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犬奇兵”和它們的“超級奶爸”

前段時間,福建泉州酒店坍塌事故讓全國人民為之揪心,事故發生後,搜救犬貝貝的出色表現與工作中因攀爬廢墟導致的傷勢則牽動了許多人的心。網友紛紛提出疑問:為何不給搜救犬穿戴防護鞋套,避免被坍塌廢墟中的尖銳物品劃傷?

帶著這個疑問,也為了深入瞭解我國搜救犬的發展現狀,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中國救援雲南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及北京市消防救援大隊朝陽區消防救援站搜救犬隊等國內專業的搜救犬訓練隊伍,聽聽這些“神犬奇兵”和訓導員的故事。

“神犬奇兵”和它们的“超级奶爸”

什麼樣的犬能成為搜救犬

經過服從、搜索、嗅認等一系列的專業訓練,搜救犬就能成為隊伍中搶險救援的“偵察兵”“特種兵”。

安特是北京市朝陽區消防救援站搜救犬隊訓導員李剛抓鬮抓到的史賓格犬,也是李剛訓練的第一隻搜救犬。看到安特的第一眼,李剛就急了:“我不喜歡這隻!不要!”

那是在2006年,李剛還是剛加入消防救援隊伍不久的毛頭小子,看多了聰明威風的德牧,再看看自己抽到的這隻黑白花“小卷毛”,不僅長得瘦瘦弱弱(史賓格屬於中型犬,編輯注),臉上還都是“麻子”,李剛的心裡對安特滿是嫌棄。

“老訓導員和我們說,這犬和人是一樣的,要講究緣分。現在想想,安特是那一批犬裡最聰明、進步最快的,但我當時只顧著賭氣,根本沒有意識到。”李剛私下找抽到德牧的隊友說:“我請你吃飯,咱倆換換吧。”但沒人願意和他換,李剛就只能把氣撒在了安特身上。

到了訓練的時候,因為沒有經驗,李剛從書上學來的技巧根本就“指揮不動”安特,可到了教官手裡,安特百依百順,這讓李剛更氣不過了,趁著沒人,李剛就偷偷“教訓”了安特。等教官再一次檢查訓練成果時,雖然安特開始聽從李剛的指令,但經驗豐富的教官從安特的動作和神情中看出了畏懼。

這件事發生後,老訓導員懲罰李剛停訓兩天去打掃犬舍,反思好了才能接著訓練安特。“其實就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樣,安特之所以不聽我的,是因為它感覺得到我不喜歡它、牴觸它。我琢磨了很久,最後決定要努力與它建立信任。”

從那以後,李剛拿出全部精力去陪伴安特。給它打掃犬舍,為它梳毛,每天早上專門去買火腿腸、雞蛋給它加餐。因為夜間狗的依賴性比較強,每天晚上結束訓練任務後,李剛還要去陪安特玩。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安特才慢慢放下過去,和李剛成了“哥們兒”。

“犬和人一樣,需要你真心為它付出。它們很單純,你對它十分好,它絕對會翻倍返還給你。你要是對它虛情假意,它馬上就能分辨出來。”一旦有了信任,安特在訓練的時候飛速進步,後來居上,成了同一批搜救犬裡表現最亮眼的。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李剛帶著安特到一線參與搜救工作,在廢墟中,他們連續奮戰8天9夜,尋找到了多名被困者。

“神犬奇兵”和它们的“超级奶爸”

作為北京消防救援大隊朝陽區消防救援站搜救犬隊訓導一班的班長,從2006年到現在,李剛已經數不清自己帶過多少隻搜救犬,同時還訓練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訓導員。但多年來,令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當年那隻黑白花的“小卷毛”。

“其實作為訓導員,我們並不在乎搜救犬是不是純種、帥氣,只要它們聰明活潑,加上訓導員的耐心訓練,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搜救犬,畢竟‘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耗子就是好貓’。”據李剛介紹,目前我國選用的搜救犬種類主要為比利時馬裡努阿犬、荷蘭牧羊犬、史賓格犬和拉布拉多犬等國際通用的搜救犬品種。而在選擇要培訓的幼犬時,他們會著重考慮犬的膽量、遊戲慾望、親和力和身體發育情況。

