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學生假裝學習,從改進課堂評價開始(附12款實用評價工具)


避免學生假裝學習,從改進課堂評價開始(附12款實用評價工具)

不恰當的課堂評價是導致學生“假裝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需要掌握科學、實用的評價方法和工具。

1

避免學生“假裝學習”

從改進課堂評價開始


目前,很多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比“教師表演”更可怕的是學生“假裝學習”,這是“表演”的新變種。


在你來我往的課堂教學互動中,學生在假裝學會、假裝投入、假裝滿足、假裝合作,一切的表象看上去很美,但和真正的學習無關。


這種“假裝學習”一旦成為習慣,學生往往空耗課堂學習時間,難以取得學習上的進步,離開課堂後也會因為在課堂上沒有深入思考而無法自主學習。


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假裝學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恰當的課堂評價是導致學生課堂上“假裝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包括兩個層面,即學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行為評價。


對學校和管理者而言,應轉變不良取向,改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在中小學教學管理中,“聽課”是最常規的管理方式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著因不良評價取向導致課堂教學“失真”的現象,這需要學校及時轉變評價取向。


其一,避免過於苛責,善待教學缺憾。其二,關注學習實效,警惕師生作秀。


在課堂教學評價過於追求完美的前提下,授課教師暗示學生好好配合已成常態,更有甚者,提前告知學生答案,師生合作“假裝學習”。我們常常會在一些公開課、評優課上看到此類現象。然而很多聽課者對此司空見慣,陶醉於虛假的美好之中。長此以往,給了學生負面的心理暗示,常規教學中“假裝學習”就不足為奇了。


作為教師,則應該尊重評價規律,改進評價學生的方式。


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令人遺憾的是,正是很多教師的不當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假裝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努力改進評價學生的方式。


避免學生假裝學習,從改進課堂評價開始(附12款實用評價工具)


2

12款工具,提升教師課堂評價力


巧用工具表,做好課堂探究中的評價

在課堂探究進行之前,教師應該探索各種方法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前期評價。這裡給大家分享幾個比較實用的工具表。


KWL表

K是Know的開頭字母,即What I know,表示學生已經知道的知識;W是Want的開頭字母,即What I want to Know,表示學生想知道什麼;L是Learned的開頭字母,即What Ilearned,表示在課堂探究過程學到的知識。


KWL表格適宜於整個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把學習過程中K-W-L三個階段的情況,一一羅列出來,師生之間能夠達到很好的互動,便於掌握評估、掌握學生的學情。


例如,一年級學生在探究“家庭”的時候,可以問問他們“關於家,你們已經知道了什麼?”將學生的答案寫在小便籤紙上,貼在K這一欄;學生充分進行討論後,老師繼續問學生“關於家,你們還想知道什麼呢?”把學生提出來的跟探究主題相關的有意義的問題貼在W這一欄;在探究的過程,學生可能還會產生新的問題,W這一欄可以繼續增加,然後把解決了問題寫上答案,並移至L欄。


避免學生假裝學習,從改進課堂評價開始(附12款實用評價工具)

KWL表


CSI表

C是Colour,學生可以用顏色表達自己的理解;S是Symbol,學生用標誌或符號表達自己的理解;I是Image,學生還可以用圖像表達自己的理解。


CSI表特別適合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可能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可以通過CSI表格幫助他們表達,CSI表也可以用在中高年級使用,可以在探究初期使用,也可以在探究結束後再次使用,通過顏色、符號和圖像瞭解孩子探究前後的變化。


避免學生假裝學習,從改進課堂評價開始(附12款實用評價工具)

CSI表


I see,I think,I wonder表

在課堂探究的初期,探究資源的呈現顯得尤為重要,老師可以出示和探究有關的實物、圖片、視頻或書本等,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問一問,學生一般都會寫出“這是……樣的”“我想到了……”“我想問……”


例如,五年級的學生在探究“信仰”的時候,老師給他們播放了一段“朝聖”的視頻,學生在I see一欄寫道:“我看到了很多人,在路上跪拜,有老人,有小孩。”在I think一欄寫道:“我想到了一些信佛的人,在寺廟也會拜菩薩。”在I wonder一欄寫道:“這些朝聖者,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他們是在拜誰?……”


避免學生假裝學習,從改進課堂評價開始(附12款實用評價工具)

