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厭食:身高156cm,體重30kg,感覺自己胖,糾結吃還是不吃

曾遇過一名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女性,16歲,身高156cm,體重30kg。正處於青春期的她,對他人的評價較為敏感,也更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在某一天,有位同學對她隨口說了句:你怎麼那麼胖。原本身材勻稱的她,聽到後,便開始無節制地節食。久而久之,她只要一看見食物,就有噁心感,進食後催吐,短短几個月時間,體重減輕20kg。相關檢查顯示甲狀腺功能低下,腦垂體縮小,貧血,月經不調,成了大家眼中的“皮包骨”,但是她仍認為自己很胖。每個時代的審美觀都在變化,唐朝以豐腴為美,在今日看來,瘦是一種提升自信的方法,有人甚至通過縮胃術減少進食量,目的是展現“水蛇腰”。

節食→厭食:身高156cm,體重30kg,感覺自己胖,糾結吃還是不吃

自以為很胖,其實是你病了

神經性厭食症是以患者有意嚴格限制進食、使體重明顯下降並低於正常水平所導致身體功能受損為主要特徵的一類進食障礙,最常見於青少年女性和年輕女性。厭食症患者有強烈地害怕肥胖或體重增加,對自己的體重或體型觀念扭曲。為了將體重降到某個低點,患者會過度限制食物攝取,即使如此,仍擔心肥胖和體重增加或者雖然很瘦卻總認為超重。

節食→厭食:身高156cm,體重30kg,感覺自己胖,糾結吃還是不吃

神經性厭食症的前因後果

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病前有一定的性格特徵,比如自卑、完美主義、刻板固執、保守欠靈活、敏感多慮、嚴謹耿直、內向拘謹、膽怯退縮、多動好勝、自尊心強、好幻想、猶豫不決等,對成功或成就的要求非常高。臨床資料證實,人際關係緊張,學習、生活遭受挫折,壓力過大,新環境適應不良,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員發生意外,重病或死亡,以及自身的意外事件導致的精神情緒抑制因素往往與神經性厭食症有關。另外,一些兒童平時有偏食、挑食、好吃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父母如過度關注子女飲食,反覆嘮叨,甚至強迫進食,反而降低了兒童攝食中樞的興奮性,進而也可發展為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可伴有抑鬱心境,會出現社交退縮、易激惹、失眠、性興趣減退或缺乏、強迫等情緒不穩定的症狀。研究顯示5%~10%的神經性厭食症患者死於極度營養不良或其他併發症或情緒障礙所致的自殺等。

節食→厭食:身高156cm,體重30kg,感覺自己胖,糾結吃還是不吃

家人如何發現是關鍵

由於很多厭食症患者暗地裡節食或催吐,他們會以各種藉口掩飾或否認相關表現,導致這類問題難以及時發現。

以下是一些危險徵兆:

過分看重體重,對體重上升表示顯著憂慮並且體重有明顯波動;

體重上下波動幅度經常超過10公斤;

通過節食,禁食,激烈運動,或濫用通便劑或利尿劑;

就餐之後頻繁使用洗手間;

對鍛鍊著迷;

抑鬱或情緒波動;

指節瘢痕和牙釉質腐蝕(由催吐引起);

嘔吐、便秘、消化不良;

虛弱,精疲力竭;

月經不規律 ,甚至閉經。

節食→厭食:身高156cm,體重30kg,感覺自己胖,糾結吃還是不吃

不要畸形的美,健康才最美

1.合理膳食,科學控制體重

想要科學控制體重,不要從節食入手,而是應該合理膳食,改掉吃零食的壞習慣,少吃或不吃油炸食 品,向“垃圾食品”說再見,同時調整膳食結構,低糖低脂高蛋白,多吃蔬菜水果。

2.加強鍛鍊,打造健美體魄

生命在於運動,想要修長的腿,嘗試跑步;想要馬甲線,請做仰臥起坐;想要線條美,還需健身......運動能讓一個人更加自律。而且運動帶給人們共同的好處,就是積極向上,因此用科學鍛鍊來打造我們的體魄才是最健康最美麗的。

3.提高修養 ,合理宣洩情緒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容易出現情緒不穩、焦慮煩躁、沮喪等表現,有些人以暴飲暴食來緩解心理壓力,只能帶來新的煩惱。應該通過提高自身修養,培養廣泛興趣愛好,結交良師益友,來合理宣洩不良情緒。

4.健康第一,莫麻木跟風

琳琅滿目的瘦身機構或產品廣告,充斥於各種媒體。它們提供給消費者的錯誤訊息是:胖代表醜陋、落伍與失敗;瘦代表美麗、時尚、甚至是成功。所以整個社會瘋狂的陷入了減肥的迷思中。而在減肥旋風越刮越兇時,厭食症已成為演藝圈、時尚界揮之不去的夢魘。

節食→厭食:身高156cm,體重30kg,感覺自己胖,糾結吃還是不吃

身體是第一資本,千萬別“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