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靠“哪吒”改命?

光線靠“哪吒”改命?

上映11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砍下了超過24億票房,這個成績大幅度甩開此前中國動畫電影票房第一《瘋狂動物城》的15.3億元,直奔著30億大關而去。

《哪吒》也正式接棒《大聖歸來》成為新晉的“國產動漫之光”。

中國動畫總會分為兩個極端,要麼被貶損的一無所長,要麼動輒扛起中國動漫崛起的大旗。但說到底動漫還是一個產業,產業的崛起和成熟的標誌是更穩定的爆款率,若是產出好作品總像是賭博,可遇不可求,那這門生意便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

《哪吒》這場盛宴還正巔峰,思考暫且留作後話,背後的投資方光線傳媒,藉著哪吒之光,這幾周卻正意氣風發。

自7月15日《哪吒之魔童降世》點映即爆火後,光線傳媒股價三週暴漲28%,其場景恰似壓中《戰狼2》時的北京文化。

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別高興的太早,一部爆款從來不是一家影視公司真正的救命稻草。

一部《哪吒》還救不了光線

如果沒有《哪吒》暫時的高光給光線加冕,光線傳媒現在的處境無疑極為尷尬。

《哪吒》上映前不久,光線傳媒發佈了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8500萬元—10500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5.02%—95.97%。

光線靠“哪吒”改命?

光線傳媒營業收入與淨利潤統計表

2018年上半年,光線傳媒通過出售新麗傳媒股權獲得22.39億元投資收益,增厚當期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其去年上半年淨利潤為2.26億元。根據業績預告,公司2019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為3,000萬元—4,000萬元,即上半年扣非淨利潤為4500萬元—7500萬元。

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影響之後,光線傳媒業績實際同比下降66.81%—80%,仍然不容樂觀。

這樣的形勢下,《哪吒》對公司頹靡業績的提振效應不言而喻。

截至發稿,《哪吒》實時票房已達24.48億元,貓眼預測該電影最終票房將達到44.79億元。

7月30日,光線傳媒曾發佈一則關於《哪吒》票房的公告稱,截至7月29日,《哪吒》票房超過8.99億元,公司預計來自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20,300萬元—24,300萬元。照此比例推算,上述預測票房可能為光線傳媒貢獻10億元—12億元的營收。

光線靠“哪吒”改命?

哪吒為光線帶來多少收益

2019年上半年,光線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2019上半年票房的影片共七部,總票房為28.16億元,分別為《瘋狂的外星人》《四個春天》《夏目友人帳》《陽臺上》《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雪暴》《千與千尋》,電影業務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的原因,是報告期的電影成本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爆款是影視公司的止痛藥,卻從來不是解藥。

近年來北京文化就屢屢壓中爆款,在2017到2019年北京文化先後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三部少見的國民級爆款電影。這幾乎是是所有影視公司們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反觀北京文化,自2018年開始業績下滑,今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現虧損,其股價更是一瀉千里,當前市值不足65億元,令人大跌眼鏡。

一家影視公司的產品就像是流水線,每一部都投資不小,但是參與票房分成卻是有限的,所以一部爆款很難覆蓋掉整體的業績成本,堆高財務數字。

雖然是頭部影視公司,光線近年來也相當不被看好,在《哪吒》爆發之前,光線傳媒慘遭各大基金的同時減持。

光線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7只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中有光線傳媒,合計持股數量為4783.84萬股,佔流通股比1.74%。

但在一年之前的2018年一季度末,這個數字其實是47只公募基金重倉光線傳媒合計持有11018.46萬股,持股比例達到了4%,一年時間基金減倉光線三分之二,不僅是不看好這家公司的未來,還是對整個影視娛樂行業的不看好。

根據Wind數據,全市場共有164家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其中91家均在2018年出現扣非淨利潤虧損,全行業合計虧損近300億元,寒氣逼人。

一部《哪吒》或許能短暫提升光線的尷尬業績,提振市場信心,但拉長到更久的時間維度上,光線還需要很多部《哪吒》。

其後要上映的封神三部曲後兩部《姜子牙》、《鳳凰》將會成為市場對光線動畫製作水準的初步檢視。

光線的抉擇

光線傳媒被稱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影視娛樂公司”,創始人王長田1988年從復旦新聞系畢業後,已然在傳媒圈奮鬥了31年。

一路走來,光線的歷程也展示著中國影視娛樂行業的變遷與波折。

光線最初是以娛樂新聞起家,這與王長田的經歷有關,創辦光線之前,王長田在《中國工商時報》當了4年的記者,隨後王長田立誓要做“像樣的娛樂節目”。

1998年王長田創立了光線傳媒,隨即推出《中國娛樂報道》、《娛樂現場》、《娛樂人物週刊》和《中國音樂風雲榜》,這些都成為當時人們耳熟能詳的熱門節目,也顯示了光線不俗的節目製作能力。

光線靠“哪吒”改命?

