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扶贫故事】愿做攻坚路上的“蒙古马” ——记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高洛村第一书记曹都毕力格

【脱贫攻坚•扶贫故事】愿做攻坚路上的“蒙古马” ——记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高洛村第一书记曹都毕力格

【脱贫攻坚•扶贫故事】愿做攻坚路上的“蒙古马” ——记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高洛村第一书记曹都毕力格

白音高洛村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西3公里,是一个含有10个自然村非贫困村,常住人口778户2700人,与其它临近村生产生活状态一样,扶贫工作任务在几年前并不轻。

【脱贫攻坚•扶贫故事】愿做攻坚路上的“蒙古马” ——记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高洛村第一书记曹都毕力格

2018年4月,曹都毕力格下派到白音高洛村任职第一书记,这位36岁的蒙古族小伙子原为巴林左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股干部,从小在牧区长大的他,对农区生产生活情况并不是十分熟悉。但他自上任以来以扶贫为已任,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一心为民,在白音高洛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班子成员的关怀和支持下,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融入了群众中,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履职尽责,不惧困难扛起攻坚任务

刚来到这里时,一有闲暇时间就挨家挨户地入户走访,询问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家庭情况,宣讲各项扶贫政策,传递致富信息,面对面与贫困户交谈,摸清了解贫困户的困难和需求,帮助他们分析致贫原因,谋划脱贫致富的好主意、好办法,使帮扶工作真正落到点子上,解决具体问题。他虚心向村干部学习,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白音高洛村广大群众不等不靠,依托地处城郊等优势,通过外出务工、发展产业等实现了脱贫致富。

家住西白音高洛村的王占军1959年出生,是孤寡老人,住的房子经过鉴定不是危房,但房子没有吊棚,屋内没有经过装修处理,也就是俗称的“小黑屋”。曹都毕力格了解情况后积极和派驻单位旗住建局沟通,争取到资金3000元,给王占军的房子修缮一新,这是全村第一个修缮的“小黑屋”。

“没想到村里来的第一书记这么惦记我们,帮助修缮房子,这屋子干净了,我们这心里也敞亮了。”王占军激动地说道。

组织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广泛宣传发动,让更多人接触政策、知晓政策、享受政策,使帮扶政策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他经常性入户或通过其他方式向群众讲解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2019年,在旗住建局的支持下,组织贫困户、养殖户、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40多人到旗内四个产业发展典型地区参观学习。

工作中,他把提高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观看全国优秀脱贫户事迹视频,开展"脱贫致富我最美,自强不息奔小康"最美脱贫户表彰系列活动,对于海江、王丙海进行表彰,并对他们脱贫事迹进行宣传,号召大家学习他们的精神。他连续2年为全村困难群众印制挂历和“明白卡”,送到群众家中,逐户贴到墙上。2019年,他邀请2019年内蒙古“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专家旗县行”活动的蒙医专家格日乐朝格图到村义诊,为贫困户及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近100人进行诊疗。

振兴产业,立足实际鼓起致富口袋

白音高洛村虽地处城郊,但西白音高洛、赛林勿苏两个自然村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反复酝酿的基础上,立足资源条件、产业传统等实际情况,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项目,提高脱贫质量。白音高洛村产业优势不明显,种植业在改善条件的同时,驻村干部和村两委重点在发展养殖业上下功夫,特别是发展肉驴、肉牛、肉羊养殖业。

为了改善村里种植业生产条件,曹书记协调帮扶单位投资5万元,为谷家营子自然村实施坡改水项目306亩,扩大水浇地面积260亩。2019年3月,他再次协调帮扶单位投入资金4万元,为赛林勿苏自然村修缮机电井1眼,实现该自然村水浇地零的突破,扩大水浇地面积300亩,提高了种植业生产效益。2020年4月,邀请北京德农种业技术经理、技术专家赵宏伟老师到村为种植户授课,讲解播种方式、农药选择与使用、施肥细节、浇水时期、病虫防治、成熟期等方面的有关问题。

在发展养殖业方面,曹都毕力格邀请养殖业技术专家到村对扶贫项目购畜贫困户及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及时在养殖技术培训方面给村民们补好课。村里统一实施了产业项目覆盖13户,购进肉驴。白音高洛村肉牛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全村养牛农牧户近20户,养殖肉牛近200头。2020年以来,将工作重点放在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上,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组织部分有进一步发展养殖业意愿的群众到各地活畜交易市场参观考察,实地了解市场前景,打消村里养殖户们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同时组织肉牛养殖技术和养牛要点培训会,邀请专业技术老师为白音高洛村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为养牛农户讲授了肉牛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对牛种选择、饲料配比、各种牛病的防治作了详细的讲解。

多办实事,一份帮扶奉献扶贫大爱

村子里有一位“名人”叫于海江,他家是村里贫困户,2003年因交通事故双腿截肢。面对如此困境,于海江没有沉沦,积极面对命运的挑战,他承包了100多亩地,凭借自身努力和政府帮扶实现了脱贫。于海江的事迹曾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登载,被称为“无腿硬汉”。

2017年,村里持续推进全旗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不少人享受到低保和其他政策优惠,于海江当年也被列为贫困户。出人意料的是,于海江拒绝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还没来村里,后来村干部跟我说老于的事,当时大伙也是为他好,可他却很有气节的说,‘没人愿意当贫困户,我要靠自力更生摆脱贫困。’这不仅让人佩服。”曹都毕力格回忆道。

自打驻村以来,曹都毕力格始终关注于海江家的生产生活,给予其力所能及的帮助。于海江没有双腿,绑扎笤帚用的是自己改造的手工设备,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曹书记和村干部共同联系到赤峰追风数控机械有限公司,专门为其设计制作了电动笤帚绑扎机。于海江的儿子初中毕业后闲赋在家,曹都毕力格和村党支部书记一道找到赤峰华夏职业学校,为其儿子联系到该校学习汽修专业,一家人就这样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村里的照顾下,生活充满了希望……

几年来,像这样的实事曹都毕力格还做过很多,为西白音高洛自然村联系在主干道两侧安装40盏太阳能路灯。村民们依着路灯,晚上出行,跳广场舞、扭秧歌更方便了。曹书记还积极与村“两委”多次到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最终促成中国移动实施弱覆盖光缆配套工程。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解决两自然村及周边村庄没有移动信号或手机信号弱的问题,能够惠及近千群众,为全村脱贫攻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了解到原303 国道去往赛林勿苏的水泥路存在路边不规整影响通行的问题后,曹书记联系帮扶单位出资3万元对道路进行了整修。为方便过往车辆通行,他和村党支部书记连续两年组织党员义务劳动,对路边树枝杂草砍伐清理。联系帮扶单位为村安装LED屏,聘请专业人员为村民讲解防火知识,组织开展争创卫生示范户活动并表彰41户示范户,安装5处“严禁倒垃圾”警示牌……

多年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回报,先后有村民送来锦旗,感谢这位第一书记给予他们各方面的照顾,让他们走出困境,迎接生活的美好。面对各方面的认可,曹都毕力格眼神坚毅说,“习总书记说过,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而我们被组织选中就要肩负使命,为全旗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经过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目前,全村现有的24户3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而曹都毕力格则已经由一个牧区长大的孩子,对农区生活和工作不了解的蒙古族青年,机关里坐办公室的干部,成长为真正的“村里人”,用自己的真情付出和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未来他也将继续发挥这种“蒙古马”精神,坚守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重要时刻上。

稿源:巴林左旗扶贫办

【脱贫攻坚•扶贫故事】愿做攻坚路上的“蒙古马” ——记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高洛村第一书记曹都毕力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