犬天生的靈敏嗅覺,決定著它們在救援工作中能夠快速發現生命跡象,精準找到遇險人員。經過服從、搜索、嗅認等一系列的專業訓練,搜救犬就能成為隊伍中搶險救援的“偵察兵”“特種兵”。

犬的性格類型大致分為四種,即靈活型、興奮型、安靜型和弱型。弱型犬是無法成為搜救犬的,其餘三種均可。通常來講,靈活型的犬最適合成為搜救犬,因為它適應環境的速度最快,學習事物的能力也最強。

據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副支隊長王川介紹,在救援中,搜救犬一般與生命探測儀等裝備組合應用、交叉使用,這樣可以提高搜救效率,做到精準定位。搜救犬主要負責大面積快速搜索(5000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發現疑似生命跡象時會示警,一般會用多犬進行交叉搜尋。搜救犬搜尋定位後,會用雷達、視頻等探測儀進行確認,進而有針對性地採取營救措施。

“神犬奇兵”和它们的“超级奶爸”

目前,搜救犬在我國主要應用於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救援,建築坍塌、危化品爆炸等事故現場的搜救,野外遊玩、探險、露營等失聯人員的搜尋,以及大型活動安全保衛的安檢搜爆、緝毒搜毒、巡邏護衛等任務。

截至目前,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建有搜救犬專業隊124支,專業訓導員1071人,搜救犬1251頭。先後有4個單位榮立集體戰功,104人榮立個人戰功,63頭搜救犬被授予“功勳犬”、“英雄犬”稱號。自2002年這支特殊的隊伍組建以來,先後參加各類搶險救援2800餘次,成功搜救、定位被困人員,包括遇難者遺體,超過4200餘人,它們是真正的“神犬奇兵”。

“由討厭、不喜歡,甚至想淘汰它,到後來特別喜歡,覺得所有的狗都沒有我的狗好,那些坎坷都是和它一起經歷的,安特和我見證了彼此的成長,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後來,李剛帶著安特一起獲得了很多榮譽,隊裡只要有出警任務,李剛和安特一定衝鋒在前。

在我國,犬沒有固定的退休年齡,主要根據其工作狀態和身體情況而定。安特在8歲時退役,退役後,李剛還一直將它留在隊裡悉心照料,陪伴它安度晚年。在安特9歲半那年,李剛要到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複訓,臨走前,他囑託隊友照顧好安特,然而,李剛剛走半個月,北京就傳來了噩耗。

“隊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說安特不行了,聽到這話,我的眼淚唰地就流下來了。”在李剛的要求下,他的隊友們將安特厚葬在了基地附近,每年到了安特離開的日子,李剛都會帶上安特最喜歡吃的酸奶去看望這位老朋友。

“神犬奇兵”和它们的“超级奶爸”

進入這行就要全年無休地帶犬訓練

犬的頭腦裡沒有工作的概念,搜救對它來講就是一種擅長且喜歡的遊戲。為了維持犬的體能和記憶,這種訓練是不能間斷的。

要訓成一條搜救犬,需要八個月至一年的時間。除了前期的培訓,搜救犬在工作的每一天裡,都需要精心的照料和不間斷的日常訓練。在這些英雄的“神犬奇兵”身後,長年累月陪伴和照顧它們的則是一群“超級奶爸”。

幼犬的啟蒙訓練從兩個月大的時候開始,主要通過與訓導員相處和遊戲來認識世界、認識事物,適應環境。同時,訓導員們還要在這段時間內建立搜救犬對人的信任感,在玩耍的過程中培養其佔有慾望和遊戲慾望。

