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导读:2035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恐耗尽……


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01 保险,需要长久经营


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精算起源的故事。

历史上第一张寿险保单诞生于16世纪的伦敦,在随后的日子里,经营寿险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欧洲出现。

不过,那些早期的寿险公司根本没有长期的经营规划,更像是在利用赌博的原理进行“投机”:公司收保费、做理赔,全凭运气和感觉。

保险公司既不知道用概率的原理去算一下自己收的保费到底是不是足够,也不知道用发展的眼光去预估一下自己留的钱够不够用来支付未来的理赔。

所以,这些早期的寿险公司中,有一大批都因为经营不善而被“扫地出门”,无数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直到后来精算科学出现,才让这些经营长期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走上了“正轨”:精算师们运用概率论、生命表、复利原理等知识来为寿险产品进行定价,对已经售出的寿险保单进行负债评估,让公司预留出足够的“准备金”来应对未来的理赔,好让保险公司能够长久地经营下去。

没错,长久,是任何一门保险生意的经营之道

02 “寅吃卯粮”的养老金


保险公司在经营保险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用一个长远的眼光去洞察未来。

因为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和支付赔款之间存在一个非常长的时间错配,保险公司当期收到的保费,绝大部分都不是为了应对眼前的赔付支出。

如果一家经营长期保险业务的公司仅仅能够勉强维持当期保费和理赔的“收支平衡”,那么毫无疑问这家公司在未来会出现非常大的“理赔亏空”。

然而,好巧不巧,这个问题已经出现在了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面……

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中长期内面临着财务不可持续的挑战

根据精算模型的推测,《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耗尽累计结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到了2035年,我国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再无余粮,以后每一期的养老金派发,就只能依靠当期的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和财政补贴来支撑,相当于到了一种“寅吃卯粮”的境地。

这种情况,放在当前的这个时点,着实让我们为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担忧。

毕竟2035年,距离我们也不过15年的光景。

到了70后、80后要退休的时候,我们的养老金又要从哪里来呢?

03 中国养老保险的“精算失衡”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精算平衡缺失”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养老制度,无论是在收缴养老金还是在派发养老金的时候,都没有科学地运用精算原理去计算一个合理的数值。

就像我们文章最开始介绍的那些早期的欧洲寿险公司,由于没有合理地对保险产品进行定价、预留足够的准备金,经营大概率会陷入困境

而且,中国的养老金体系还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实际上是采用了“虚账”的记账方式

虽然我们每个月都要把工资的8%上缴到养老金个人账户中,但是这笔钱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存在某个账户中,而只是用记账的形式挂在那里一笔“虚账”

也就是说,假如到了2035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真的出现了亏空,我们个人账户里的钱究竟要以什么规则领、领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都充满了未知。

这就好比是我们在某个平台上买了一个理财产品,后来我们发现这个理财平台并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账上的钱也没有实际的资产做对应,而只是一个表面上的数字,我想大家心中都会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吧……

04 退休人员继续享受“利好”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我国当前的养老问题“压力山大”,需要“开源节流”,但这并不妨碍我国继续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们提升养老生活水平。

前阵子,财政部公布的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又放出“重大利好”,基本养老金标准再上调5%,惠及1.18亿退休人员

同时,为了给企业减负,4月4日公布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中指出,从5月1日起,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费率将降低,目前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省份(大多数都是20%),可将缴费比例降至16%


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又是上调养老金发放,又是下调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几项利好政策的确提振了老年人们的幸福感

可是,在如今这种情况下,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05 中国正面临严峻的“老龄化”


虽然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精算平衡缺失”,但如果未来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可以轻易地达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那么对于我们其实也不用担心太多。

然而,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正在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随着进入退休年龄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计划生育所导致的年轻人口不足、社会生存压力所造成的生育率持续低迷等问题正在不断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

如果通过图片来看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口的结构变化,就会深刻地体会到问题的严峻性。


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如果中国目前不紧急采取措施来改变人口结构,或者“二胎政策”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目前来看确实如此),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就会变成下面这张图右边的样子。


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与正在饱受“人口老龄化”折磨的日本相比,从人口结构上来看,中国只是比日本晚了几步,同样的老龄化问题正在一步步向我们“逼近”。


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报告》的预测还显示,2019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分别为37.7%和47.0%,然后同时缓慢上升再加速上升,从2023年后便开始一路平稳上升,到2043年后有加速迹象,到2050年分别达到81.8%和96.3%。

也就是说,2019年,我们是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则几乎变成了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注:“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分别代表制度内领取保险金的人数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和缴纳保险费的人数之比)


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我们看到降费对经济发展是利好,对社会民生是利好,这些都会加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消耗,如果再叠加上人口老龄化,可以想像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问题将更加突出。”

在《报告》的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是这么说的。

06 如何面对我们的“养老之殇”


看完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介绍,我的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在我眼中,我们这代80后真的挺悲催的:从小就被教导要努力学习,好不容易过关斩将踏入社会,却发现房价已经被有实力的60后和70后炒到天上去了;天天努力工作,工资涨幅还是赶不上房价;咬了咬牙,背了一大笔债“上了车”,却还是要被还贷和孩子教育等各种开支压得直不起腰来;作为独生子女家庭,两个人要照顾四位老人和一两个孩子,整日忙到没日没夜;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更是差到不行,随便一个家人来一场大病就可能直接“因病返贫”;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却发现中国已经完全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领不到多少养老金,只能延迟退休,再干十年……

还记得当年在法国留学的时候,法国政府说要延迟5年退休,愤怒的法国人们“揭竿而起”,敲着棺材盒就上街游行罢工了。

当时我还觉得挺好笑,但到了今天,一联想到自己未来有大概率要面对同样的遭遇,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了。

真是躲不过的“养老之殇”啊……


我们即将面临的“养老之殇”

2010年10月拍摄于法国里昂


在看这份报告之前,我早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居民养老的严重问题。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很详细的文章去分析这个问题:《养老储备规划,不是退休前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

结论就是,我们这代人未来的养老,绝对不能单纯地依靠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而且,对于一般的中产家庭,在“极其乐观”的情况下,每个人也要在退休前存够300万的养老储备,才有勇气考虑退休。

现实与理想间的缺口究竟有多大,我想不用多说,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到目前为止都为养老存了多少积蓄,心里应该都一清二楚吧。

如果今天我们不为自己提前做好养老储蓄规划,退休时的生活就很有可能会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最后,还是给大家说那句没什么底气的祝福:

祝大家都能有一个“体面、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