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道題帶你瞭解公考【邏輯填空】中的優選原則


邏輯填空最大的敵人是:糾結、很糾結、無比糾結,薅光頭髮的糾結。

比如你中午是吃米線、還是吃麻團很糾結,你做一道題選A還是選B時無比糾結,你去衛生間是選一格紙還是兩格紙更是糾結得感到崩潰。同樣地,在考場上面對邏輯填空題,很多同學也會陷入一種無助的糾結當中而無法自拔。

本次課老師講解邏輯填空中的優選原則,告訴大家在糾結時優先考慮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而不是糾結於A、B項間無法自拔,導致浪費時間且容易做錯題目。故老師講的三個優選原則能讓大家在糾結時可以作出比對,幫助快速解題,得出正確答案。


優選原則一:語義豐富項優選

實詞:AB=A*+B*

Eg.迷醉=痴迷/沉迷+陶醉

成語:字形組合或語義組合

【注意】

1.本次課老師講的優選原則僅是可能性的,在糾結時可以大概率引向正確答案,但並不是說所有的題目都可以這樣做。做言語題,語法雖然固定,但是使用起來“千奇百怪”,故老師只是總結大概率可能性的原則,幫助大家快速解題。

2.優選原則一:語義豐富項優選。

(1)實詞:AB=A*+B*。A和B代表兩個字,組成實詞AB,拆分組詞為“AB=A*+B*”,則“AB”一詞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高。

(2)例子:迷醉=痴迷/沉迷+陶醉。即“迷醉(AB)=痴迷/沉迷+陶醉(A*+B*)”,則“迷醉”一詞語義豐富,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高。

3.出題人思路:一般情況下,選擇一個文段,從中拿出一個詞(AB)作為正確答案,此時出題人會將“AB”進行拆分,把“A*”和“B*”設置為干擾選項,拆分的詞語與正確答案很像、差別細微,語感上不好判斷,迷惑性很強。

4.成語:字形組合或語義組合。

(1)實詞“AB=A*+B*”的形式在省考中非常常見,又因為出題人很“懶”,故出題人在成語中也會在字形組合或語義組合中設置干擾選項。

(2)如“歷久彌新”中包含“久”和“新”,指經歷很長時間但依然煥發新的活力,出題人設置的干擾選項可能包含“久”或“新”,選項間比較之後,語義更豐富的“歷久彌新”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高。


1.(2019浙江)在一件件國寶中觸摸文化的寶藏,於一封封家書中感受精神的……近年來,歷史文化類電視節目走紅,讓觀眾看到“歷史原來這麼有料”。透過影像化、故事化,塵封的記憶被激活,歷史的圖景在人們心中鋪展。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力量 展覽 講解 B.源泉 顯示 鋪陳

C.傳承 展示 講述 D.薰陶 呈現 渲染

【解析】1.本題正確率為69.64%,並非很難,用常規思路即可解題。

第一空,橫線處搭配“感受”。A項“力量”、C項“傳承”、D項“薰陶”均與“感受”搭配恰當,保留。B項“源泉”指源頭,與“感受”搭配不當,排除。

第二空,搭配“影像化”。C項“展示”、D項“呈現”均與“影像化”搭配恰當,保留。A項“展覽”如:圖片/書畫/攝影展覽,與“影像化”搭配不當,排除。

第三空,搭配“故事化”,對應C項“講述”,常表述為“講(講述)故事”,如:講述抗肺炎一線的故事,與“故事化”搭配恰當,當選。D項“渲染”與“故事化”搭配沒有C項“講述”更契合文意,排除。【選C】


【注意】

1.優選語義豐富的選項:本題C項“展示”=A項“展覽”+B項“顯示”,語義更豐富,當選。

2.鋪陳:指詳細敘述;鋪敘。


2.(2020江蘇)一個人走在森林裡,膨脹的暖流撲面而來,彷彿熱氣從暖爐中而出。隨著森林的濃密稀疏,溫熱的空氣或膨脹、或減弱。溼潤的涼意令人感到河道的存在,它們雖早已,但泥土中仍著溼氣。

依次填入畫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A.流瀉 乾涸 殘存 B.洶湧 斷流 留存

C.肆意 枯竭 保存 D.奔騰 湮滅 殘留

【解析】2.本題正確率為56.83%,為2020江蘇省考新題,反映最新命題趨勢。

第一空,橫線處修飾“從暖爐中……而出”,A項“流瀉”、B項“洶湧”、C項“肆意”、D項“奔騰”四個選項不好判斷。

第二空,“它們”指代前文的“河道”,橫線處修飾“河道”。A項“乾涸”、B項“斷流”、C項“枯竭”均可,保留。D項“湮滅”指消失,與時間長短有關,如:經過歷史演變,這座古城慢慢被湮滅,與“河道”搭配不當,排除。

