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一年,是公元1566年。

这一年,是嘉靖帝朱厚熜人生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有个耿直到死的书生上了一封奏折——《治安疏》,又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这一年,在遥远的尼德兰,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叫做尼德兰的地方,最终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这一年,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逝世,鼎峰的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败。

这一年,是后来无数中国人扼腕叹息的一年。

《大明王朝1566》,在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上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电视剧对于皇权的描写,对于官场的争斗,对于人性的刻画,对于智慧的描写,都做到了几乎天衣无缝。

但是1566年,不过是中国死了个皇帝,却为什么让多少后人对这一年扼腕叹息?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王朝的蚁穴

如果要给中国封建王朝找一个成熟且比较完美的行政体系,明朝应该是最没有异议的。

嘉靖四十一年(1562),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共有户口9638396户,6300多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皇帝却整整20年没有上朝,还居然没有发生大的农民起义或者暴乱。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帝王心术之大成所能解释的。

因为明朝本身,是有着三权分立的影子的。

只是这种三权分立的制度,却充满着对朱元璋的嘲讽。

老朱家在建立大明帝国之后,本来是沿袭了之前的制度。可是随着朱元璋在晚年大杀功臣,并且废除了宰相这个职位,事情就变得有点不一样了。

原来中国的制度是这样的:皇帝高高在上,受命于天,然后是三公(行政权,监察权,军权),到了隋唐开始,基本上只剩下宰相,但是增设了六部,六部对宰相负责,宰相对皇帝负责。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就在皇权之外形成了第二个权力——“相权”。

只说一件事,宰相,礼绝百僚。所有的大臣,看见宰相,都是要躬身行礼甚至下跪,而宰相,只需要挥挥手便作数。

相权,实际上是对皇权的分割和牵制。

老朱不干了。

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凭什么出来个人就要分庭抗礼?想来想去,老朱大手一挥,撤!

这一瞬间,皇权吞并了相权。

撤,不要紧,但是老朱没多久就傻眼了。

皇帝的工作量。

在废除宰相之后,老朱发现,原本自己只需要对接的人,从宰相一个人,变成了六部十二个人。

工作量翻了七八倍。

老朱自己身子骨硬朗,开局一个碗照样打下江山,可是年纪大了慢慢的也不行了,再说自己的后代,能有这么大的工作热情和态度吗?

于是,老朱创新的搞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叫做——内阁。说句难听话,其实就是个智囊团,和后来的军机处行走这个职位差不多。

可是朱元璋不知道,这个当时看上去没有任何实权的部门,在将来会变成怎样的一个怪兽。

皇帝一任换一任,内阁的权力一天比一天大,只说两件事。

票拟:圣旨的蓝本,内阁对于天下的大事,可以开会商讨,在商讨完之后会形成一份文件,这份文件就叫做票拟,只等着皇帝签字之后下发全国。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可是皇帝不同意怎么办?

不存在,因为内阁还有下面一个本事。

封还:如果内阁觉得皇帝的想法不成熟,或者在票拟上皇帝做出的修改不对,那么内阁可以把皇帝的意见打回去让皇帝重改,这个权力就叫做封还。

眼熟吗?其实这个时候的明朝内阁,已经有了一点现代议会的感觉。

而不知不觉中,当年被朱元璋吃掉的相权,又被无声无息的吐了出来,并且再次野蛮生长,形成了新的权力集团——文官集团。

如果说大明王朝是一道长堤,那么内阁的出现和发展,便是在这道长堤中形成了一个小洞。

仅仅是小洞。

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

皇帝只有一个人,所以皇帝不是巴掌。

皇帝推出来的巴掌,叫做宦官。

这下子,小洞里进来了另外一拨蚂蚁,还都势均力敌。

蚂蚁们会做的无非是抢地盘和自己多生出一些新蚂蚁。

人,也差不多。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只不过,蚂蚁们抢地盘的时候叫做斗争,人在抢地盘的时候叫做党争。

明朝的太监,和其他所有朝代的太监都不一样。明朝之前,从赵高到高力士再到唐末的宦官集团,哪怕到了北宋,太监们都能参与甚至主宰皇帝的废立,和帝国的一切。

明朝不一样,明朝的太监基本上都是背锅侠。

无论从东厂到西厂,从秉笔监到掌印监,都是皇帝的背锅侠。

皇帝就指望着太监们能帮助自己,去和文官集团分庭抗礼,让自己能轻松下来。

因为皇帝,是不需要说话的,是不需要表态的,是永远都正确的。对的,都是自己的功劳,错的,都是太监或者文官的过错。

这种想法到了嘉靖帝这里,达到了鼎峰。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十年间,他不上朝,却始终牢牢地盯着这个内阁,这个司礼监,这个国家;他让自己高高在上,只看着文官和文官打架,太监和太监打架,文官和太监打架。

他,永远是对的。

从这里开始,蚁穴正式形成,并且迅速裂变,裂变到什么程度呢?朱元璋建国的时候,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共有户口数1000万户,而到了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朝户口数居然锐减到106万户。

十倍!!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户口代表着税收,代表着兵源,也代表着一切。(其实人口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户口是税收的根基,户口减少代表着土地兼并和流民的加重)。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但不管如何,嘉靖帝仍然高高在上,直到1566年的到来。

