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大江大河》夾縫中登頂收視 這部“三無”劇憑什麼?

近日,《知否知否》和《大江大河》兩部大熱劇上線開播,而有一部“無大咖”、“無名導”、“無流量”的諜戰劇,居然力壓兩部熱劇,在江蘇地區登上收視冠軍寶座,讓我們先看一下,這樣一部“三無”元素的諜戰劇創造了什麼神蹟吧!

在《知否》《大江大河》夾縫中登頂收視 這部“三無”劇憑什麼?

《密查》在地面頻道是全國首次露面,在沒有大面積宣傳的情況下,就獲得了整個江蘇地區的收視率冠軍,實屬罕見。省播5.13%的收視率,人氣更是高漲,市場份額高達14.9%,獲得觀眾的認可是妥妥的了。

在《知否》《大江大河》夾縫中登頂收視 這部“三無”劇憑什麼?

除市場之外,更是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肯定。

在《知否》《大江大河》夾縫中登頂收視 這部“三無”劇憑什麼?

陳曉鋒:[圖片]陳曉鋒:北大呂帆教授:以密查為例 分析英烈題材的專業創作

《密查》口碑和專業雙向獲贊,意味著以深耕內容、改編優秀小說為代表的影視劇作,經過幾番市場洗禮,已經逐漸成熟。正如呂帆博士所言“《密查》對英烈題材創新的啟發:人設為‘實’,人物為‘虛’,在歷史中發掘戲劇的可能性,在戲劇中不忘歷史的合理性。”

《密查》改編自著名軍旅作家馬營的小說《密查1938》,作為備受好評的諜戰劇小說,原著在豆瓣評分高達8.1分,

在《知否》《大江大河》夾縫中登頂收視 這部“三無”劇憑什麼?

同那些令人著迷的諜戰小說一樣:《風聲》、《風箏》、《解密》、《麻雀》……至今仍是精品,也是書粉心中的“神作”。

而與他們不同的是,《密查》歷史根基紮實,講述了中共黨員宣俠父神秘失蹤,事發之後,因為迫於社會輿論壓力,蔣介石不得不在西安成立破反專署,派出中統特工武仲明,成為國共雙方共同認可的破反專員,調查宣俠父失蹤真相,最終水落石出的故事。

作為真實的民國第一綁架懸案,這部劇從開拍到殺青一直備受關注,這次開播也獲得了諜戰迷、原著粉絲的追捧,小編也在第一時間看完了已經播出的前三集,男女主第一次見面場景就非常有趣,吸引眼球。

在《知否》《大江大河》夾縫中登頂收視 這部“三無”劇憑什麼?

可以感受到編劇花費4年時間改編的劇本是十分紮實有料的。精彩鏡頭使用也恰如其分,細節感十足,交代了時代背景和人物關係,有人說諜戰題材劇情太複雜燒腦看不懂,但只要你仔細看,一定會找到解密一般的樂趣!

在同檔期同題材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密查》勇奪江蘇省收視第一!這不得不受益於《密查》另闢蹊徑,雖然去小鮮肉、去流量,但從劇本創作、人物設計、題材立意上入手,堅持創新突破傳統諜戰框架,用演員塑造角色!

在《知否》《大江大河》夾縫中登頂收視 這部“三無”劇憑什麼?

近年來,網劇網大的盛行,衛視優質劇集的流失。但由於廣電總局審核收緊、古裝劇份額限制、對現實主義和傳統英烈題材的偏好和倡導,對眼下流行的古裝劇、玄幻劇帶來不少掣肘。業內“流量+IP”的爆款公式已經失效!從亂象叢生到政府規範,不得不承認,以內容為王的文化行業,本不應該為強大資金背書,在大環境變遷之下,製作公司和衛視、網絡等平臺,都在變局之中,大浪淘沙,影視作品終將回歸觀眾視角,傳統題材電視劇優質內容的前景一片光明。

目前來看,《密查》開播就引人入勝的諜戰劇、也已經在前幾集埋下眾多伏筆、懸念重重。作為觀眾,開播就引人入勝,在前幾集埋下伏筆,懸念重重 給觀眾留足了待解線索,故事走向驚喜不斷,演員搭配上也有著新奇的化學反應:鄭凱、鄧莎等中生代實力派演員領銜,其他角色也是戲骨雲集,觀眾帶入角色毫無壓力,心也隨著劇情發展一步步跟著揪緊。據主創透露,這是部需要二刷的作品,只有特別細心的人才有機會抓住劇情脈絡。在此 我就不劇透了,快加入我的追劇行列鴨。

在《知否》《大江大河》夾縫中登頂收視 這部“三無”劇憑什麼?

總之,這部開年諜戰大戲,我五星提前預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