第三空,橫線處修飾“溼氣”,A項“殘存”=D項“殘留”+C項“保存”,指把殘缺不全地存留下來,語義更豐富,符合文意,當選。【選A】


【注意】

1.優先語義更豐富的選項:殘存=殘留+保存,A項“殘存”當選。

2.很多同學認為A項“流瀉”與水有關,填入文段搭配不當,而誤排該項。本題語體很像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即搭配上不必很嚴格,很多詞語的搭配可以雜糅使用(不一定必須搭配人或物),A項“流瀉”指迅速地流出,與前文“膨脹的暖流撲面而來”形成對應,故A項當選。


3.(2019浙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來源於其內部生成的;中國文化的,取決於其變遷過程中各種元素、層次、類型在內容和結構上通過碰撞、、融合而產生的革故鼎新的強大動力。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綿延不絕 長盛不衰 交流 B.源遠流長 與時俱進 對話

C.多姿多彩 歷久彌新 解構 D.千姿百態 推陳出新 重構

【解析】3.本題正確率為28.11%。第一空,搭配“中國文化”,A項“綿延不絕”、B項“源遠流長”指時間很長;C項“多姿多彩”、D項“千姿百態”指多樣,均與前文“博大精深”形成對應,四個選項不好判斷,保留。

第二空,搭配“中國文化”,A項“長盛不衰”強調時間長;B項“與時俱進”字面意思指跟隨時間不斷進步,強調進步創新、變化發展;D項“推陳出新”強調創新;C項“歷久彌新”指經歷時間越久越發鮮活,包含“久(時間長)”和“新”,“久”對應A項“長盛不衰”,“新”對應B項“與時俱進”和D項“推陳出新”,含義更豐富,符合文意,當選。

驗證第三空,橫線處與“碰撞”“融合”構成三並列,C項“解構”符合文意,體現先碰撞再深入研究,最後融合的邏輯關係,當選。【選C】


【注意】

1.優選語義豐富的選項:歷久彌新=長盛不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C項“歷久彌新”語義更豐富,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非常高,當選。

2.解題思路:四個選項進行分組,第一空,A項“綿延不絕”、B項“源遠流長”為一組,C項“多姿多彩”、D項“千姿百態”為一組;第三空,A項“交流”、B項“對話”為一組,C項“解構”、D項“重構”為一組,從語義上分析很難區分。此時第二空可作為突破口,C項“歷久彌新”語義更豐富,提示快速解題。


4.(2020江蘇)多年宣傳之後,垃圾分類真的要走入每個中國家庭的生活了。在這場與垃圾的拉鋸戰中,中國是否能借助垃圾分類扭轉局勢,並通過利用自身的回收行業優勢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真正解決垃圾問題,避免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我們。

依次填入畫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A.殫精竭慮 翹首以盼 B.曠日持久 拭目以待

C.分秒必爭 整裝待發 D.勢均力敵 胸有成竹

【解析】4.本題正確率為94.21%。第一空,搭配“拉鋸戰”,橫線處應體現持續時間長而形成拉鋸戰之意。B項“曠日持久”指耗費時日;D項“勢均力敵”指實力相當,均與“拉鋸戰”搭配恰當,保留。A項“殫精竭慮”指用盡精力;C項“分秒必爭”形容抓緊時間,均與“拉鋸戰”搭配不當,排除。

第二空,文段“中國是否能借助垃圾分類扭轉局勢”說明橫線處應體現繼續關注之意,對應B項“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D項“胸有成竹”指做事前已經有全面設想和成功的把握,可以表述為“中國對於解決垃圾問題胸有成竹”,若選該項,與前文“是否”對應不當,故排除。【選B】


【注意】

1.優選語義豐富的選項:拭目以待=翹首以盼+整裝待發,C項“拭目以待”中“以”對應A項“翹首以盼”,“待”對應C項“整裝待發”,語義更豐富的選項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高,C項當選。

2.翹首以盼:指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事或某物出現,強調盼望。如:我們對於渡過這次疫情翹首以盼/我們對疫情過去的那一天翹首以盼。

3.拭目以待:指殷切期待或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如:對於這次能否快速高效地攻克抗肺炎病毒,我們拭目以待。

4.整裝待發:指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強調準備做。如:北京157名醫生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奔赴武漢。

5.胸有成竹:指做事前已經有全面設想和成功的把握。如:我們對於戰勝瘟疫胸有成竹。


5.(2020國考)“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這方面有很多鮮活生動的事例。始建於戰國時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就是根據岷江的洪澇規律和成都平原懸江的地勢特點,建設的大型生態水利工程,不僅造福當時,而且。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順勢而為 利在千秋 B.因勢利導 澤被後世

