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總結了十幾頁的語法規則,一個例子就能解釋清楚

通過我近幾年做英語諮詢發現,很多小夥伴對英語語法有很深的誤解。

  • 一種誤解是覺得它太難了,根本學不會;
  • 另一種誤解是認為學語法就要把所有的語法規則都搞明白,結果學得筋疲力盡,還是不會用。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並不怪學習者們,市面上大量的語法書和課程都是這麼設計的,要想語法就要一條條地背誦繁瑣的規則。


那些你總結了十幾頁的語法規則,一個例子就能解釋清楚

語法一定要這麼學嗎?

其實不必。

再複雜的現象背後都有一個簡單的出發點。

就像一棵大樹無論有多少枝杈,都只始於一個主幹。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語法的主幹而不是迷失在眾多規則的枝杈裡。


學語法的出發點

先來看個故事。

假設你一個朋友的老公出軌了,需要找律師離婚。

有兩個律師毛遂自薦,每個人都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

律師A說,我會從婚姻法第一章第一條開始給你講,一直到你完全理解整個婚姻法。然後你再做決定。

律師B說, 我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給你介紹婚姻法的相關規定,然後你再做決定。

猜猜你的朋友會選哪一個律師?

那些你總結了十幾頁的語法規則,一個例子就能解釋清楚

相信她大概率會選擇B。

但A的方案明明可以學到更全面更具體的法律知識呀?

也許你會說,學那麼多知識幹什麼?我只需要學到我需要的就可以了。

這個回答對你的語法學習有什麼啟發呢?

語法學習中,如果律師A那樣,一條一條系統地學習整個法律,不僅耗時長,難度大,最關鍵的是學到的知識大都用不到。

但如果像B那樣,只基於需求學習,用什麼學什麼,就會有更高的學習效率,並且不會有知識冗餘。


基於表達需求學語法


上一講我們分享了英語表達的兩種基本句式:主謂賓和主系表。並且告訴大家,所有的其它語法規則都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疊加。

今天我們就在這兩個基本結構的基礎上來看一下如何基於需求來表達更復雜的句子。

先看一個例子。

我們每天早上都會吃早飯,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主謂賓結構來表示:

I have breakfast.


那些你總結了十幾頁的語法規則,一個例子就能解釋清楚


但當你告訴你女朋友這個信息的時候,你往往需要說的更詳細一些:

什麼時間吃的, 在哪裡吃的,和誰一起吃的......

這些信息怎麼和 I have breakfast.這個主句聯繫起來呢?

答案是用介詞。

主句就像一個火車頭,那些時間,地點什麼的信息只需要一個鉤子(介詞),掛在車頭上就行了。

如:

時間:7點

用at連起來:

I had breakfast at 7 o'clock.

地點:在酒店

用in連起來:

I had breakfast in the hotel.

和誰:朋友

用with 連起來:

I had breakfast with my friend.

如果你想在一句話裡邊把這些信息都呈現出來,用適當的順序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I had breakfast at 7 o'clock in the hotel with my friend.

是不是很簡單?

這樣一句看似複雜的話,其實就是一個主謂賓結構用介詞加上了一些時間地點等信息而已。


總結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一條是以終為始。

這個習慣也適用於英語學習。既然學習語法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使用英語這門語言,不如就從表達應用出發去學習它。而不是一條條地研究規則。

如何基於需求學習:

  1. 搭建基本框架主謂賓和主系表
  2. 在上面添加信息。例如要加入一些時間地點等,用介詞連接起來即可。

你學會了嗎?

為了檢測你的學習情況,請試著翻譯下面的句子, 並試著拆解它的語法結構:

我和我的同事在早上坐地鐵去上班。

​作者子莯青青,英語學習教練,看美劇學英語達人,八年外企工CATTI持證,更多英語學習資料和方法,歡迎關注青青外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