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钟南山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儿孙的教诲,学习钟家育儿之道

这个春天,一场疫情突然袭来。在与疫情战斗的过程中,有个名字被大家反复提及,那就是钟南山。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在2009年的非典中,走入普通老百姓的视野。

17年后,他又站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沿。他对于疫情的判断、提醒,甚至他的身影都成为很多人的“定心丸”。

了解钟南山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儿孙的教诲,学习钟家育儿之道

钟南山的成长经历

那么,35岁才真正接触临床的钟南山,是如何成为医学界的“中流砥柱”的呢?

在《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一书中,我们能够简略了解他儿时的成长经历。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两名学生相继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一位叫钟世藩,一位叫廖月琴。

钟世藩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学位,并出国留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大夫。

廖月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和林语堂的妻子同属名门廖氏家族。

1934年,二人成婚,并来到南京定居。

钟世藩在南京中央医院任职。该院恰好坐落在南京钟山的南边。于是,当他们婚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钟世藩特意为其起名为“钟南山”。


由于战乱,钟家被日本的炮弹炸毁,不得不数次搬家,家底所剩无几。

最终,他们落脚于广州。钟世藩被岭南大学医学院聘为儿科教授。

钟南山的记忆中,尽管自己幼时非常调皮,父亲、母亲却总是平心静气地和自己讲道理,从来不会大声责骂或者强迫自己服从。

正是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钟南山养就了开朗、自信的性格,遇事有想法,也敢承担责任。

了解钟南山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儿孙的教诲,学习钟家育儿之道

钟南山与父母、妹妹合影

转眼间,钟南山已经11岁,马上就要升初中了。不过由于太贪玩,当时他的成绩并不太理想。

母亲告诉他,如果他能考上岭南大学附属中学这所重点学校的话,就送他一辆自行车作为奖励。

这个奖品很够分量,也是钟南山梦寐以求的。


于是,他开始努力读书,成绩也直线上升。

加上他身体素质很好,体育成绩非常突出,经常能够在比赛中拿到名次,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好生”。

钟南山顺利升入了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可是那年没有进行小学毕业考试,而是把平日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钟南山位列第二。

考虑到自己不是“考”上的,钟南山没敢跟妈妈提自行车的事。

再说,当时物价飞涨,钟南山这样的孩子剪个头都得要一书包金圆券才行。尽管钟南山父母都是医生,有固定收入,但一辆自行车对于那时的钟家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不料,母亲却主动兑现承诺,买了一辆自行车给他。

钟南山非常激动,在日记本中记下了这件事。

从此以后,钟南山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再没有让父母操心过。


钟世藩留学时,发现胎鼠可以用作病毒生长的培养基。回国后,他也一直没有间断这方面的研究。他自费购买了一些小白鼠,长年在家里进行实验。

还是孩子的钟南山自然对这些小动物很是好奇,看到父亲分离小老鼠的脑细胞,再进行种种测试,简直像魔法师。

他忍不住在一旁问这问那。每次钟世藩都会抽出时间,耐心地进行讲解。钟世藩还把喂养小白鼠的任务交给了儿子。

在每日定时定量喂养小白鼠的过程中,渐渐培养了钟南山的责任感、耐心和观察力。这些品格让他日后受益匪浅。


钟南山在北京医学院,即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留校任辅导员。这个机会很好,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获得,但是也造成一个事实:就是和那些毕业就进了医院的同学比起来,缺乏临床经验。

有一次,他和父亲提到自己看见一个孩子尿血,心里猜测这个孩子得了肾结核。父亲却马上追问:“证据是什么?”

钟南山愣住了。父亲分析说造成尿血的诱因有很多,下结论前必须要经过细致的观察,掌握确切的证据才行,这样才是对病人负责。


2003年,国家疾控中心宣布“非典”病原体基本确定是衣原体。

钟南山却公开表态,认为病原体应该是一种罕见的新型病毒并且传染性极强。这件事在当时曾引起波澜,事后回顾,他只是淡淡地表示“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很多人钦佩他的勇气,感激他拨正了治疗的方向,而这恰恰是父亲当年教导他的。

了解钟南山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儿孙的教诲,学习钟家育儿之道

钟南山对儿孙的教诲

钟南山的夫人李少芬,是中国女篮的第一批成员。她身穿5号球衣,是队里的主力。


了解钟南山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儿孙的教诲,学习钟家育儿之道

钟南山、李少芬合影

两人育有一儿一女。

儿子钟惟德也是一位医生,已是博士生导师,获得过“吴阶平泌尿外科奖”“广州十大杰出(十佳)青年”等荣誉。

了解钟南山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儿孙的教诲,学习钟家育儿之道

女儿钟惟月则继承了二人的体育细胞,成为职业游泳运动员,并曾打破短池蝶泳世界纪录。

了解钟南山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儿孙的教诲,学习钟家育儿之道

钟南山工作很忙。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下乡、出国留学的时间加起来有10年左右,主要都是靠夫人李少芬照顾孩子。因此,在教育孩子上,他更多关注的是精神方面,强调以身作则。


回忆起钟南山对自己的教育,钟惟德和钟惟月都提到“鼓励”二字。

像儿时的钟南山一样,钟惟德小时候也是非常的调皮。钟南山并不着急,相反他发现儿子很喜欢帮助别人,就经常夸奖这一点,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钟惟月退役后,去了南加州大学读会计专业。她一边弥补学业上的缺陷,一边坚持每天6个小时的训练,那段时间压力很大。

得知这点,钟南山对她说,如果你能抗得住这样的日子,将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挺得住。


一次,钟惟德下乡给老百姓治病,给病人开了药,病人却没有拿药。因为一盒药几十元,对于农民来说可能就是个把月的收入,舍不得。

回家后,他找到父亲,谈起这件事。钟南山建议他想办法降低泌尿科的治疗费用,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在钟南山的鼓励下,钟惟德进行了“前列腺增生症药物治疗疗效成本分析”方面的专项研究,持续至今。

很多病人慕名而来,因为“这个大夫用的药便宜,效果还好”。


总结钟家的育儿之道,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家长言行一致。

说到做到、乐于助人、实事求是、对病人负责等,这些道理并不是家长讲出来的,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来的。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孩子自然而然学到了这些优良品质。

第二,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钟家三代都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领域却截然不同:钟南山的父亲是儿科专家,他自己从事的是呼吸科,而他的儿子则在泌尿科取得卓越成就。

很显然,如果钟南山当初选择儿科,或者他儿子选择呼吸科,从医的道路应该会顺畅很多;但无论是钟父对钟南山,还是钟南山对儿子,都没有特意进行这样的指引,而是给予孩子自由决定的权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现状等去定夺。


钟家对于孩子的教育采取的是大道至简的方式,并不过多干涉,注重的是把做人、做事的根基打牢,不管孩子将来走哪条路,都能做出成绩。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搬书回巢,有书智库领读达人,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图书编辑、网络编辑、运营编辑……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我愿搬书回巢,助你师逸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