C.物盡其用 歷久彌新 D.因地制宜 經久不衰

【解析】5.本題正確率為60.60%。本題從第二空入手較簡單,文段“不僅造福當時,而且……”提示橫線處對應“造福當時”,C項“歷久彌新”、D項“經久不衰”與“造福當時”對應不當,均排除。A項“利在千秋”、B項“澤被後世”均與“造福當時”對應恰當,保留。

第一空,搭配“建設”,橫線處體現根據岷江的特點建設水利工程之意,強調主動,對應B項“因勢利導”,指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向著有利的方面引導,強調主動,且“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因地制宜”,語義更豐富,與“建設”搭配恰當,當選。A項“順勢而為”指做事要順應潮流,不要逆勢而為,強調被動,與文意不符,排除。【選B】


【注意】

1.優選語義豐富的選項: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因地制宜,B項“因勢利導”中“勢”對應A項“順勢而為”,“因”對應D項“因地制宜”,語義更豐富,當選。

2.澤被後世:指恩澤對後世產生影響。“造福當時、澤被後世/利在千秋”為常用搭配。在考場上,糾結“利在千秋”與“澤被後世”時,可以考慮第一空,優選語義更豐富的B項“因勢利導”,指順應事物的發展趨勢,向有利的方面引導。

3.因地制宜:該詞可以填入文段,但有豬隊友“經久不衰”,故排除D項。

4.經久不衰:指時間很久、停不下來,常搭配“掌聲/歡呼聲”。如:總理的講話結束後,響起經久不衰的掌聲。

5.順勢而為:指做事要順應潮流,不要逆勢而為。


6.(2018聯考)在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悠久的詩教傳統具有了的土壤與需求。詩教不僅可以“興觀群怨”,可以提升人格、淨化精神世界,更可以通過今天所提倡和大力加強的“美育”與“德育”,復興這一傳統文化精神,凝聚人心,,推動當代偉大實踐。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勃興 成風化人 B.蓬勃 春風化雨

C.發展 和風細雨 D.興旺 潛移默化

【解析】6.本題正確率為36.68%。第一空,搭配“土壤與需求”,A項“勃興”=B項“蓬勃”+D項“興旺”,語義更豐富,保留。

第二空,橫線處與“凝聚人心”構成對應,A項“成風化人”中“風”指形成一種風氣,“化人”指對人產生影響,形容通過社會風氣來影響、教化社會大眾,其中“成風”對應A項“春風化雨”和B項“和風細雨”,“化人”對應D項“潛移默化”,語義更豐富,體現文中“詩教”“美育”“德育”“傳統文化精神”起到的作用,符合文意,當選。

B項“春風化雨”形容學校或家庭教育,如:春風化雨式地教育;C項“和風細雨”形容和顏悅色地交流方式,雖然均包含“風”字,但與形成風氣無關,排除。D項“潛移默化”指暗地裡默默地影響、教育,與“凝聚人心”對應不當,排除。【選A】


【注意】

1.優先語義豐富的選項:勃興=蓬勃+興旺,成風化人=春風化雨/和風細雨+潛移默化,A項“勃興”和“成風化人”兩個詞語並不常見,此時可以通過優選語義豐富的方法快速解題。

2.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會議上指出48字工作方針:“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


7.(2020國考)科學家網上科普,“高大上”的國家科研機構與輕鬆娛樂的網絡文化場域相遇,不僅沒有出現文化上的巨大沖突、碰撞,反倒形成了一種、寓教於樂的可愛畫風,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這種意外,看似有很大的,實則是一種科普方式的積極探索創新,預示了打通兩個文化場域的可能性。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別出心裁 隨意性 B.相映成趣 特殊性

C.亦莊亦諧 偶然性 D.妙趣橫生 隨機性

【解析】7.本題正確率為61.90%。第一空,“、”表同義並列,前後語義相近,故橫線處與“寓教於樂”對應,體現教育性和趣味性之意。A項“別出心裁”指構思、設計等不同常規,獨創一格,強調創新,與“寓教於樂”對應不當,排除。B項“相映成趣”指互相對照映襯,顯得更有情趣;D項“妙趣橫生”形容充滿美妙的情趣,多用於人的談吐或文學藝術作品,均僅體現“趣”,與“寓教於樂”對應不當,排除。C項“亦莊亦諧”指既嚴肅莊重又詼諧有趣,體現教育性和趣味性,與文中“寓教於樂”“‘高大上’……文化場域相遇”對應恰當,當選。

