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道德經》第四章

點擊藍字關注我吧


解讀《道德經》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通譯: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存在深遠!如同萬物的祖宗。

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也有人說此句暗指星球爆炸,道生萬物,也同時將萬物摧毀,如此循環往復

隱沒不可見,隱約中好像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但它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解讀《道德經》第四章


在這一章裡道祖再次講述了“道”的特徵,虛無縹緲,不知出處,但又真實存在。蘇軾的《老子解》中,也對這一章特別解讀。

“夫道沖然至無耳,然以之適眾有,雖天地之大,山河之廣,無所不遍,以其無形,故似不盈者。淵兮深眇,吾知其為萬物宗也,而不敢正言之,故曰似萬物之宗。”


解讀《道德經》第四章


道祖再一次向我們表明“道”。它不是具象化的東西,不是一個準確的目標,具體的一個事物。但又無處不在,小到你吃的每一口飯,走每一步的路,大到宇宙裡面的萬事萬物……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句話對為人處世有指導作用。

銳,銳氣、鋒芒,個人自以為是的觀點,無處安放的暴躁情感。

紛,各種雜亂的念頭,不切實際的思想。

塵,就是現在這個社會,世界。


解讀《道德經》第四章


如何安放自己,需要我們磨掉自己原先不可一世的銳氣及浮躁情緒,如此一切與己無益的紛亂都得以解除。

同時摒棄那種張揚外顯、驕傲放縱的心態,代之以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以平靜的眼光來看待世間的美醜、善惡、榮辱、貴賤,坐看雲淡風輕。

這是一種消極悲觀的處事態度嗎?其實不是。

因為我們知道《道德經》給我們講的是道家“無為而治”“大道無形而能承載萬物”這樣一個觀點。

現在很多的人,包括修道人,都有著自己的一些自我看法,面對不順心之事,抱怨連連,總想讓別人去迎合自己,或者懷著要改變全世界這種想法等等。


解讀《道德經》第四章


但實際一個弱小的人,是無法改變社會,你做的只能是順應社會,接受它,改變自己。然後才能體會到,這個社會能給你帶來的好處。

但要注意,道祖不是告訴人們要做縮頭烏龜,而是告訴人們萬物皆依道而行,以行而定,聖賢不值得仰慕,光芒不值得炫耀,要收斂含蓄,謙虛圓潤,不管有多大才能,都不可唯我獨尊。


解讀《道德經》第四章


當然,有人問這個社會不好怎麼辦,那這還有一句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該變還是要變得。當下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

《道德經》只是給大家樹立了一個範本,並不是一定讓你按照這個做,更多的是需要你通過讀《道德經》再結合當下社會,自己的現狀,悟出屬於自己的道。

以上也只是小道的一些簡單體會,其他的還是要看各位自身體會。

覺得此文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可做隨喜功德,對本文讚賞、轉發、點贊、留言。如此也能讓更多人看到此文,也是廣結善緣,廣施善心。

福生無量天尊

慈悲


解讀《道德經》第四章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了作者權益,請聯繫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