他死了。

留给帝国的,是四个人。

太子隆庆。

内阁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

张居正——从改革家到帝国裱糊匠

嘉靖死的那年,徐阶63岁,高拱53岁,张居正41岁。

未来是徐阶的,未来是高拱的,未来终究是张居正的。

历史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嘉靖死后,徐阶当了两年的首辅,高拱当了两年的首辅,然后就是张居正的时代。

回到1566年的那个深夜,在嘉靖帝的床前,内阁首辅徐阶并没有叫来次辅高拱,而是叫来了张居正。

叫张居正来,是为了官场的布局,也是为了帝国的未来。

叫张居正来,是为了草拟遗诏。

也就是说,嘉靖帝死的那天晚上,徐阶把张居正叫来,两个人合伙写了一封假的遗诏。在这封遗诏里,嘉靖就差把自己骂的狗血喷头了,而未来的施政纲领和方向也在遗诏里定了下来。

以这样奇妙的方式,张居正正式进入明朝权力决策核心层。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从这年开始,大明王朝开始了励精图治,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隆庆虽然只当了六年的皇帝,却给明朝续了70年的命。这70年,叫做隆庆开海。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就这么简单的一行字,背后的数字却是惊人的。从1567到1644年,72年的时间里,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大概是3亿3千万两,占了当时白银世界生产量的三分之一;全球三分之一的贸易都和明朝有关。

这是个好的开始,却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

因为张居正,从一个改革家,逐渐变成了一个裱糊匠。

因为张居正,从一个政治家,变成了半政治家半政客。

因为张居正,生生打烂了一手好牌。

翻开中国历史,除了商鞅变法之外,最出名的就是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了。可王安石,从来没有过张居正的待遇。

王安石是宰相,可是宋神宗从来没有完全信任过他;他有个死对头叫司马光;他有一群死对头叫士大夫集团。

张居正呢?

皇帝是个小孩子,叫他叫师傅,而且是真的打手心的那种师傅;大太监冯保,是张居正的革命伙伴;皇帝的妈妈李太后,和张居正总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意思。

中国历史上的权力分属:皇权,相权,后权(太后集团),宦权(宦官集团),都在他这边,连军权,张居正也没少掺和,毕竟张居正是兵部尚书出身。

这个牌面,比王安石要好太多了。

这是内部,在看外部。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北宋和辽国对峙,和西夏打仗,打生打死好多年,从来没有消停过。

张居正呢?

隆庆四年(1570)年,在高拱和张居正的推动下,明朝和北方蒙古达成了和议,结束了200余年的战争态势,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明朝的边境线上从来没有这么平静过。

不管是北方的蒙古,还是海上的倭寇,对明朝的威胁都来到了最低点。

外部局势和平,内部好牌在手,海禁的开放又给明朝带来了新的财政增长点。怎么看,明朝都应该是中兴的景象。

可我们知道,72年之后,明朝灭亡。

我们也知道,明朝灭亡之后,中国再无对外贸易一说,紧闭的海防到了1840年才被英国炸开。

到底是为什么呢?

几百年后的我们,不能妄加非议,但是可以从一些小事上看出端倪。

比如说轿子。

轿子,就是古代的名车。而张居正的轿子,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

古代的轿子一般都是四个人抬,八个人的叫做八抬大轿,普通的八抬大轿重量一般在400公斤左右。

张大人的轿子,重1.5吨,相当于四分之一个金箍棒,由32个人抬着走,轿上有卧室,有书房,还有卫生间。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坐着这种轿子的张大人,忧患意识肯定是有的,但是有没有那个勇气,有没有那个气魄,去改革,去锐进。

我猜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修改。

因为改革,是要死人的。

而张居正的变法,基本上只有税收,对于科举,吏治,军队,几乎没有。

所以我说他,只是帝国的裱糊匠。

地平线的尽头

地平线的尽头,是海平线。

1566年是很意味深长的年份。

嘉靖皇帝去世的这一年,地平线的那头和海平线的那头都发生了几件小事。

在明朝的西边,横跨欧亚大陆的奥斯曼帝国,也送走了自己伟大的君主。

苏莱曼大帝的逝世,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开始从巅峰走向衰败。

如果从天空往下看,这一年的地球上,欧亚板块的东部,盘踞东亚的庞大帝国,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而欧亚大陆的中部,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开始了自己的衰败。

地平线的尽头处,欧亚大陆的最西边,有一群人在愤然反抗。

这群人没有想到,他们是真正掀起地球风暴的那只蝴蝶,他们的反抗让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头疼不已,也让整个西班牙王室捉襟见肘,最终却牵制住了无敌舰队的发展。

于是海平线的那头,22年之后,伊丽莎白终于可以向无敌舰队亮出自己的权杖。

从大西洋回到地中海,在意大利的威尼斯,这一年也出现了一个新的产物。

报纸。

豆瓣上八万人评分9.7的神剧背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很难准确估算出这张小小的纸片对世界能有什么影响,但是就像量变带来质变,偶然一定来自于必然。

从《神曲》到《十日谈》再到一份小报纸,文字的积淀最终变成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从地中海回到东方,在倭寇的故乡,有个人正式宣布,改掉自己的名字。

这个人原来叫家康,改名之后,叫德川家康。

随后,他的幕府笼罩了整个日本。

1566年,在明帝国的身边和远方,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但对于东方的这片土地来说,眼前的苟且不光没有消除,远方又在未来造成了更大的苟且。

直到194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