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资治通鉴》这四个字,是宋神宗给起的。

“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治道,讲的就是治国之道。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资治通鉴里面的“完璧归赵”,对赵国其实是一次失败的外交活动。

赵国的蔺相如将玉完整带回来了,却输掉了刺探军情、军心的执政斗争中。

秦昭襄王作为一代雄主,看似一块玉璧换15城有点荒诞,这背后藏着秦王的政治试探。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资治通鉴·周纪》记载: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
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
赵王遣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用一块玉来换取15座城池,是不是有点荒诞不经?

其实这用玉换城池的做法,正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阳谋。

当时的秦王,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他在位56年,南征北战,那个时候的他除了对赵国之外的地方都不停地发动战争。

秦昭王的上一位皇帝是秦武王,这个秦武王在举鼎之后身体受伤,没有治好,一命呜呼了。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而且这位举鼎的秦武王还没有孩子,所以秦国之内对皇位的争夺十分激烈。

而咱们的下一位皇帝秦昭王,还在燕国当人质,那么这秦昭王是怎么通过人质而上位的呢?

是赵国的赵武灵王给了秦朝朝廷压力,然后一路护送秦昭王回国登基,这才让后来的秦昭王在位期间并没有攻打赵国。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赵国本身的实力就比较的强大

当时护送秦昭王回国的赵武灵王是一位雄主。他当时推行的是胡服骑射,让赵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当时的赵国还跟秦国有一场“军事比赛”。

赵王出击匈奴,秦国也出兵10万到边境待命,以防赵军战败匈奴进攻秦国。结果赵军打的匈奴丢盔弃甲,给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后来赵武灵王去世,他的儿子赵惠文王继位,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赵惠文王当时并没有做出太大的绩效,这让秦昭王终于忍不住想要对着赵国动手了。

他要求赵国献出和氏璧,其实就是在看看赵国的虚实。

蔺相如完璧归赵看似风光,但是暴露了新赵王并没有他爹赵武灵王那般的雄才大略,也暴露了赵国对秦国的恐惧,可谓是一次失败的外交活动。

在完璧归赵之后的第二年,秦昭王就开始攻打赵国了,这就是通过一个和氏璧来探赵国虚实的战略。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而齐国是怎么对待秦国的探虚实的?

齐襄王十九年病逝,而新继位的齐王年幼,当时是他的母亲齐后当政。而秦王想探一探齐国的虚实,就派人给齐国送去一块连在一起的玉连环,让齐国的人来解开它。

而这个玉连环是雕刻在一起的,根本不能从中解开。就在秦国使者准备看齐国笑话的时候,齐后拿着玉连环一下子就摔碎在地上,说道:这下这不就破解了吗?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依常规思维,这个用整玉雕成的玉连环永不可解,君王后却以超常思路,于“破”中得最佳之“解”!

秦王看见齐后如此智慧过人,气魄雄伟,便不敢对齐国轻举妄动。

所以说,这完璧归赵,看似是完整的玉归还到了赵国,但是赵国却在其中的政治斗争中输掉了。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其实在资治通鉴里面有这样的小细节,但是我们没有注意,等到转过头回想一下,才知道司马光的大智慧。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司马光把大智慧、大阳谋都写进了这本书里面。想要了解更多历史真相,《资治通鉴》是您最好的选择。

《资治通鉴》作为一本经典名著,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里边包含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代君臣成败之事,

可谓是一座蕴藏着无限智慧的宝库。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

因此,在这里向大家推荐这一套白话文版本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资治通鉴》确系帝王之术,只是帝王心术往往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寻味再三,才能发掘。

古人的思所想,所作所为,与今人无不暗合。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古人诚不我欺。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这样的巨著,常读常新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对里边事件和人物的认识愈发深刻。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言不虚。

《资治通鉴》细思极恐的阴谋,司马光都不敢明写,只好拐弯告诉你

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作为历史爱好者,现在入手这一套书非常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