I see,I think,I wonder表


W表

W表格是I see,I think,I wonder表的升級版,通過Looks,Feels,Sounds,Tastes,Thinks等五個單詞瞭解學生的經驗和理解。


例如,三年級的學生在探究“水”的時候,老師把“天然水”“純淨水”“礦泉水”等飲用水倒入水杯中讓學生觀察,並寫下自己的理解。通過W表格,老師瞭解到大部分的孩子都認為這三種水是一模一樣的。


於是,在接下來的探究中,老師增加用PH試紙監測水質的實驗,讓學生對飲用水產生興趣,並用韋恩圖記錄他們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避免學生假裝學習,從改進課堂評價開始(附12款實用評價工具)

W表


超實用的課堂反饋條


我參加了在美國費爾蒙特學校開展的教師培訓,其中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下課前三分鐘的“exit ticket(課堂反饋條)”。


第一個下午進行了四個小時的系統培訓,終於到了放學時間。然而,我們的老師——伍德博士衝著我們笑眼盈盈地拿來了一沓小紙條,並要求我們完成。


原來這是一個迷你版的課堂反饋。標題是《321課堂反饋條示範》。紙條上畫著一個小表格,裡面就三句話:“3件今天我學到的事情”、“2件我覺得有趣的事情”、“1個我仍然存疑的問題”。


原來伍德博士一是在教給我們“課堂反饋條”這個技巧,同時也是在要我們這第一個下午的培訓反饋。我一邊感嘆這個課堂技巧很有實用性,一方面乖乖填好反饋交給老師。


第二天一上課,伍德博士又笑眼盈盈地分發昨天收上去的小紙條,我拿到一看,每個人的小紙條都有老師用紅筆給予的反饋。


伍德博士告訴我,“課堂反饋條”幾乎可以用在所有課上。語言與人文類可以用“321紙條”,一方面是對課堂教學的反饋,另一方面是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數學與科學課程的“課堂反饋條”可以直接用練習題的方式呈現。


伍德博士說:有些學生並不願意在公眾面前表現出自己沒有學會或者勇敢地表達自己對課堂的感受。“課堂反饋條”可以幫助創設一個輕鬆的環境,給予學生安全感。


回國之後,我搜尋了更多關於“課堂反饋條”的信息,果然全世界的教師創造力都是無窮的。比如,有的老師將“課堂反饋條”與學生的社交APP結合起來:學完一個知識點之後,要求學生髮一條微博,或是貼在臉書上,或是發一條推特……聯繫生活,很有代入感。


句子完成法,評價學生情感態


句子完成法通常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如,“我覺得寫作文……”“一想起體育老師,我想到的動物是……”,要求學生進行填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不自覺地將其內部情感、態度、需要、價值觀等情意因素投射到反應之中。


這種情意評價的方法實施起來很簡便,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訓練。但在結果解釋時要謹慎,一般要結合其他評價方法獲得的信息,才能做出比較合理的推論。


科學定義教學目標,助力課堂精準評價


當前,老師們在教學目標表述中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目標模糊——習慣於使用“掌握”“學會”“理解”等類似的詞彙和表述方式,而不習慣運用舉例、描述、說出、比較、收集等操作化的行為動詞,對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的定義也不清晰。


如果將教學目標表述操作化,達到SMART的程度,即S-specific,具體;M-measurable,可測量;A-attainable,可達成;R-realistic,現實的;T-time-bounded,有時間限制的,那麼教師課前怎麼設計導學案,課上怎麼互動,課後怎麼檢測學習成效,也就自然有了清晰的思路。


比如,語文李老師在講授《藤野先生》第2課時,提出的教學目標是“感悟寫人敘事散文中表達感情的方法”,但經過集體備課,李老師將目標轉變為“找出《藤野先生》一課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寫出方法名稱並標記典型段落”。


又如,英語王老師在講授“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一課時,在詞彙方面提出如下目標:“掌握culture、famous、appear、become、rich等有關單詞”,但集體備課後,王老師將目標調整為:“認讀culture、famous、appear、rich、successful、might、main、reason、common、film、unlucky、lose、ready、simple等14個單詞,會寫famous、rich、successful、unlucky、simple等5個新出現的單詞,並用它們造句。”


