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邑人電影院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婚姻者,所以合兩姓之好,以上事宗廟,以下繼後世也。”

語出自《禮記》,意指婚姻是將兩個家族的姓氏所結合,一是為祭祀祖先,二是為傳宗接代。其闡述的是古代中國的婚姻的意義:無關風月,而為家族間的聯合。為了祭祀先祖,為了延續香火。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近日,熱播的《清平樂》一劇,宋仁宗為主角,以他自少年登基至把控朝政的一生為時間線,鼎盛時期海晏河清的大宋畫卷鋪展於觀眾眼前。宋仁宗、呂夷簡、晏殊、韓琦、范仲淹、歐陽修、富弼……劇中的歷史人物間的關係,於朝堂間是風起雲湧下的朋黨政治博弈,於廟堂下則是兒女情長的喜怒哀樂。而這廟堂之下,牽連著這君君臣臣間關係網的,便是婚姻。

婚姻是男女雙方結合而產生的社會關係。在禮法森嚴的古代中國,這一社會關係又不僅僅是存在男女雙方間,更維繫於雙方的家庭和親屬關係。時人的婚姻關係與擇偶觀,無不圍繞著彼時社會環境下的價值觀而展開。那麼在宋代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們,尤其是佔據古代社會較高地位的官宦階層(文章以官宦階層泛指文官、武將、外戚等古代享有一定特權的貴族階層。)的婚姻和擇偶觀又是怎樣的呢?

本文將結合劇中人物與歷史背景,談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一、 宋代官宦階層婚姻百態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在劇中一幕,曹氏(丹姝)在出閣前與她的姐妹一道,四人圍坐插花,閒聊打趣。她們分別是將門曹玘之女,是仁宗的皇后曹氏(丹姝);名相晏殊之女晏氏(清素),是未來宰相富弼之妻;薛奎之女薛氏(幼溪),是文豪歐陽修之妻;杜衡之女杜氏(有蘅),是“蘇梅”之“蘇”蘇舜欽之妻。而這四位尚待字閨中的宋代女子的未來婚姻,恰展現了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百態。

(一) 理想形態:皇室聯姻

曹氏(丹姝)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在仁宗廢郭皇后後被群臣舉薦為皇后。與皇室聯姻,這是宋代官宦階層,尤其是武將家庭婚姻的一種典型的理想形態。外戚的身份,也使得曹氏家族成為北宋的將門世家。

北宋開國,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出生行武的開國皇帝深知武將的權力膨脹的危害。在統治時便一方面注重文治“以文治國”,另一方面以聯姻的形式來拉攏和控制武將。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在統治者的選擇下與皇室聯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受到政治利益的傾斜,使家族子弟獲得更多的機會。

(二) 典型形態:以才為婚

宋代官宦階層婚姻的一大典型形態就是“以才為婚”,官宦階層常選擇有才之士作為婚姻對象。晏殊在任樞密使時為女兒擇婿,向范仲淹打聽富弼。富弼被范仲淹稱讚為有“王佐之才”。晏殊亦看中富弼的才學與氣量,將自己的女兒晏氏(清素)許配給他。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以才為婚的官宦階層婚姻,更存在簡單直接的“進士婚”,即與及第進士結為婚姻。宋仁宗天聖八年,歐陽修參與仁宗親自主持的殿試,列十四名,為二甲進士及第。歐陽修科考中第名列甲等,次年他的恩師翰林學士胥偃便將女兒嫁給他。同年登科及第的狀元王拱辰,亦獲得參知政事薛奎的青睞,將三女兒嫁給王拱辰。

彼時,隨著宋代科舉制度的發展,官宦階層流行著著“榜下擇婿”的風尚。所謂“榜下擇婿”是指:宋代科舉及第放榜後,許多官宦人家和富貴人家便會迅速從中挑選女婿。及第的進士,作為國家新興的官僚預備人才,其具備著潛在利益,使才學卓異的進士們在婚姻市場中也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從表面上看,“以才為婚”重在才學,但社會對才學的唯一衡量標準是看其能否科舉及第,而科舉及第就意味著仕宦前程,所以重才實際上是重視其中可以轉化為經濟、物質的潛能。

(三) 普遍形態: 家族通婚

杜衍之女杜氏(有蘅)常將蘇子美掛於嘴邊,曹丹姝打趣她,她卻說道:“爹爹讓我嫁給誰,我就嫁給誰”。這一言道出一個事實,或許杜氏(有蘅)與蘇舜欽是兩情相悅的婚姻,但實質上二者的婚姻是官宦階層間家族的通婚。

蘇舜欽出身於“書香門第”,祖父蘇易簡,宋太宗年間的甲科狀元,與日後的宰相王旦是同年。蘇舜欽的父親蘇耆,亦是宰相王旦的女婿。可以看出,宋代的官宦階層間通過婚姻相互結親是一種普遍現象。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前文所述提“進士擇婿”婚姻的歐陽修,在妻子病逝後娶了薛奎四女薛氏(幼溪)。同樣地,王拱辰在妻子(薛奎三女)逝世後,薛奎又將五女嫁給他,一時傳為美談。歐陽修與王拱辰二人也因由官宦間的聯姻,成為連襟。歐陽修也曾就此調侃道:“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新興崛起的士大夫家族歷史單薄,需得相互援引,才能在暗潮湧動的朝堂下站穩腳跟。在官宦家族通婚間,他們通過婚姻,聯繫起相互交疊,錯綜複雜的網絡關係,為政治的博弈增添一分籌碼。