第二空,C項“偶然性”指巧合,與前文“意外”對應恰當,符合文段語境,當選。D項“隨機性”雖然對應文中“意外”,但有豬隊友“妙趣橫生”,故排除。【選C】


【注意】

1.優選語義更豐富的選項:C項“亦莊亦諧”指既嚴肅莊重又詼諧有趣,包含“莊”和“諧”,對應“寓教於樂”,體現教育性和趣味性,當選。

2.相映成趣:指互相對照映襯,就顯得更有情趣,強調有趣,僅對應“寓教於樂”中的“樂”,無法體現“教”,不能與文中的“科普”對應,沒有C項“亦莊亦諧”對應更恰當,故排除B項。

3.別出心裁:指構思、設計等不同常規,獨創一格。有同學認為“別出心裁”對應文中“探索創新”,而誤選A項。需注意,第一空,A項“別出心裁”與其他三項(B項“相映成趣”、C項“亦莊亦諧”、D項“妙趣橫生”)意思均不同,則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非常低。


8.(2019國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努力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以“治已病”為中心向以“治未病”為中心轉變,從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轉變。在這種背景下,中醫藥。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舉足輕重 B.不可或缺

C.大有可為 D.大有裨益

【解析】8.本題正確率為57.32%。文段“在這種背景下”指代前文完整語句的內容,橫線處搭配“中醫藥”,體現以前有病了才看病,現在要重視預防和調理的發展,強調中醫藥很值得做,從語義的搭配上分析,對應C項“大有可為”,指事情有發展前途,很值得做;從字形上分析,大有可為=不可或缺+大有裨益,“大有可為”填入文段更恰當,當選。

D項“大有裨益”形容益處很大,如:中醫藥對我們保持自身健康大有裨益,填入文段用法不當,排除。

A項“舉足輕重”指處於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B項“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點點的缺失,不能少一點,均強調重要,程度相當,感情色彩一樣,單空選擇題,同義同排除,故A、B項同排除。【選C】


【注意】考點:對於單空單選題,如遇語義基本相同的詞,可一起排除。如本題A項“舉足輕重”和B項“不可或缺”均強調重要,程度相當,感情色彩一樣,則同義同排除,都不能選擇。


9.(2019浙江)一個現實是,受普通大眾歡迎的產品才能走得更遠,才能在市場上更長久地立足。很多所謂的高科技產品,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忽悠了消費者一把,最後無影無蹤。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曇花一現 B.弄虛作假

C.徒有其表 D.華而不實

【解析】9.本題正確率為82.35%。文段“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強調快,鎖定A項“曇花一現”。B項“弄虛作假”即製造假的現象欺騙別人,強調假,但文中“高科技產品”不一定是假的,不符合文意,排除。C項“徒有其表”、D項“華而不實”均強調只有表面,沒有實質性內容,對於單空題,同義同排除,故排除。【選A】


【注意】

1.考點:單空填空題,同義同排除。本題C項“徒有其表”、D項“華而不實”均強調無實質性內容,同義同排除,都不能選。

2.曇花一現:強調快,不僅搭配好的事物,也搭配不好的事物。

3.“良莠不齊”“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之前只能形容人或物,但在真題中這些詞也形容“圖書”“信息”“文章”等,故要多積累真題中的詞語用法。


優選原則二:選項設計1:3,優先在3中選擇正確答案

A.飲鴆止渴 A.空中樓閣

B.緣木求魚 B.緣木求魚

C.鏡花水月 C.鏡花水月

D.抱薪救火 D.無源之水

【注意】

1.優選原則二:選項設計1:3,優先在“3”中選擇正確答案,即“1”的選項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非常低,可以考慮首先排除。

2.A項“飲鴆止渴”、B項“緣木求魚”、D項“抱薪救火”均形容方法錯誤,C項“鏡花水月”強調虛幻,四個選項為“3:1”的形式,首先考慮排除C項“鏡花水月”。

3.A項“空中樓閣”、C項“鏡花水月”、D項“無源之水”均強調虛幻、不存在、無基礎之意,而B項“緣木求魚”指方法不同,四個選項為“3:1”的形式,B項“緣木求魚”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非常低。


10.(2020國考)準確、權威的信息不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信息就會搞亂人心;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不發展壯大,消極、錯誤的言論觀點就會肆虐。這方面,主流媒體守土有責,更要守土盡責,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牢牢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主流媒體要敢於引導、善於疏導,原則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一點都不能。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蔓延 守護 猶豫 B.擴散 佔據 退縮

C.滋生 控制 遲疑 D.氾濫 掌握 含糊

【解析】10.本題正確率為70.43%。第一空,搭配“言論觀點”,橫線處與“肆虐”對應,體現範圍擴大、擴散之意。A項“蔓延”、B項“擴散”、D項“氾濫”均可,保留。C項“滋生”指一起生長起來,不能體現擴散之意,且與另外三項的意思不同,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非常低,故排除。