此外,對於課堂檢測題,我們抓住提升題目效度作為提升教師素養的關鍵點。


物理蔣老師在講授《電阻》一課時,提出的教學目標是“聯繫實際,理解什麼是電阻,瞭解電阻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一個常規目標,但這個目標因為難以考核,在傳統初中物理教學中容易被忽視。


經過集體研討,蔣老師這節課當堂測評給出這樣一道題:


“電阻在生產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請列舉一個教材中沒有提到過的例子,並嘗試解釋它的工作原理”。


如果只讓學生舉例,考查的是學生對課堂講授知識和事件的記憶,而不是利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效度不好。現在,蔣老師要求學生自己走進生活尋找生活中的電阻,然後用所學知識予以解釋和探究,這不僅有效測評了在生活中應用電阻這一既定目標的達成程度,更引發了學生對電阻知識的興趣。課後很多學生聚集在一起探討電阻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學生還提出一些想進一步探究的問題,比如回家自制可以調節亮度的檯燈。


學習水平基本特徵教學目標選用的行為動詞例舉知道能對重要的事實性知識進行回憶、再認、辨認或描述。複述、說出、寫出、列舉、識別、說明理解能說明主要的事實、概念和原理之間的相互關係,並能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陳述、解釋、舉例說明、區別、辨認、分類運用能將所學內容應用到新的情境中,並用於解決簡單的問題。闡述、評析、概括、圖示、計算、設計綜合能將所學知識的各部分重新組合,形成一個新的知識整體。強調的是創造能力,即形成性的模式或結構的能力。篩選、組合、設計、評價、計劃、創作、報告、撰寫

教學目標可選用的行為動詞例舉


美術作業中的“即時貼”


某學校美術教研組老師讓學生把所有的作品在走廊上展示出來。學生分成小組教學活動。每一組都會拿到一本“即時貼”,上面寫著一些用來評價美術作品的標準,同時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方面的質量標準。


這些標準是師生經過討論共同制定的,如肖像畫“眼睛在臉部中間位置”“兩隻眼睛之間的距離與一隻眼睛的寬度大致相同”……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每一條標準的含義。


每個小組依次輪流到外面的走廊上去把自己的“即時貼”粘貼在他們認為最能體現標準要求的作品的某個部分,並向自己的同伴或小組同學解釋把“即時貼”放在這裡的原因。然後這些作品會被拿回課堂上,大家進一步展開關於質量特徵和改進策略的討論。


這則案例中,老師讓學生自己制定他們能夠接納的評價標準,並在實際的評價活動中理解和運用這些標準,讓學生的自我評價做得更加到位、徹底。


避免學生假裝學習,從改進課堂評價開始(附12款實用評價工具)


便捷在線評價工具

Classdojo

ClassDojo是一款強大的班級互動管理工具,可以準確記錄課堂上學生們的表現。每個學生都有一個代表自己的頭像,老師可以隨時隨地根據學生表現進行加分或者減分,還可以給出個性化的文字或圖片反饋,這個非常重要,因為積分的評價有的時候太過於簡單化了。


ClassDojo可以進行打分和評比,既可以獎勵,也可以懲罰,還可以進行倒計時。網頁、手機端均可隨時應用同步。老師能利用手機或者是電腦來跟蹤學生表現並進行管理,家長也可以在自己的移動終端來及時瞭解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


Quizizz

Quizizz是一款非常棒的形成性評價工具,通過該應用程序,老師指定的測驗可以變成遊戲,學生可以在全班範圍內參與現場比賽。


隨堂競技後,Quizizz 會自動生成詳細的成績單,涵蓋每個學生出現錯誤的題目,每個學生也會得到自己的成績單,去檢查自己的錯誤,即時訂正。而每次活動完成後,Quizizz都會自動整理好在線的報告,讓老師清晰地看到不同的孩子的正確率,錯誤的地方以及完成的問題。


Kahoot

Kahoot也是一個基於遊戲的評估平臺,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在線開展遊戲化測評,提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備課時,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創建包括測試、討論、調查問卷等,整個設置完成之後,這些問題都會以遊戲化的形式展現出來。每完成一道題目,系統會提供即時回饋,包括多少學生參與該題目、班級正確率、學生排名和得分情況等等。


問卷星

這是一個老牌的問卷調查網站,相信很多老師都很熟悉,問卷星常用的四大類型分別是問卷調查、在線考試、在線投票和在線測評,老師們可以根據評測的具體需要靈活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