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一词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

“农民工”一词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

本来早想写成这篇短文,但总觉不知怎么下笔,幸好今天在今日头条上看见并拜读了农村创客马天琪先生的《我们“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请不要叫我们农民工》一文,我一下子觉得与我有类似认识的人不仅只有我一人,而是有很多人,于是决定应该提笔了。

“农民工”一词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

文章称用“农民工”这个“新身份”于“现在的农村青壮年”身上“体现了农村青壮年的尴尬境地”,笔者也有类似同感。

正如作者所言,改开以来的中国上亿的“农民工”,他们虽然出生于农村,户籍身份被定性为农民、农村居民或农业户口,但他们大多数在成年后(有些甚至还在未成年时)的几十年时日(有的可能几乎整个后半生)的绝大多数时间却并不在农村居住(尽管那里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屋或宅基地和承包的土地)、工作和生活,而且他们从事的绝大部分工作并非农业(大多连广义的农业都称不上)而是工业或第三产业,其中有的甚至还在城市或城镇买了住房,只是户籍未迁移出农村而已。由此可见,他们实质上既非真正的农民,也算不上拥有城镇居民户籍及附加于该户籍之上的享有诸多特殊福利待遇的真正的“工人”尤其是公有制企业中的工人。

“农民工”一词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

“农民工”这个称谓真的有点不伦不类,或者说很不准确、很不科学或很不规范。这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流行的一个类似词儿——“农民企业家”,如果说那些原本是农民身份的公民后来因经办乡镇企业而成功的人士就应该叫“农民企业家”,原本是农民身份的公民后来因干工人的工作就应该叫“农民工”,那么那些原本是农民身份的公民后来考上大学或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抑或自学成才成为了一名合格医生或科学家抑或经商成功等等,其称谓难道应该分别叫做“农民大学生”、“农民硕士”、“农民博士”、“农民医生”、“农民科学家”、“农民商人”吗?

“农民工”一词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

记得30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在报纸上见到“农民企业家”这个词儿时就很纳闷——他们的身份究竟应该归属于农民还是企业家或是其他类别?后来猜想这种四不像的东西多半好景不长,事实证明果然不出所料。

由此笔者顺便猜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最终会被彻底打破,届时户籍的实质意义就只剩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与常驻地址几个,那时也应该正是“农民工”一词逐渐淡出人们眼耳之时,时日估计不会很长,短则将在十到二十年之内,长则还将三十到五十年。

“农民工”一词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