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畢業生達874萬人,考研、公考、就業還是創業?

2020畢業生達874萬人,考研、公考、就業還是創業?

就業越來來困難,如何是好?

首先來看幾則新聞:

新聞一:據教育部官網消息,10月30日,由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召開的,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京舉行。會議中提到,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會議要求,要實現崗位信息與求職信息“無縫對接”,關心 “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農村生源學生、殘疾學生等特殊群體就業,確保每一個人都實現穩定就業。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用人單位大規模跟蹤調查,完善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新聞二:2020考研報名已於10月10日正式開啟,考研人數的數據不斷刷歷史新高。據中國教育在線發佈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自2007年以來,碩士研究生招生每年增長率維持在4%左右。2018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238萬,較2017年增加了37萬人,增幅達18.4%。而截至目前,2020年考研報名規模更是已達到290萬人,至10月30日報名結束預計將突破350萬。

還有公考的新聞、“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之類的消息就不再一一列舉。

以上說明一個情況:大學生就業越來越激烈

放在廣大應屆生面前的就業選擇無非就是那麼幾個方面:考研、公考、就業和創業,該如何選擇呢?總結一句就是:考研和公考第一二,就業找工作兩不誤;就業看運氣、創業看背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2020畢業生達874萬人,考研、公考、就業還是創業?

考研和公考都是應屆生的第一選擇

一、 考研和公考

這兩個是可以放在一起說的,因為都是需要很努力的長時間準備,需要靜下來心去學習,這本應該是大學生朋友最擅長的,可是在實際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同學並沒有認真的對待大學幾年的學習生涯,於是成績不夠優秀的同學很少能夠“直面慘淡的人生”,甚至是從來都沒有考慮過考研的事。

至於公考,則是另一種“嚮往”,絕對的是應屆生就業的第一選擇,我之所以說是“就業”,則是因為研究生只是延緩就業的途徑,雖然可以美其名曰是繼續學習進修,但不得的承認是在未來的某天還是要面對就業的問題。

而公考則是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年齡、學歷、專業、一線工作經驗等等,更具備太多我們中國特色的部分。我們能遇到很多同學都是把公務員、事業單位放在職業選擇的第一位,只是更多的是理想的部分,而缺乏長期攻堅的準備,畢竟35週歲之前都還能嘗試,要是有信念,10年的時間,總是可以看到點成果,只是太多人沒有那樣的堅持。

所以考研公考和就業應該是兩手轉,兩不誤。

2020畢業生達874萬人,考研、公考、就業還是創業?

就業是未來幾十年的主要人生經歷

二、 就業

一旦進入大學最後一個學期,特別是在11月份之後,非常多的校園招聘會將會不停的粉末登場,在各大校園的操場裡,體育館內,都會有是人頭湧動,從秋冬天的戰戰兢兢,到來年春天的誠惶誠恐,這種狀態的變化只有因為是否已經有合適的OFFER到手的分別而已,要想在這樣的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職業,還是需要很多的運氣成分。

而運氣是更傾向於有準備的人。

1、 發現自己的優勢

只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才能吸引到企業的關注,最後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理想職業。很多人會用“木桶理論”來形容一個人的成就,最短的那塊木板會影響到整個木桶的容積。這是部分正確的道理,在實際的應屆生求職季節中,需要的反而是長木板理論,即最長的那塊決定你能獲得多少的機會。於是無論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是找到好工作的關鍵。

2、 找到自己主場優勢

這話的意思就是,我們既然都有長處和短處,有優勢和不足,已經懂得不需要用自己的弱項去硬碰別人的強項,那就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主場優勢。例如,我是學人力資源管理的,那去找一個專業符合的工作,就應該比那些非刻板出身的同學更有一點優勢,就算自己對財務管理非常感興趣,也是有輔修課外閱讀非常的著作,但企業考慮錄用財務方面人員的可能性也是比較小的。

同樣的,我建議大夥可以考慮回到二三線城市去,不需要在一線大城市這個紅海里面去競爭。畢竟那裡更多的是自己的主場優勢。這個理由我就不多說,關注我的其他文章,我將會重點再說明。

3、 擁抱藍海,未嘗不可

上文有提到說一個大家聽說過的“紅海”一詞。

紅海原本指的是位於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現狹長型,其西北面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連,是鹽度最高的海,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

而商業上的紅海市場 ,指的是現有的競爭白熱化的血腥、殘酷的市場。因為競爭激烈,刀光劍影,所以叫“紅海”。 與之對應的“藍海市場”相對的概念。紅海代表現今存在的所有產業,也就是我們已知的市場空間;藍海則代表當今還不存在的產業,這就是未知的市場空間。

到現場招聘會就是紅海,去企業在學校舉報的小型招聘會就是藍海。而從職業選擇上也有這樣的分別,曾經的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現在的互聯網行業都已經是紅海市場。

至於具體的職業選擇,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今天,已經出現了非常多新鮮的職業,我舉兩個來說:

① 電子競技

② 網紅、主播

不用再過多的解釋,這就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斷湧現出現的職業,若是不想走傳統路線,劍走偏鋒,嘗試一個全新的崗位,也未嘗不可。

2020畢業生達874萬人,考研、公考、就業還是創業?

迷霧飄渺的創業

三、 創業

創業是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

創業是一種需要創業者組織經營管理、運用服務、技術、器物作業的思考、推理和判斷的行為。

根據傑夫裡·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所著的創業教育領域的經典教科書《創業創造》(New Venture Creation)的定義:創業是一種思考、品行素質,傑出才幹的行為方式,需要在方法上全盤考慮並擁有和諧的領導能力。

以上會用晦澀的文字的解釋,用我自己的話說,創業就是自找苦吃,能打工就打工,不能打工或者不想打工了才考慮創業吧。近來的一個重要熱搜:“王思聰微博清空了”,之前的“王思聰熊貓直播倒閉”,強如國民老公,在創業的路上都頗有挫折,何況是平凡人?即使話不能這麼說,雖然看事情不能看表面,不過吃瓜群眾只能看到表面而已,對吧?

結語:

雖然畢業的時候有874萬人之多,但是小的每個城市,每個行業,每個行業,都是不可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事,因此放在廣大同學面前的選擇有很多,隨心隨意的選擇一條就是。

在可以折騰和追求理想的年紀,去追求,那就足夠了!

再次祝廣大應屆生朋友找到理想的工作,實現人生夢想。

2020畢業生達874萬人,考研、公考、就業還是創業?

濤說職場,給你5分鐘的閱讀體驗

再次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我的原創文章,點滴文字都是多年經歷提煉而成,望能大家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