2011年8月光線在創業板上市,是繼華誼兄弟、華策影視之後第三家內地上市的影娛公司。上市之後有了資本的加持,光線從單純的節目製作開始了影視娛樂全維度的佈局,其間正值一些諸如《中國好聲音》等大型綜藝節目火熱。

光線看到了其中的機會,也開始嘗試製作大型綜藝節目。

遼寧衛視的《激情唱響》、央視的《夢想合唱團》、《超級減肥王》、《中國正在聽》,都是那時候光線的作品。

但慢慢的王長田發現,即便這些節目再優秀,光線也僅能以收取製作費的形式開展業務,維度狹窄,護城河淺,優秀的核心製作人員只要被挖角,團隊就會喪失競爭力。

後來的燦星、世熙公司紛紛拿出比光線更好的綜藝成績,這讓老大哥光線面上無光。

從渠道上來看,電視節目“製播分離”是行業常態,光線根本不可能染指電視播出平臺,毫無渠道優勢。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那幾年光線在影視投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泰囧》、《港囧》、《致青春》、《美人魚》等都有上佳的票房成績。

2011年剛上市時,光線傳媒一半收入都來自電視欄目製作與廣告,而影視劇(主要為電影發行)貢獻了不到4成的營收。從毛利率來看,影視劇毛利率不到25%,僅是電視欄目製作與廣告的一半,前者遠不如後者賺錢。

2014年,公司電視欄目製作與廣告收入大幅增長,但由於成本增長過快,該業務毛利率大跌,從上年的僅50%跌至約10%。

此後更成熟、商業化的電影市場和互聯網平臺成了光線的重心,電視節目製作逐漸被淡化。

2015年,光線賴以成名的《中國娛樂報道》改版網絡平臺播出。

隨後2015年7月,光線傳媒撤銷電視事業部,原光線電視事業部總裁張航通過他的微信公號“丁丁張”發表文章《惟有青春永不散場》,稱此次調整是“應對時代需求轉化”、“必須做出的積極應對”,並借用汪國真詩中的句式稱:這不是“解散”,而是“重組”;不是“黯然退場”,而是“重新出發”。

同年光線的影視劇收入佔比竄升至90%以上,正式成為支柱產業。

但中國電影市場的喜怒哀愁,大抵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徹底品味。

光線常在公告中用“電影製作成本上漲”等字眼來解釋業績的不佳。這和它的投資風格有關,光線投電影喜歡大製作大成本,以期保證電影的質量水準。

歷數光線這幾年的項目,《美人魚》、《大魚海棠》,以及買斷的進口片《你的名字》、《嫌疑人X的獻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今年的《哪吒》等,從選角到製作週期無一例外都是大成本。

即便有一些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但這些大製作一旦撲街便會造成巨幅虧損,是爆款作品無法彌補的。

光線欠缺的是像戰狼系列一樣以小博大的作品,但是這需要偶然因素太多,能夠衝出來的低成本電影是少數。

光線靠“哪吒”改命?

成本高企,投資回收效益低下,恰恰說明中國電影產業鏈的不成熟,中國電影市場沒有像好萊塢一樣的成熟產業,邊際成本始終難降。

當聽到一部電影要打磨5、6年的時候,一邊是佩服制作人員的匠心,背後何嘗不是中國電影產業的孤立和生硬。

進軍動畫市場

光線進軍動畫電影市場的契機是《大聖歸來》。

2015年7月10日上映的《大聖歸來》歷時八年製作、原有11家出品方共擔投資風險,但光線卻在中途悄然退出。

在《大聖歸來》火爆之後,光線遭到行業內不少冷嘲熱諷。

但隨後光線火速做出補救,投資2000萬與《大聖歸來》的主創共同成立十月文化公司,以示進軍動漫市場的決心。

2015年10月份,光線正式成立彩條屋影業,專攻中國動畫電影市場。

此前中國還沒有頭部影娛公司專注於看似市場並不大的動畫電影。

一開始光線在動畫電影上是嚐到了甜頭的,2016年,《大魚海棠》《你的名字》票房都超過5億,兩者成本分別為3000萬和1900萬,光線獲利頗豐。

但是隨後宣發勢頭強勁,口碑極佳的《大護法》卻只有8760萬元的保本票房,與日本東寶公司再次合作引進的《煙花》,票房也不足9000萬。

光線靠“哪吒”改命?

