實情出發,瞄準水產養殖產業的主攻方向,引導他堅定脫貧信心,外出參觀學習,總結經驗教訓,發揮自身優勢,調整養殖結構,把過去跟風養鯰魚改為養市場緊俏、經濟價值較高的泥鰍。同時,推薦他參加相關水產品知識培訓,打牢泥鰍養殖的技術管理基礎,邀請水產專家現場指導,避免和減少養殖過程中的風險。面對缺資金投入難題,幫扶幹部便爭取產業扶貧資金項目,從提供低息貸款、貼息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

就這樣,從起步到2016年,信心動力更強的金國英,靠悉心鑽研、同行請教,經過不斷摸索實踐,終於使泥鰍養殖技術逐漸成熟起來,見到的效果更是顯而易見。那年他銷售泥鰍共獲純利4.8萬元,全家在欣喜之餘中徹底摘掉了貧困帽。

沉甸甸收穫的“第一桶金”,讓金國英奔富裕、達小康的勁頭更大,一發不可收拾,隨著養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到2019年,他已將泥鰍養殖面積由開初的3畝擴大到15畝,並把過去以飼養成品泥鰍為主改為以泥鰍苗繁育為主,實行成品泥鰍與泥鰍苗兼養,成功打造出在當地頗有名氣的泥鰍養殖基地,實現了水產養殖效益的連年上升。

“去年我繁育的泥鰍苗有5億多尾,產出的成品泥鰍達7萬餘斤,由於都是自繁自養、自配飼料,成本相應較低,除淨所有支出,乾巴巴賺了70多萬元。”金國英喜形於色地對筆者說,“4月正是泥鰍苗繁育銷售季節,新冠肺炎疫情已經緩解,促使水產養殖業得到全面恢復。因此,近段時間以來,我每天接到省內外各地預訂購買泥鰍苗的電話不斷,一個客戶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或數百萬尾地購買,預計今年銷售的泥鰍苗尾數量比往來更大。另外,我還帶動周邊的農戶尤其是貧困戶發展泥鰍產業,為其提供種苗和相關技術服務,讓更多農戶走上致富道路。”

據思蒙鎮有關負責人介紹,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19戶,在金國英這樣一批脫貧“頭雁”的示範帶動下,不僅早在2017年就全部脫貧摘帽,而且脫貧成果不斷鞏固提升。至今,全鎮脫貧人口無一返貧,使小康路上沒有落下一人,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可喜成效。(出處:四川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