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南醫大奸殺案告破,與甘肅白銀殺人案類似,借DNA比對破案


28年前南醫大奸殺案告破,與甘肅白銀殺人案類似,借DNA比對破案

南京市公安局23日發佈的通告

2020年2月23日,南京市公安局一則犯罪嫌疑人落網的通報引發網友關注,並重新勾起南京市民對上世紀90年代兩起轟動一時的命案的回憶。

1992年3月20日,南京醫科大學(原南京醫學院)大四女生林某在教學樓自修室晚自習時慘遭強姦殺害,疑犯行兇後,將林某的屍體藏進校內的下水道。

1996年1月19日,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女學生刁某在失蹤9天后,遺骸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市華僑路發現。兇殘的罪犯將其殺害後碎屍,拋灑在南京多個地方。案發後,南京警方至今未能破案。

>>校友

通過DNA鎖定真兇

“警方通報南醫大28年前的殺人案已經破了,但南大的命案還沒有破案,這個消息在校友群裡已經炸鍋了……”2月24日,南醫大一位學生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案件偵破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但對具體案件細節莫衷一是。

比如,有知情者稱,案發是開學後不久,林某即將臨床實習,她當晚遭強姦殺害後被移屍到一處下水道,是頭朝下被塞進下水道的,並未被碎屍。

這位南醫大學生告訴華商報記者,“我也看到校友微博轉發的內情,大家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南京警方最終是通過DNA鎖定兇手麻某某的,這和當年甘肅白銀的高承勇系列姦殺案簡直太像了,而且警方破案都是28年……”

華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甘肅白銀系列強姦殺人犯高承勇,從1998年5月開始連續作案,在甘肅白銀、內蒙古包頭實施強姦殺人作案11起,殺害11人。2001年8月,該案被公安部列為督辦案件。2004年8月,公安部組織專家會商案情,併案偵查。警方通過染色體Y-DNA檢驗,發現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城河村高氏家族有作案嫌疑。警方逐個錄入指紋,特別是提取高承勇指紋和DNA時,他非常驚慌。警方通過指紋和DNA比對後,很快認定高承勇是兇手。2016年8月26日,時年52歲的高承勇在白銀市工業學校一小賣部落網,該案成功告破。

高承勇落網,的確和南醫大奸殺案的偵破有相似之處。2018年3月,白銀市中院公開宣判,高承勇被判故意殺人罪、強姦罪、搶劫罪、侮辱屍體罪,數罪併罰被判處死刑。2019年1月3日,高承勇被執行死刑。

>>警方

命案必破 28年來始終沒放棄緝兇

2月24日,南京警方向華商報記者證實,2月23日凌晨,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麻某某,相關案情細節不便透露。警方專案組28年來始終沒有放棄偵破緝兇,命案必破,包括南大的碎屍案,警方也正在加緊偵破,一切以警方正式通報為準。

28年前南醫大奸殺案告破,與甘肅白銀殺人案類似,借DNA比對破案

南京市公安局公開闢謠網絡所傳的破案說法

24日,華商報記者注意到,針對28年前南醫大女生被殺案由其校友偵破的說法,南京市公安局公開闢謠,認為其為不實信息。

“比如DNA技術不完備,案發附近沒有監控,嫌疑人反偵查能力強等,造成一些案子偵破難度大。”24日,一位前警方資深人士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表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刑偵技術手段所限,一些案件成為懸案積案。而南京警方此次破案,極有可能和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一樣,都是藉助DNA比對。

“性染色體包括X、Y,男性是XY,女性是XX,而Y-DNA是父系遺傳基因。”這位之前從事刑偵工作的專業人士介紹,通過驗血檢測,可以確定留在犯罪現場的人類遺傳物質是來自男性還是女性。如果是來自男性,可以進一步確定其家族姓氏。南醫大命案的偵破,也是藉助於DNA技術的成熟。近年來,DNA成了偵破命案的一大利器。無論是白銀連環殺人案,還是潛逃多年、轟動一時的勞榮枝案,許多積案都是依靠DNA技術得以偵破。

>>同學

遇害女生是學霸 並非感情糾葛被殺?

24日下午,華商報記者聯繫上一位“知情”的南醫大畢業的校友獲悉,案發是1992年3月20日,是個週五,3月23日週一因為林某沒來上課,師生向校方報告後,在2號樓找到她的雨傘,3月24日在天井下水道里找到屍體,這也是警方通報所稱3月24日的原因,警方是按發現林某屍體的日期立案偵查的。

這位校友否認林某是因為談戀愛感情糾葛遇害,林某當年是南醫大的學霸,學習刻苦。警方通報後,有同學第一時間通知了林某的母親。據瞭解,案發後林某的父親傷心過度患重病,林某母親一直在無錫生活。

>>律師說法

南醫大命案不存在超過追訴時效問題

“28年前的女生慘遭姦殺,如今疑兇終於落網,等待他的將是繩之以法,我們必須為南京警方點贊。”

知名律師周兆成接受採訪表示,我國刑事案件一直強調命案必破,這是公安機關為了社會穩定,對人民負責,集中力量偵破命案的莊重承諾。但是,早期命案必破更多是充滿希望的口號,在實踐中難度很大。隨著科技進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科技戰、信息戰、生物證據戰……已經織就了一張張天網,已經讓犯罪無處遁形,也使命案必破成為一種可能。

周兆成介紹,正所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今已經是天知地知“大數據高科技”知,甚至作案者都有可能不知,但是“大數據”已經留下作案者的痕跡。“28年前的積案之所以能夠偵破,就是因為警方通過與南醫大命案嫌疑人的 DNA 比對,認為高度符合從而找到兇手。”警方通過大數據以及DNA技術可以創造一個個偵破傳奇,這已經成為正義絕不會缺席的有力保證。

另外,本案不存在超過追訴時效的問題,因為我國《刑法》規定,訴訟時效是指“犯罪事實沒有被發現”,但是本案28年前,警方就已經立案偵查,所以無論過去多久都不存在追訴時效問題。

周兆成認為,本案能夠偵破,可以看出南京警方真的是牢記職責使命,正是因為能夠堅持盯案不放,除了長達28年的時間代價,公安幹警的心血和堅忍不拔真的讓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