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各券商观点汇总整理

华泰证券:压力天平倾斜

主要逻辑:

1)三大信号反映市场风险偏好仍处谨慎观望。市场配置逻辑从前期找政策、找涨价进一步演绎至找题材和短期确定性,反映市场风险偏好仍处谨慎观望;周五要素市场化政策发布+美联储信贷刺激出台后市场反应钝化; A股与外围由“同涨同跌”演绎为“外强内平”。

2)外资回暖但内资谨慎下的“缩量均衡”。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入环比继续上升,外围回暖下VIX回落及中美利差阶段性高位仍是外资加配A股短期主导逻辑。内资方面呈现显著的缩量均衡态势,融资买入额及其占两市交易额比例环比继续下滑。

3)盈利预期中期趋势改善与政策信号强化意味着市场压制力边际释放。年报快报与Q1业绩预告反映短期盈利预期下修的压力仍存,但3月金融数据—尤其是企业信贷/直融/M2增速大超预期,意味着中期盈利V型反弹的时点与幅度亦或超过此前预期;周四要素市场化文件既在短中期推动GDP增长和增加货币需求,又在中长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大概率改善A股中期风险溢价。中期盈利趋势的改善及风险溢价的修复意味着市场三大压制力中的两大因素出现积极变化。

4)美联储+原油驱动下流动性风险超预期改善意味着市场支撑力边际强化。周四美联储2.3万亿信贷计划将广义资产购买边界从投资级公司债拓宽至中小企业贷款,周五G20会议确认OPEC+减产计划落地。美联储信用下沉及原油争端初步“休战”,海外流动性风险演绎为信用风险的概率或降低,市场三大支撑力中的海外流动性缓解预期边际强化。

配置方向:

1)企业复工的内生补货需求:消费电子产业链补货拉动元器件,地产竣工加速带动家居补货,电子、军工产业链补货带动有色新材料需求;

2)逆周期政策推动需求:老基建+地产复工带动建材、建筑用钢、建筑;新基建从硬件端到软件端利好工业互联网/工控/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3)线下消费回暖需求:种业和养殖后周期的疫苗、白酒、餐饮渠道调味品和食品等。

4月14日各券商观点汇总整理


申万宏源:春季躁动缓慢起步

主要逻辑:

1)自下而上盈利预测下调压力犹存,海外不确定性仍在,但真正的边际变化是国内二季度“政策回补”持续验证。春夏之交再躁动缓慢起步的判断不变,步步为营。海外风险资产反弹,但市场担忧的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深度衰退、政策对冲效果有限等问题并未根本解决。A股自下而上盈利预测已经开始下修,但幅度可能依然不足。我们仍需要背负着中期不确定性前行,这也是强调春夏之交再躁动行情只能“缓慢起步”的原因。

2)中长期性价比正悄然改善: 4月3日央行定向降准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3月社融存量同比改善。金融稳定委会议强调“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提升市场活跃度”,叠加近期陆股通尾盘加速流入特征有所增强,资本市场稳预期工作继续落实。要素市场化向改革红利要经济发展空间,长期经济转型政策回补的时间点早于我们的预期,A股长期有机会的基础被进一步夯实。土改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构成A股中短期的支撑因素。

3)我们认为,4-5月是政策面密集催化的时间窗口,仍可期待政策催化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短期量化指标指示赚钱效应有所扩散,反映出市场内在稳定性初步回复,已能够对国内政策面和海外环境的改善做出积极反映。中期问题的担忧未消除,短期市场有反复是正常现象,但我们的基准判断依然是缓慢起步,步步为营。

配置方向:

1)必需消费仍值得保持底仓配置:农业、食品加工、医药生物

2)以此为基础,结构选择上建议转守为攻,重点关注:电气设备、环保和通信(新基建);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龙头、汽车(传统逆周期调节受益)。

海通证券:聚焦内需

主要逻辑:

1)市场阶段性反弹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A股估值低、前期回调明显。二是,美欧流动性危机缓解,国内政策加码。从全球各大市场指数3月中下旬最低点至今的涨幅看,A股反弹力度较小,这源于前期A股跌幅较小,总体来看市场上的各类情绪指标距离2月底3月初的高点还远,均处于今年以来偏低水平。这说明市场反弹正在途中,情绪没有明显过热,也没前期低点时那么恐慌,目前需要边走边看。

2)结构上外需不足内需补。目前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对我国外需的影响是必然的。而缺失的外需只能由内需来补。这次政策的重点和亮点是新基建和消费。从整体投资规模来看新基建虽然相比老基建较小,我们测算新基建投资占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8%,但是增速很高。今年也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消费的政策,在相关政策的推进和支持下,国内受疫情冲击延后的消费需求有望得到持续拉动。

3)我们维持前期观点,由于全球流动性危机缓解及国内政策加码,市场处于阶段性反弹中,但是海外疫情还很严峻,对基本面的影响仍未消除,反弹后市场可能还会回落,即反复震荡筑底,整体是区间震荡。未来A股再次回落的诱导因素可能来自国内较差的一季报、美欧股市的再次下跌。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的反弹只是阶段性的,市场要真正进入牛市3浪的趋势性上涨还要等基本面回升信号。

配置方向:

券商+科技

中信证券:迎接市场拐点

主要逻辑:

1)近期海外影响趋弱,市场情绪趋稳,A股与全球市场联动性在降低,未来仍将更多反映中国自身经济恢复的预期。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披露以及海外疫情的趋稳,相对全面客观评估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成为可能,政策定调预计会更加明朗和积极,力度会更强,措施会更具体,投资者此前的担忧也会落地,预计市场底部拐点也因此将在下周各项经济数据落地后得到确认。

2)近期全球资金再配置进程已经开启,北上资金日均流入规模达到32亿,恢复至1月疫情爆发前水平,且以配置型外资流入为主;产业资本入场迹象明显增加,年初至今共出现12次举牌,147家公司增持;国内经济的快速恢复仍在途中,前瞻融资指标已经恢复至去年四季度水平,全行业整体复工率估算已恢复至90%以上。我们依旧认为海外资金的再配置、产业资本的入场以及国内经济的恢复将共同驱动二季度的市场上涨。

配置方向:

配置上依旧以新旧基建及相关科技龙头(5G、云计算、新能源车等)为主线,同时重点关注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低、上游供应链/原材料不依赖于进口、全年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内需驱动组合。

兴业证券:市场有望迎来重新出发

主要逻辑:

1)货币政策纾困显成效,3月份新增社融5.2万亿、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均大幅超预期。一系列政策配合、复工复产逐步恢复,内需经济正在逐步走向良性恢复通道,政策效果正在由金融领域向实体传导。

2)海外一系列救市和刺激措施,推升外部风险偏好。但因为油价低位、全球疫情蔓延导致海外需求减少,3月份PPI同比-1.5%,需要注意外需疲弱对于企业利润、全球供应链,特别是中上游企业利润的冲击,基本面仍存在下行压力。

3)后续重点关注外需疲弱状态何时看到转好迹象,其次,内需在宽信用和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情况下,叠加月度跟踪月度高频经济数据,投资者能够对基本面情况作出评估和调整后,市场有望迎来重新出发,迎来更大级别的新机会。

配置方向:

“两头走”,一头布局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的核心资产价值龙头。另一头大创新科技成长方向,“新基建”,把握政策加持的科技基建和民生基建相关投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