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8.2分,《清平樂》卻仍然無法“收買”人心

由正午出品,王凱坐鎮的大型古裝正劇《清平樂》,一開局就獲得了豆瓣8.2的高評分,然而在幾集播出後口碑卻急劇下滑,甚至有觀眾直接棄劇。

如此用心良苦的大製作,觀眾卻不買賬,到底是為什麼?

開局8.2分,《清平樂》卻仍然無法“收買”人心


編劇魔改痛失原著粉

受原作品已積累下來的書粉影響,改編劇的拍攝對編劇的能力要求極高。

改得好了是錦上添花,拍出來的影視作品會比原作精彩,獲得書粉們的一致好評,比如今年大爆的《三生三世枕上書》。改編得不好則是畫蛇添足,徒增爭議,比如王源主演的《大主宰》。

為了保證收視,導演在選擇劇本時,除了會看原作品故事情節的好壞,還會將其熱度納入考量的範圍。

開局8.2分,《清平樂》卻仍然無法“收買”人心

《清平樂》由小說《孤城閉》改編而來,原作品本就不是一個大IP,和《如懿傳》《甄嬛傳》等相比完全不是同個等級。

在原著粉絲本來就遠遠少於其他古裝宮廷改編劇的基礎上,編劇居然直接改掉原小說中以公主和懷吉為主的發展線,用宋仁宗朝前堂後的故事取而代之。

這樣一來,不僅少了書粉的基數,就連原著粉也因為編劇“掛羊頭賣狗肉”的魔改望而卻步。

開局8.2分,《清平樂》卻仍然無法“收買”人心

情節拖沓,人物性格不夠突出

對於已播電視劇,觀眾一般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看不夠,另一種是看不完。這和電視劇本來的集數以及時長沒什麼關係,完全是取決於劇情的精彩程度。

看《甄嬛傳》的時候,即使有76集,觀眾也不嫌多,但換成《清平樂》,才看兩三集,就有觀眾哈欠連天,直呼看不下去。

論起服道化,《清平樂》做得比絕大多數電視劇都好,一言一語,一草一木都頗有講究。若是說它美的像畫一樣,一點也不為過。不過劇情太過拖沓,連一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都能花上開頭大半的時間去講述。

開局8.2分,《清平樂》卻仍然無法“收買”人心

參考其他電視劇,《琅琊榜》以梅長蘇的復仇進程來推動劇情發展,《知否》以盛明蘭夾縫中生存引出各個故事情節。但直到現在,《清平樂》裡有關宋玄宗的故事主線卻仍是讓人一頭霧水。

看劇不是欣賞畫,只圖賞心悅目就行,看劇要講究人物衝突和劇情起伏。就好比是端上來一碗麵,擺盤特別美,聞起來也特別香,但入口卻發現沒放鹽。試問,一碗沒有味道的面,讓人怎麼繼續吃下去?

作為對比,《新世界》在播出時同樣也被觀眾吐槽劇情拖沓,但卻還是有人堅持看下去,為什麼?

開局8.2分,《清平樂》卻仍然無法“收買”人心

因為《新世界》的劇情雖然進展的慢些,但劇裡每個人物的鮮明性格卻足以支撐觀眾再次打開電視。​

如果非要說說《清平樂》裡王凱扮演的宋仁宗有什麼性格特徵,那也只能是他足夠博愛,竟然能一集愛上一個女人。

在如今崇尚“專一”的年代裡,這著實算不上圈粉的性格。想當初《延禧攻略》雖然漏洞百出但卻仍然能掀起一波收視熱潮,光是靠皇帝專一的人物性格就足夠頂起半邊天。

開局8.2分,《清平樂》卻仍然無法“收買”人心

演員不能抗劇

雖然《清平樂》不是流量劇,但不可否認的是,主演的號召力對電視劇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劇本改編以及拍攝重點已經出現問題的前提下。

作為實力派演員,王凱的口碑一向有保證,對自身演技有要求,挑選劇本也嚴苛。正因為如此,觀眾會選擇看王凱主演的電視,大多不是因為他這個人本身,而是因為這個名字代表的是高品質作品。

而一旦觀眾發現這部作品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會果斷放棄。這也是為何,只要有高流量的藝人作主演,即便是爛劇,播放量和收視率依然可以很高的原因。

開局8.2分,《清平樂》卻仍然無法“收買”人心

​需求決定生產。為了保證口碑,現在有很多電視劇在拍攝時,過於強調演員演技和服道化。​這種忽視觀眾需求,將各種高質量“硬件”生拉硬扯拼湊在一起,拍出來的自以為高品質的作品,最後也只能是感動了自己,卻噁心了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