第二空,搭配“主動權和主導權”,對應D項“掌握”,與“權利”搭配恰當,當選。A項“守護”如:守護國家/國土,與“權利”搭配不當,排除。B項“佔據”如:佔據資源/空間/領地,可以表述為“佔據主導”,但不能表述為“佔據主導權”,與“權利”搭配不當,排除。

驗證第三空,“一點都不能含糊”對應文中“原則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D項“含糊”符合文意,當選。【選D】


【注意】本文段為 的講話,指出了對媒體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希望同學們平時多積累。


11.(2020國考)具有“邊緣型狀態”的人往往缺乏的自我認知,沒有相對明確的自我形象。有時候他們覺得自已充滿力量,非常自信,似乎是全能的存在;有時候卻又覺得自己好像虛弱無力,,非常自卑。在“邊緣型狀態”的人身上,這種轉變往往是突然而的。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全面 弱不禁風 深刻 B.穩定 一無是處 劇烈

C.清醒 無所作為 離奇 D.完整 無足輕重 徹底

【解析】11.第一空,搭配“自我認知”,四個選項搭配均可,繼續看第二空。

第二空,A項“弱不禁風”與其他三項從詞性、詞義上看都不一致,排除。其他三項暫保留。

第三空,A項“深刻”、B項“劇烈”、D項“徹底”均可形容轉變的程度,而C項“離奇”與其他三項的語義完全無關,排除。

剩下B、D項,第一空,根據“有時候……有時候……”可知,自我認知不夠穩定,鎖定B項“穩定”。【選B】


【注意】

1.“有時候……有時候……”為反義對應,前文提及“充滿力量”,後文提及“虛弱無力”,A項“弱不禁風”是想迷惑大家跟“虛弱無力”對應的,B項“一無是處”與“似乎是全能的存在”對應,前文“非常自信”和後文“非常自卑”對應。

2.如果將“非常自信”放在“是全能的存在”之後,或將“非常自卑”放在“虛弱無力”之後,則對應更加明確。


12.(2020國考)5G網絡的建設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無論對於運營商還是產業鏈中的其他企業都極具挑戰性,不能指望。毫無疑問,5G時代正在到來。中國既要避免盲目自信,也不能。我們應把5G作為科技創新的一個突破口,抓住機遇,,實現自我突破。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立竿見影 自暴自棄腳踏實地

B.一蹴而就 妄自菲薄迎難而上

C.一日千里 夜郎自大逆水行舟

D.勢如破竹 謹小慎微 砥礪前行

【解析】12.此題再次凸顯了對“一蹴而就”的寵愛。第一空,A項“立竿見影”、B項“一蹴而就”均可,暫保留。C項“一日千里”強調發展速度快;D項“勢如破竹”強調發展的勢頭就像破土而出的出筍一樣,發展非常好、非常快,不符合文意,均排除。

第二空,“既……也……”為反義並列,橫線處應體現盲目自卑,鎖定B項“妄自菲薄”,指毫無根據地自己看不起自己,符合文意。

驗證第三空,“迎難而上”符合文意,B項當選。【選B】


【注意】

1.四個選項為“1:3”:

(1)第二空,A項“自暴自棄”、B項“妄自菲薄”、C項“夜郎自大”的感情色彩均為貶義詞,但D項“謹小慎微”為中性偏褒義的詞,故排除D項。

(2)第三空,A項“腳踏實地”強調踏踏實實地做事情;B項“迎難而上”、C項“逆水行舟”、D項“砥礪前行”均強調有困難,文段“5G網絡的建設……極具挑戰性”也能體現有困難,故A項與其他三項意思均不同,排除A項。

2.夜郎自大:指因孤陋寡聞而妄自尊大。“夜郎”指東漢時期西南邊上的一個小國,這個國家的君主不知道東漢大國,自己驕傲自大,故成語強調是因為孤陋寡聞而妄自尊大的。

3.自暴自棄:指不求上進或自甘墮落。

4.考情:出題人也是正常人,出題也會有一些“路子”,我們把這些“路子”弄明白,做題會容易一些。


13.(2019江蘇)讓國寶開口說話的新穎角度、適應網絡傳播的“微紀錄”樣式、貼近年輕人的“萌言萌語”、各路高科技齊上陣的視覺奇效,都是這部文物紀錄片成功的要素。但真實記錄,才是紀錄片的生命,一切的創新和包裝都是為“真實”服務的。如果,單純地去追求視覺衝擊、畫面質感等表現元素而令內容失真,反而是,丟掉了紀錄片的本位特徵。

依次填入畫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A.促使 南轅北轍移花接木 B.助力本末倒置 削足適履