“我們會選擇拿球、衣服、麻棒等柔軟的東西給它玩,因為六個月以前幼犬會換牙,這些東西比較柔軟,不會傷害到幼犬的牙齒。如果過於用力的話,幼犬的牙齒容易脫落併產生痛感,這會對它的銜取慾望造成破壞。且這段時間幼犬跑起來速度慢,抗壓能力也比較差,到半歲以後才可以正式參與幼訓。”朝陽區消防救援站搜救犬隊訓導二班班長徐東亮介紹道。

在幼訓開始之前,要考核幼犬的膽量、銜取慾望、身體狀況和親和性,其中,親和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核標準,一旦幼犬對人有攻擊行為,是必須要淘汰的。據徐東亮介紹,通常一批幼犬的淘汰率會達到20%至50%。

通過考核,真正的訓練才剛剛開始。從幼犬到搜救犬需要半年至八個月的訓練,中間還需要進行逐級考核,只有終極考核達標後才能成為有出警資格的搜救犬。如果不達標或訓練途中出現問題,還是會被直接淘汰。

“訓犬其實就是幫它養成條件反射,通過獎勵機制讓犬實現規定目標,它們的頭腦裡沒有工作的概念,搜救對它來講就是一種擅長且喜歡的遊戲。為了維持犬的體能和記憶,這種訓練是不能間斷的。”徐東亮說,自從進入這一行,訓導員們都是全年無休地帶犬訓練。“這就和運動員堅持訓練是一個道理,一旦停下來就相當於事業終止了,如果不是帶著熱愛,沒人能堅持下來。”

因此,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搜救犬訓導員,不僅要經過嚴格篩選,更要有全身心的投入和長年累月的堅持。

“想做訓導員,首先必須要性格開朗、外向,且頭腦比較靈活,善於溝通。因為犬和小孩子是一樣的,要陪它遊戲,讓它感覺和訓導員在一起有樂趣,這樣它才有興趣訓練。但是一切的前提是要喜歡犬、愛犬。”作為有著十多年訓犬經驗的老班長,李剛和徐東亮也見過不少因為太辛苦而放棄的訓導員。

據李剛介紹,目前我國對訓導員的培訓已經逐漸走向正規化。以前,大部分搜救犬隊的訓練模式並不規範,都只能採用“老帶新”的方式培訓新訓導員,在專業和規範上有所欠缺。現在,新入隊的訓導員會統一集中到山東、雲南兩個搜救犬基地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專業初訓,基本入門。回隊以後,再由老訓導員以“傳幫帶”的方法繼續進行培訓。

“訓導員這個行業就像醫生一樣,非常需要經驗和閱歷,時間越長,經驗和能力也在不斷積累中得到提升。從新手到一名可以獨立出警執行任務的訓導員,最少要兩年以上。”徐東亮介紹,訓導員的專業技能考核分五個等級,要通過考核靠的不僅是理論知識,更多的是實戰經驗。

在這一行裡,有一個訓導員們都認同的訓犬準則:愛而不寵,嚴而不苛,錯而不怨,敗而不怒。這個標準說明了訓犬的原則,更體現了訓導員對“自家孩子”沉甸甸的愛。

在訓練幼犬的時候,訓導員需要每天陪幼犬玩耍讓其適應環境,同時培養其對遊戲的興趣。這些工作比較繁瑣,不僅需要體能,更要有細心、愛心和耐心。徐東亮說:“這麼多年下來,我們都覺得訓犬跟教育孩子是一個道理,必須得對它好,但是也不能太溺愛,這樣它會接受不了失敗,在訓練中很難有進步。”

“神犬奇兵”和它们的“超级奶爸”

很多事情都是付出和得到成正比,但訓犬不是。訓導員們告訴記者,他們圈子裡有一個慣例,每個訓導員,尤其是新人,都會經歷一個“懷疑人生”的階段。“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生命,訓練的時候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經常有幼犬一個科目明明已經訓練得很嫻熟了,某一天突然就全部忘光的情況,這個時候訓導員就會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好這個工作,其實並非因為他不夠努力,只是還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李剛說,這樣的事,是每個訓導員都會經歷的一課。