《哪吒之魔童降世》五大出品方

中國電影市場的產業鏈不夠完善,中國動畫則更薄弱。

《大魚海棠》2004年導演梁旋就開始立項,中間一度需要眾籌才能繼續下去,要不是光線偶然發現投資續命,這部電影上映之路依舊漫漫。

《哪吒》的打磨週期是5年,期間無數公司虧本在為《哪吒》做貢獻。今年暑期檔同期動畫電影沒有一個水準是與《哪吒》相當的。

沒有競爭對手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中國動畫電影的爆款依舊是可遇不可求的狀態,王長田夢想的是做中國的迪士尼,但這條路何其漫長。

光線離迪士尼還有多遠?

在《哪吒》片尾的彩蛋中,出現了光線即將於2020年推出的另一部動畫電影《姜子牙》,這兩部電影同屬彩條屋正在打造的一個系列電影——“封神宇宙”。

這種“XX宇宙”的系列電影名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迪士尼的“漫威宇宙”。早在2014年,光線傳媒決定打造內容產業鏈之時,王長田就提出要打造“中國迪士尼”。5年後的今天,“封神宇宙”橫空出世,光線的野心和行動力一覽無餘。

然而,迪士尼1926年創立,花了將近一個世紀方有今天的輝煌。在動漫甚至電影產業均處於草莽階段的中國,光線距離迪士尼還有多遠?

迪士尼以動畫電影風靡世界,旗下擁有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漫威影業、夢工廠、盧卡斯影業等一大批首屈一指的影視內容製作、發行公司,但迪士尼早已不是一家簡單的影視娛樂公司。

迪士尼(DIS.N)2018年財報顯示,其業務包括媒體網絡、樂園及度假區、影視娛樂、消費品和互動媒體四大部分。

其中,影視娛樂收入佔比僅為16.80%,對整體業績影響不大。實際上,自2008以來,這部分業務收入佔比從未超過20%。

從收入結構看,媒體網絡業務才是迪士尼最大的收入來源。截至2018年9月29日,迪士尼媒體網絡收入達245億美元,佔總收入的41.22%。

該部分業務主要包括有線和廣播電視網絡、電視製作發行、國內電視臺、無線電網絡和電臺等,著名的美國廣播公司(ABC)就隸屬於迪士尼。業務收入來自有線電視會員費、廣告銷售和電視節目分銷等。

迪士尼樂園則是其第二大收入來源,2018年佔比約34.15%。還有7.83%收入來自向全世界的製造商、遊戲開發商、出版商和零售商授權IP,以及在線視頻內容分發等業務。

從戰略層面來看,基於龐大的內容寶庫,迪士尼建立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商業帝國,僅依靠販賣內容本身產生的收入佔比卻極小,單部影片票房對其業績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反觀光線,情況就完全相反。2018年,其超過7成收入來自電影製作和發行,票房是影響收入的最重要因素。業內普遍流傳的一個說法是,當前國內電影製作公司80%左右收入依靠票房分賬,是賺是賠就看票房。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直言,投資電影更像“賭博”,他說:“我沒見到過任何一人對票房的預測永遠準確,會有很大賭博的成分,如題材、演員組合、導演能力、宣傳角度執行、天氣影響、競爭對手等,眾多因素影響電影票房,我們能做的只是降低失敗的比率。”

正因如此,光線傳媒收入增速極不穩定,業績時好時壞。

2011年以來,光線傳媒營業收入增速上下波動頻繁,2014年之後更是基本處於下降通道之中,並於2018年陷入負增長。

光線靠“哪吒”改命?

營收增速是資本市場最看重的估值指標之一。受此影響,光線傳媒的股價也不斷劇烈波動。2014年轉型以來,光線傳媒股價呈現出明顯的劇烈波動趨勢,僅2019年以來其股價歷經上漲、下跌、再上漲,振幅已接近40%。

國內電影製作行業幾乎都面臨靠天吃飯的命運,某一年押中爆款,日子好過一點,過後一切如故。

值得一提的是,據《哪吒》總製片人易巧透露,該片是彩條屋首部採用標準化工業流程操作的電影。憑藉全工業化流程,像《哪吒》這樣的優質影片會變得相對可複製。

若果真如此,“封神宇宙”、或將是光線傳媒突破“賭博”命運的一個標誌性作品。持續輸出優質內容是第一步,迪士尼式的內容商業帝國才是未來。

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到今天,觀眾已然比過去成熟和理性,好作品有更多閃光的機會,擺在從業者面前的命題是,如何跟上觀眾的審美進步,將整個賽道變得成熟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