C.推動喧賓奪主 生搬硬套 D.成就因小失大舍近求遠

【解析】13.第一空,A項“促使”、B項“助力”、C項“推動”均可,暫保留。D項“成就”與文中“成功”搭配不當,應為“成就這部紀錄片的要素”,排除。

第二空,B項“本”“末”、C項“主”“賓”、D項“大”“小”均論述主次之間的關係,A項“南轅北轍”為“萬年冷宮詞”,強調行動和目的的關係,與其他三項完全不同,排除A項。

第三空,橫線後“丟掉了”對應B項“削足適履(指把腳後跟砍掉去適應鞋)”中的“削”,符合文意,當選。【選B】


【注意】

1.南轅北轍:指行動和目的相反。考試中出現在選項無數次,但基本不作為正確答案。

2.削足適履:常出現在選項當中,且常作為正確答案。

3.移花接木:指暗地裡施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以達到某種目的。如:狸貓換太子,為貶義詞。

4.生搬硬套:指脫離實際,生硬機械地照搬別人的理論、經驗、方法等。一般形容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文段沒有此意。

5.捨近求遠:指舍掉眼前的,去求很遠的東西。

6.本末倒置:指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關係弄顛倒。

7.喧賓奪主:指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佔據了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8.因小失大:指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損失。


14.(2020國考)商品或服務沒有質量的保障,就像生命失去了健康一樣,一切都。人們進行網絡消費時,能夠一眼看到價格,卻很難發現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這種情況下,質量因素便更加關鍵。如果商家在營銷環節耍小聰明,以低價為噱頭,輕視質量,就如同,等到“東窗事發”,註定會收到消費者的差評。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無從談起 掩耳盜鈴 B.無濟於事 飲鴆止渴

C.徒勞無功 作繭自縛 D.黯然失色 買櫝還珠

【解析】14.第一空,考查“1:3”的排除。D項“黯然失色”與其他三項意思不同,A、B、C項均是“無”字輩的成語,排除D項。

第二空,考查形象化對應。A項“掩耳盜鈴(指捂著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鈴,以為別人聽不到)”中的“盜”與橫線後的“東窗事發”對應,當選。

B項“飲鴆止渴”形容喝毒酒解渴,但根本等不到“東窗事發”可能就死了,排除。C項“作繭自縛”指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如:蠶一直在吐繭,吐著吐著就把自己包起來,只會把自己憋死,也沒有辦法等不到“東窗事發”,排除。D項“買櫝還珠”指買珍珠的時候,覺得盒子特別漂亮,把珍珠還回去了,強調缺乏見識,取捨不當,與文意不符,排除。【選A】


優選原則三:與主題對應準確優選

主題——文段討論的核心話題

核心主體

高頻出現

完整語句

【注意】

1.優選原則三:與主題對應準確優選。無論語義豐富還是“1:3”中“1”不作正確答案的排除,更多是從選項設計的角度優選的原則,而此原則更多是從內容上做判斷。

2.主題:文段討論的核心話題。

3.核心話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核心主體:主體名詞很重要,如:通篇都在論述逝去的偉大的科比,科比就是核心主體。

(2)高頻出現:如:有文章論述老闆張小龍,論述他是粉筆的CEO、瘋子、善解人意的“奸商”、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大家思考……,“CEO”“瘋子”“奸商”“站在學生角度為大家思考”都是核心主體的體現。

(3)完整語句:邏輯填空中,很多題目的主體恰好體現在完整語句當中,很多空常把句子割成四分五裂,但是如果有一個句子完整,大家需關注一下,對解題非常重要。


15.(2018聯考)漢武帝時,私學在官學的影響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漢代私人講學的事例,讀書人學成即授徒相當普遍。而家學,是私學的特殊力量。家學所傳習的內容很,並不僅限於經學範疇。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不一而足 寬宏 B.不勝枚舉 寬泛

C.比比皆是 廣闊 D.數不勝數 廣泛

【解析】15.第一空,搭配“事例”,四個選項均強調多,暫保留。

第二空,搭配的名詞是“內容”,A項“寬宏”無法搭配“內容”,如:寬宏大量,形容人的心胸很寬廣,排除。B項“寬泛”可搭配“內容”,暫保留。C項“廣闊”如:廣闊的草原/天空/土地/廣闊天地大有所為,與“內容”搭配不當,排除。D項“廣泛”可與“內容”搭配,暫保留。

第一空,B項“不勝枚舉”中的“舉”與“事例”這一主體的搭配更準確,如:“舉例子”非常合適,當選。【選B】


【注意】

1.第二空,“寬泛”=“寬宏”+“廣泛”,語義更豐富。

2.不一而足:指同類的事物不止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


16.(2016河南)一提到“地溝油”,人們都,往往第一反應是地溝油是一種質量極差、極不衛生的非食用油。那麼可不可以讓地溝油呢?如果放寬思路就會發現,地溝油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咬牙切齒 物盡其用 B.痛心疾首點鐵成金

