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之声】为您解读一部贡献给全人类的“免疫力”经典之作



敬畏生命,呵护免疫力,从我做起。

欢迎大家走进《对话平衡医学,解读大医之声》。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


它以寓言为开端,描绘了一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小村庄,在春天里突然跌入一片死寂之中 ······


由此引出化学药剂如何对自然环境、动植物甚至人类带来巨大伤害。


提出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要心怀敬畏、和谐共生。


2020年,新冠病毒与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不期而至。


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百年不遇的“寂静的春节”


当优秀的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战胜疫情,迎来春天之时,疫情却已经全球蔓延,全球性“封城”、“封国”。


俨然一个“寂静的春天”开始了 ······


从共同度过的“寂静的春节”到全球性的“寂静的春天”,这其实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生命保卫战”。


一场“生命保卫战”,我们再一次聚焦——人类机体的“免疫力”


到底什么是免疫力?


所谓“免疫”,顾名思义即免除瘟疫。(古代的瘟疫指各种疫病)

1798: Jenner(爱德华 琴纳)尝试接种法从而开启了免疫学的大门;

1881-1885: Pasteur制出抵御霍乱,炭疽病,狂犬病的疫苗;1882: Mechnikov发现了巨噬细胞的噬菌性;1890: Behring尝试使用被动免疫疗法治疗破伤风;

1901年,丹麦人贝林发明白喉抗毒素及破伤风抗毒素;1905年,德国人科赫发明结核菌素;1906: Pirquet发现了过敏症;1910: Dale发现了组胺并建立了抗组胺剂工业;1922: Fleming发现了溶菌酶和青霉素;

······

从上面简明的时间表,我们看出免疫力和免疫系统的发现,也是所说的“西方现代医学”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发展的过程。距今200年左右的历史进程,是针对对抗疾病和瘟疫而来。


但是,针对对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而发明的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到底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做了什么?


下面一组数据资料来自非遗文化“平衡医学”创始人王佑三先生的著作《平衡医学和X效应》:


1957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百分率为10%;

1967年,达到了38%;

1975年,就上升到95%。


人的天然抗病能力越来越低。


公认的人体天然“卫兵”即白血球8000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已降到6000甚至4000水平以下。


抗生素等化学药物问世的时期,正是白血球数量下降最快的时期,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用尽废退“规律。


以此类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天然”卫兵“将下降为零。


“这是一场人类自我毁灭的战争”!


【大医之声】为您解读一部贡献给全人类的“免疫力”经典之作


《平衡医学和X效应》,这是佑三先生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以毕生的心血完成,堪称一部贡献给全世界的“人类免疫学”经典之作。


佑三先生早在1963年就亲笔写下”原始本无医,传宗亿万年“。


为什么“原始本无医”?!

为什么“传宗亿万年”?!


佑三先生在本书中对此详述始终,究其本末。


指引人们走出以西方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为代表的偏离了生命客观规律的医学方向。


倡导“平衡返真”,让生命回归自然、自由绽放的家园。


【大医之声】为您解读一部贡献给全人类的“免疫力”经典之作

【大医之声】为您解读一部贡献给全人类的“免疫力”经典之作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世界突变。


我们不得不去面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


然而,“原始本无医,传宗亿万年”,

这正是佑三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发出的,

唤醒世人对亿万年生命家园的信心与信念!


走进《平衡医学》这部经典之作,我们会明白:


维护人类机体内环境,也就是呵护好我们的”天然免疫力“,是一场为了生命的持久保卫战!


感恩聆听,走进《大医之声》。

读懂大医,读懂生命,过好这一生。


【大医之声】为您解读一部贡献给全人类的“免疫力”经典之作


北京平衡医学研究院

王佑三大医思想研究中心

东方本草(北京)中医药研究院

非遗文化传播中心

全国共享杏园产业联盟

联合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