講起如何訓練“孩子們”,幾位訓導員的表情逐漸變得生動起來,他們嘴裡聊著“過來人”的經驗頭頭是道,眼裡則透露著“慈父”的笑意。

之所以選擇這個崗位,都是因為胸中有熱愛。“如果自身不喜歡根本就幹不了這個活兒,你看我們身上的狗毛,訓練沒一會兒衣服就這樣了,一般人可能根本就接受不了。也有些人覺得訓犬聽起來很簡單,就是帶狗玩,但難就難在成年犬的智商也只有三歲到六歲孩子的水平,所以除了耐心,訓練的過程是很燒腦的,需要訓導員們天天琢磨怎麼和自己的犬形成默契,這不是一個有統一公式的活兒,要動腦才有可能實現。”徐東亮說。

朝陽區消防救援站搜救犬隊的訓導員們每天都有滿滿當當的任務。他們早上6點起床,一起床就開始打掃犬舍衛生,剷除犬舍糞便,並散放每隻犬。全部打掃完,等犬都吃飽喝足了,他們才開始洗漱吃飯。從9點開始按照每週提前制定好的計劃開始進行訓練,刨除午休時間,訓練要一直到下午6點才結束。吃完飯,除了學習任務,為了充分陪伴幼犬,訓導員們還要儘可能利用休息時間去和它們玩耍。

“說白了,我們就是一群‘超級奶爸’!”李剛笑著說。

“神犬奇兵”和它们的“超级奶爸”

一切訓練都以問題導向和實戰導向為基礎

十多年以來,我國通過建立從繁育、幼訓到初訓、複訓的“一體化”培訓與考核機制,採取每兩年組織一次全國性比武競賽等手段,消防搜救犬隊伍蓬勃發展,訓練和救援的專業化水平都在不斷探索中得到提升。

看到福建泉州酒店坍塌事故中,因執行任務導致四肢受傷感染的搜救犬貝貝,朝陽區消防救援站搜救犬隊訓導二班副班長劉懂懂想起了自己帶的搜救犬閃電的一次經歷。

閃電是一隻荷蘭牧羊犬,最早本是隊友抽中的幼犬。小時候,閃電腸胃不好,容易拉肚子,且不聽訓導員的命令,經常一放出籠子就跑不見了。經過兩個月的“折磨”,它的訓導員受不了了,提出想用閃電換劉懂懂的拉布拉多,本來就喜歡荷蘭牧羊犬的劉懂懂答應了。

也許是因為老訓導員口中的緣分,以前被認為難訓服的閃電意外地很聽劉懂懂的話,這讓他下定決心要練好這條犬。為了照顧好閃電,劉懂懂下功夫調節它的飲食,讓它‘少食多餐’,幾個月下來,閃電的腸胃養好了,身體變得強壯起來,訓練進度也上了‘快車道’。不到一年時間,閃電就在第三屆全國搜救犬比武大賽中獲得了服從科目的好名次。

2019年12月,在一次北京市順義區某食品廠爆炸事故中,劉懂懂帶閃電到現場執行搜救任務。由於凌晨天氣寒冷,且現場水管破裂導致廢墟結冰,在穿戴犬鞋的情況下搜救犬完全無法在廢墟中行走或攀爬,訓導員們只能選擇將犬鞋摘除。

“神犬奇兵”和它们的“超级奶爸”

“我一下搜救的指令,閃電馬上衝進廢墟里搜尋被掩埋的人,只要我不喊停,它就一直找。在搜救快結束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閃電走過的食用麵粉袋上都是紅色的血跡和腳印,於是趕緊檢查它的腳,發現腳墊都被劃破了,沖洗以後,才發現閃電的腿上和腳上一共被割了9個口子。”現在提起來,劉懂懂的語氣裡還是充滿了心疼。