C.深惡痛絕 變廢為寶 D.眾口一詞 脫胎換骨

【解析】16.第二空,文段一直出現“地溝油”這一主體。C項“變廢為寶”中的“廢”與“地溝油”對應恰當,且“為寶”對應後文“有用武之地的”,當選。

A項“物盡其用”的“物”指很寬泛、普通的東西;B項“點鐵成金”的“鐵”不至於像“地溝油”那麼差;D項“脫胎換骨”與“地溝油”無關,均排除。

第一空,D項“眾口一詞”形容許多人說同樣的話,為中性詞,而A項“咬牙切齒”、B項“痛心疾首”、C項“深惡痛絕”均能體現不開心、不喜歡、很痛恨、很憤怒的意思,態度更加明確,故根據“1:3”的原則,D項與其他三項完全不同,排除。【選C】


【注意】

1.A項“物盡其用”從語義上看與“地溝油”搭配沒有問題,但“物盡其用”與“變廢為寶”相比,就沒有C項“變廢為寶”好,如:物盡其用的可能是比較普通的東西,可以是非常普通的東西,如燈泡、杯子、檯燈等身邊可以看到的東西,都可以“物盡其用”,但“變廢為寶”的可能為垃圾桶中的垃圾,更符合文意。

2.“咬牙切齒”和“深惡痛絕”均強調痛恨和憤怒。而“痛心疾首”既有痛恨,還有悲傷、著急的意思,如:現在中國疫情的情況,讓大家痛心疾首,但是對於最開始在武漢吃蝙蝠的那幾個人,一提起他們就咬牙切齒、深惡痛絕、恨得牙癢癢。又如:提起高以翔參加綜藝節目猝死事件,大家痛心疾首,但提起浙江衛視、節目組可能就是咬牙切齒、深惡痛絕。再如:對於科比墜機事件,我痛心疾首,但對於操作失誤的飛行員(飛行員也去世了,其實也不應該這樣說他),可能就是咬牙切齒、深惡痛絕。提起“地溝油”,不會悲傷、難過,故B項“痛心疾首”一定不合適。

3.脫胎換骨:指以前是不好的樣子,現在以一個嶄新的面貌走向社會或面向世人,強調質的變化。如: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17.(2017聯考)霧霾問題是個棘手難題,但再棘手也得解決,而且難題破解還得摁下“快進鍵”。雖然從客觀規律上看,治霾難,可就緊迫性而言,治霾還必須得,抓住那些核心癥結對症施治。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一勞永逸釜底抽薪 B.一馬當先根治病灶

C.一蹴而就只爭朝夕 D.一步登天刻不容緩

【解析】17.第一空,B項“一馬當先”強調領先的態勢或帶頭的作用,與文意不符,排除。D項“一步登天”指一個人一下子就到了很高的位置,與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A項“釜底抽薪”對應“抓住那些核心癥結對症施治”,但C項“只爭朝夕”對應“可就緊迫性而言”,選項設置非常好,通過閱讀首句完整語句可知“快進鍵”強調要快,鎖定C項“只爭朝夕”。【選C】


【注意】

1.文段中的完整語句要格外關注。

2.只爭朝夕:老師個人認為,接下來的兩年,該詞會成為非常好的詞語,因為 2020新年賀詞的最後一句為“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3.A項“釜底抽薪”只對應文段“抓住那些……對症施治”,偏離文段主題,故排除。


18.(2018浙江)一個人得病最深,莫過於病入膏肓而自以為沒病。比如古代的蔡桓公,神醫扁鵲幾次提醒“不治將恐深”,他先不屑,後不理,再不悅,可當身體毛病時再想醫治,已經。與其說蔡桓公死於病症,不如說死於諱疾忌醫,實乃可嘆可悲!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出現 無計可施 B.發作 無從下手

C.暴露 於事無補 D.顯露 無力迴天

【解析】18.第一、二空,從搭配上,不好區分。但文段論述治病的語境,第二空,D項“無力迴天”常用在治病的語境中,指事態的發展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比喻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與文段的主題對應得更加準確,當選。【選D】


【注意】

1.此題從搭配上看,所有詞語均可搭配,故應從文段的主題上找對應。

2.無計可施:指沒有什麼計謀、辦法可以施展,強調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3.無從下手:指沒有任何途徑沒法著手去辦。

4.於事無補:指對事情沒有益處。


19.(2018國家)一項世界規模的宏基因組研究顯示,含耐藥基因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這意味著人類有可能回到沒有抗生素的時代,醫療體系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會退回到抗生素髮明之前的境地,輕微的細菌感染都可能引起的後果。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比比皆是 意外 B.不可勝數 可怕