由此觀之,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可以劃分三類:皇室聯姻、以才為婿和家族通婚。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二、 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擇偶觀及成因

人們的擇偶觀,往往反映著時代的價值取向。從前文所述宋代官宦階層婚姻各形態可以看出宋代官宦階層婚姻的兩層擇偶觀。而又是造成了宋代官宦階層如此的婚姻現象與擇偶觀呢?正所謂“知人論世”,這與宋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形態是息息相關的。

(一) 無關風月,聯姻聯盟:宋代官宦階層的首層擇偶觀,注重婚姻的實際功能。

中國古代的封建婚姻,不是以兩個當事人的情感為基礎的。司馬光曾言:“夫婦之道,天地之大義,風化之本原也。”在多數宋代官宦階層眼裡,婚姻是人倫秩序的首要問題。在維護傳統的倫敦秩序上,並不看重相對個人而言的情感寄託。

因而,宋代官宦階層婚姻觀重視的並非“合二人之好”的情感,而是“婚姻者,所以合兩姓之好”的兩個家族的政治聯姻。宋代官宦階層藉助聯姻而結成強大的政治網絡,在官場上相互援引。無論是與皇室聯姻還是家族間通婚,無不體現著宋代官宦階層的首要擇偶觀:無關風月,婚姻聯盟。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宋代官宦階層為了保持其家族的政治地位及經濟利益,維持等級制度,強化統治秩序,實現家族文化的交流,特別注重聯姻對象的選擇,有助於長久地維持家族的政治地位。他們通過婚姻,聯繫起相互交疊,錯綜複雜的婚姻網絡。

而隨著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宋代的婚姻更趨於商業性,宋代官宦階層擇偶觀上更加註重婚姻的實際功能。一方面是在政治生涯上的相互幫扶與鞏固,在官場上更加壯大,另一方面也是對未來的榮譽與財富的投資,以子女的結合為子孫後代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

(二) 以才擇婿,以門擇婦:宋代官宦階層的第二層擇偶觀,不問閥閱,仍重門第

傳統的封建婚姻注重門第婚,講究“門當戶對”。在唐宋之際,門閥氏族的沒落消亡,隋唐時期嚴格等級下的內婚制也不復存在。伴隨著宋代科舉制的趨於成熟,“取士不問家世”的觀念造就了婚姻觀上的“婚姻不問閥閱”。宋代的官宦階層,婚姻擇偶觀念上的“不問閥閱”實際上是指不再重視嚴格的家族血統和譜系的婚姻,但這並不意味著宋代官宦階層擇偶觀上不再重視門第。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宋代依然基於傳統封建社會的宗法社會之觀的影響下,婚姻上的擇偶也未曾發生實質性的更替。此時的婚姻擇偶觀念的注重門第間的“門當戶對,結為姻眷”,實則由重視家族譜系,轉而看重家庭的實際地位。這一具體的觀念表現於實際,則是“以才擇婿,以門擇婦”。“欲擇純良婿,須求才學兒”,擇婿看中男方的才識與前程,擇婦則看中女方的門第與家庭背景。

於男子而言,家庭地位的決定因素由“閥閱”轉為“科考”,使得宋代婚姻觀念在擇偶上更加看重家庭上學的門風和個人的才學。正因為“取士不問家世”,只要有真才實學,就可以躋身仕途,重視門第,也是重視個人才學帶來的的廣大門第的潛力。

無論是前文所述的以才為婚,以進士為婚,還是官宦階層家族間的通婚聯姻,都是重門第擇偶觀在時代背景下的直接反映。科舉制的迅猛發展,“與士大夫共天下”影響下,宋代文官地位得以提升。新興官僚貴族的興起打破門閥士族的政治上的壟斷地位,使得家族和個人的門第隨著科舉的成敗而掛鉤。對於躋身官宦階層的家長而言,迷得佳婿,無疑是給家族增添助力。新晉進士而言,尋得士林威望的丈人,亦是增添仕途晉升的捷徑。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三、 小結

縱觀上述宋代官僚基層的婚姻形態與擇偶之觀,其本質都在於維護家族的地位。兩個家族借“合二姓之好”的婚姻,鞏固自身地位;重門第,重進士,也是藉由才俊以維持家族未來的家勢與地位。

在古代中國,婚姻也是男女雙方及其家庭、親屬之間關係的紐帶,在家族交往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婚姻關係成為官宦階層以維持家族興衰的手段。時人何嘗沒有愛慕之情?不過是在彼時大環境之下,個人的情感是屈居於家族利益之下的。在這樣擇偶觀的影響下,往往是先有了相伴的親情,才有相依的愛情。#頭條影視檔案館# #頭條追劇指南#

同題閱讀:

重門第,為聯姻——從《清平樂》談宋代官宦階層的婚姻及擇偶觀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更多娛樂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