“在IRO(世界搜救犬組織)的標準中,參與救援時,不是特殊情況儘量不要給犬配備犬鞋。因為這些東西會干擾搜救犬,它的爪子本來可以攀登廢墟和陡峭的地方,犬穿上犬鞋以後會受到束縛,對它來說更危險。因此,為了保護犬,也為了搜救工作順利進行,我們通常會根據不同的地形和情況決定是否佩戴這些保護裝備。”徐東亮介紹道。

在歐洲部分國家,對於搜救犬的培育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在我國,消防救援隊伍則在2002年將搜救犬引入隊伍,正式應用於實戰。

十多年來,我國通過建立從繁育、幼訓到初訓、複訓的“一體化”培訓與考核機制,採取每兩年組織一次全國性比武競賽等手段,消防搜救犬隊伍蓬勃發展,訓練和救援的專業化水平都在不斷探索中得到提升。截至目前,我國已連續舉辦了五屆全國搜救犬技術比武。

“神犬奇兵”和它们的“超级奶爸”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28個消防救援總隊的150餘頭搜救犬第一時間投入救援,以不到總數8%的救援力量,搜救出26%的生還者,發揮了關鍵作用。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後,為了更好地滿足多樣性救援任務的需要,尤其是適應高海拔地區等複雜惡劣的救援條件,發展壯大這支隊伍,我國在山東、雲南建設了2個全國性消防搜救犬基地(2019年底改為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與中國救援雲南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在6個國家陸地搜尋與救護基地組建了搜救犬隊,並部署要求各地組建省級消防搜救犬隊。

“最早我們對搜救犬的訓練是以警犬作為借鑑,近些年也開始接觸和學習歐美等國的訓練理念和技巧,但總體來講,我們並沒有刻意去追求某一個流派,更多的是試圖將這些方法融會貫通,以問題導向和實戰導向為基礎,一切訓練都以滿足現實需要為最終目標。”王川介紹道。

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與中國救援雲南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都屬於全國地震災害處置的機動救援力量,也是各自省份的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組成部分,要隨時保持應急出動力量,同時還承擔了對搜救犬隊伍的業務培訓、技術指導、技能鑑定、犬隻繁育等多項重要職能,是推動我國搜救犬隊伍發展的重要力量。

雲南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主要承擔全國南方片區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消防救援總隊重大災害事故跨區域救援和搜救犬訓導員隊伍的技術指導、業務培訓、訓導員職業技能鑑定和犬隻繁育等工作,主要繁育的犬種包括昆明犬和比利時馬裡努阿犬。昆明犬是我國培育成功的第一種工作犬,也是我國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軍、警工作用犬。因為生長於雲南,相比較其他犬種,昆明犬對高原氣候、嚴寒環境及高溫均有較強的適應性。

“搜救犬訓導員職業技能鑑定是人犬同步進行考核,考核科目除基礎體能(3000米)外,按照初、中、高3個等級分為飼養管理、訓教引導、指揮使用3類10個科目,其中人體氣味搜索、服從指揮、攀登障礙、模擬廢墟搜索和山林搜索等實戰科目主要通過搜索時間和嗅源種類、數量的不同來區別和提升難度。”雲南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副政委武文超介紹。

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支隊則承擔全國北方片區16個消防救援總隊搜救犬及訓導員的業務培訓,消防搜救犬相關標準、資料的編寫制定,全國搜救犬檔案管理、品種培育、繁殖配發等工作。2015年12月,這裡設立搜救犬訓導員職業技能鑑定站,為全國搜救犬訓導員開展職業技能鑑定。

“當一隻搜救犬通過考核認證後,我們會給它植入芯片,並歸入檔案統一管理。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識別每隻搜救犬的身份,以便保護和管理。”王川說。

通過積極參與國內外工作犬技術交流學習,我國的搜救犬隊伍不斷加強搜救犬的實戰應用,探索研究訓練、繁育技術,優化訓練操法。為充分適應我國不同地區所面臨的災害類型現實需要,消防搜救犬將由最初的地震災害搜救向各類災害現場人員搜救、火災原因輔助調查、山林水域救援等多方向發展。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張維

“神犬奇兵”和它们的“超级奶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