C.千差萬別 嚴重 D.無處不在 致命

【解析】19.第二空,A項“比比皆是”、B項“不可勝數”、D項“無處不在”均強調多,而C項“千差萬別”與其他選項意思不同,為“1:3”中的“1”,排除C項。

第二空,橫線處應體現後果嚴重之意,鎖定D項“致命”,與整個文段的主題對應更加準確。【選D】


20.(2020國家)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人類的命運緊密相聯,各國利益深度融合。但同時,各種挑戰也日益嚴峻。變局之中,要合作還是要對立,要開放還是要封閉,要互利共贏還是要,人類發展處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有目共睹各行其是 B.高歌猛進獨善其身

C.方興未艾兩敗俱傷 D.勢不可擋以鄰為壑

【解析】20.此題在題庫的正確率為36.34%。第一空,A項“有目共睹”、B項“高歌猛進”、D項“勢不可擋”一般用的語境或搭配的主體為比較好並且發展得比較成熟、好的事物,而C項“方興未艾”指剛剛興起,還沒結束,雖然強調事物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但一般情況下,搭配的是新事物,如:直播帶貨方興未艾,但文段“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不是新事物,故排除。

第二空,文段是做出二者的選擇,“互利共贏”指互相得到好處,參與各方都能得到利益。“要開放還是要封閉,要互利共贏還是要……”提示橫線處詞語與“互利共贏”形成反義並列,很多同學覺得既然是反義詞,從而誤選C項“兩敗俱傷”,要麼一起贏,要麼一起死。但“互利共贏”的反義有可能是一方獲利,一方利益受損,根據文段可知,文段論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沒有哪個國家傻到要兩敗俱傷,如:美國投導彈,都是想獲利,要符合自己國家的利益,而非兩敗俱傷,故C項“兩敗俱傷”不符合文意,排除。

D項“以鄰為壑”指把鄰國當作排洩洪水的溝壑,比喻嫁禍於人或把困難、問題推給別人,也可以與“互利共贏”形成反義,符合文意,當選。B項“獨善其身(中性詞)”與文段“對立”“封閉”(貶義詞)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項“以鄰為壑”為貶義詞,符合文段的感情色彩,當選。【選D】


【注意】

1.有目共睹:指人人都可以看到,常搭配成就/成績。如:改革開放40年,我國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2.高歌猛進:指在前進的道路上意氣風發,氣勢迅猛。

3.勢不可擋:指來勢猛烈,不可抵擋。

4.各行其是:每個人都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去做(是:指正確);多指思想行動不一致,強調不團結。

5.獨善其身: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為中性詞。

6.有些邏輯填空的題目會覺得非常難,但如果有了一定的路徑、方法、技巧,就會發現其實是可以走向正確答案的。

7.以鄰為壑: 常用於形容外交關係的講話或文章當中,一定要多加註意。


學會總結

1.總結錯題:錯誤原因

2.總結做對但仍很糾結不確定的題:比對思路

3.總結題目共性:文段結構、選項設計等

【注意】

1.優選語義豐富的詞語。如:AB=A*+B*,AB(語義豐富詞)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高。成語也常從字形和詞義上作拆分和組合,需注意。

2.“1:3”的選項設置,即有一個詞語與其他三項意思完全不一致,“1”作為正確答案的概率很低。

3.優選與主題對應準確的選項:一定要注意與整個文段的主題的匹配,主題可以是文段當中的主體名詞,可以是高頻出現的核心話題,也可以是文段完整語句給予的提示。

4.總結:大家除了聽課,還要會刷題。總結有三個思路。

(1)總結錯題:錯誤因人而異,要找到自己的錯誤原因,是方法沒掌握,還是不理解或文段某個技巧不清楚,一定要總結明白。自己應在粉筆APP中收藏錯題,然後翻粉筆APP錯題本。老師個人認為抄錯題效率極低,且沒有什麼用。

(2)總結做對但仍很糾結不確定的題:比對思路。很多時候,大家讀完題目解不出來,糾結半天結果蒙對了,這樣的題目也不要輕易放過,說明大家做題的路徑和思路是不明確的,需注意總結,比對一下自己的思路和解析或講解視頻裡的思路是否一致。

(3)總結題目共性:文段結構、選項設計(如:老師總結的語義豐富項;“1:3”的選項設置,“1”一般不選)等,均是從選項設計的角度剖析出題人為什麼會這樣設置選項,多做題多總結,慢慢強化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題效率。


【答案彙總】1-5:CACBB;6-10:ACCAD;11-15:BBBAB;16-20:CCDDD


20道題帶你瞭解公考【邏輯填空】中的優選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